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胡雪岩传奇电视剧在线观看 > 第28章 囹陷虎穴 晓以利害脱险境(第1页)

第28章 囹陷虎穴 晓以利害脱险境(第1页)

在宁波附近的乡下,有一个百年历史的杨家村,全村的人都是同一族,所以血脉观念很重,所有的族人均以姓杨为荣,还有着非常浓厚的家族观。当时的族长杨贵青,年届四旬,年富力强,为人忠诚厚道,性情温和,待人宽容,办事公正,精明能干,治族有方,使整个杨氏家族和睦相处,衣食无虞,深受族人们的拥戴。

就在杨家村的邻近,有一户郑姓大财主,他家境殷实,妻妾成群,生有五个儿子。这五个儿子,个个生得剽悍凶暴,横行霸道,恣意欺凌地方百姓。郑氏家族一向和杨氏家族水火不容,只是慑于杨氏家族在当地的势力和影响,所以虽然和杨家村利害冲突十分强烈、矛盾重重,但一直也不敢轻举妄动。

不过,自从郑家的隔房远亲荣升宁波知府后,郑家的气焰日益嚣张,完全不把杨氏家族放在眼里,郑家五子,经常到杨家村显威称霸,抢夺人财,开渠放水,占有杨族的土地。

“是可忍,孰不可忍”,郑家的恣意胡为终于激起了杨族的愤怒,在族长杨贵青的带领之下,杨氏家族来到郑家,和他们当面评理。但是郑家自恃在官场有势力,对杨族的抗议不理不睬,反而耍起无赖。结果,郑、杨两家各不相让,闹得不可开交,最后还诉诸县衙,可是知县大人知道郑氏兄弟的后台是自己的顶头上司知府大人,处处予以维护,反判杨贵青无理取闹,当场责打杨贵青一百大棍。

一向爱族如家的杨贵青,没想到今日不仅没有替杨族讨回公道,反而令杨族蒙受如此屈辱,实在感到又气又恼。受了棍责后,杨贵青被族人抬回了家,由于急火攻心,当夜即喷血而亡。

杨贵青的死使杨氏家族的声威立即变得萎靡不振,郑氏兄弟看了,气焰更是嚣张,更加肆无忌惮地欺凌杨家族人。在郑氏兄弟的淫威之下,杨氏家族从此开始了忍气吞声的日子。

英年早逝的杨贵青留下妻子和一个年纪尚幼的儿子,孤儿寡母因骤然失去了家庭支柱,家境顿时陷入了无以为继的困境。杨氏家族含泪埋葬杨贵青族长,虽然众人义愤填膺,却无人敢出面报仇,只好含愤忍辱地默认了郑氏兄弟的强横无理。

在族人的帮助和母亲含辛茹苦的照顾下,杨贵青的儿子杨清泉逐渐长大成人,在得知父亲是被郑氏兄弟所害后,他怀恨在心,立志为父亲报仇。

春去秋来,这一年的大年除夕,张灯结彩的郑家一片喜气洋洋,举家欢聚一堂,推杯把盏,全家老幼十分欢喜。当他们喝下欢庆来年五谷丰收的家酿黄酒后,忽然感觉头昏目眩,全部扑倒在地,口鼻流血,当场暴死,郑家上下三十余口人,无一幸免。

郑家在一夕之间全部丧命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官府那里,官府十分震惊,立刻派人前往验尸,当场判定郑家全族乃中毒而亡。

因为杨郑两家的仇隙,官府便怀疑是杨氏族人所为,于是立刻派兵至杨家村捉拿凶犯。当官兵赶到杨家村时,只见院墙上歪歪扭扭地写了一行大字:“郑氏家族罪孽深重,死有余辜,下毒者杨清泉!”

当地知县碍于郑家亲戚的压力,急令发文缉拿杨清泉,可是杨清泉早已消失得无踪了。

郑氏灭门案虽然在宁波传得满城皆知,但是由于凶犯毫无踪影,加上郑氏远亲忙于官务,倦于出面敦促,此事便不了了之。

杨清泉的复仇壮举,为杨家村出了一口恶气,众人无不拍手叫好,深深佩服他敢做敢当的勇气,并视之为杨氏家族的骄傲。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就在郑氏灭门案发生后的第三年,浙江宁波外海出现了一群骁勇善战的海盗,首领正是当年下毒报仇的杨清泉。他正值青壮,血气方刚,有勇有谋,深受部下的拥戴。宁波附近的江湖人士纷纷投奔到杨清泉麾下,一时之间,杨清泉率领的海盗群声势大振,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海盗队伍。

这群以海为生的海盗,在杨清泉的带领下专门和官兵作对,抢劫官船,掠夺富户,然后接济贫困,虽然令官府大为头痛,却深受当地百姓的拥护。

五月本是收购蚕丝的旺季,胡雪岩趁势收购一批新丝准备运往上海丝行,大赚一笔,可是当货船驶出码头后不久,便遭到杨清泉的海盗袭击,连货带船,都被抢走。胡雪岩知道后,十分惋惜,尽管在旺季遭到抢劫,造成的损失惨重,但更令人担忧的是,现在航路不畅,东南各省为左宗棠西征前筹集的协饷,都要走这条海运之路集中到上海,然后通过胡雪岩还给英国汇丰银行借贷之款。前面已说过,为左帅西征,提前筹款,胡雪岩向洋行借贷,之后由各省协饷还贷。要是出了问题,胡雪岩不但前功尽弃,还会有生命之危。胡雪岩为此寝食不安,却又无计可施。

于是,胡雪岩立刻派眼线去宁波杨家村探听。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胡雪岩很快就得知,杨清泉的母亲住在海边的一间小屋里,杨清泉还经常到那里探望她。得到这个消息后,胡雪岩信心倍增,他已经感觉到计划快要实现了。

因为杨清泉的母亲将是促成这件事情的关键,胡雪岩特地吩咐下人准备一份厚礼,然后亲自前去探望。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注意,胡雪岩换上一身便服,打扮成一位商人。

过了几天,胡雪岩来到杨家村远郊的一处海滩,海滩上荒无人烟,海边白浪滔天,惊涛拍岸,在巨大的崖石下有几户渔民栖身的简陋矮棚。如果不是有人带路,一般人大概很难知道,在这种荒凉的海边竟然还有如此的藏身之地。

沿着湿漉漉的沙滩走了一会儿,胡雪岩到了杨老夫人所住的屋棚,这里距离海岸只有几公尺,一出家门即可涉水出海,如果有紧急情况,只要乘一艘小舢舨就可以出海躲避,看来杨清泉早已有所准备。胡雪岩由此推测,杨清泉一定是一个百依百顺的孝子,他选择这种地方安顿母亲,可以说是费尽苦心,他想到母亲年事已高,不宜在海上长期颠沛流离,而这里既方便母子相见,同时也可以应付突变的情况。

当胡雪岩走近屋棚时,几位渔民立时上前阻挡他,胡雪岩灵机一动,谎称自己和杨贵青是故交,特地前来看望老朋友的遗孀,他从怀里掏出几两碎银子,分给那几位渔民。渔民们见胡雪岩慈眉善目,一身商人打扮,才勉强同意放行。

在那几位渔民的引导下,胡雪岩走进了杨老夫人的屋棚。这屋棚里异常简陋,一张小床上躺着一位年事已高的老太婆,满脸病容,沉疴不起,胡雪岩知道她就是杨清泉的母亲。

神色自若的胡雪岩快步走上前,拱手作揖说:“杨大嫂在上,请受小弟一拜。”

卧病在床的杨母早已老眼昏花,她侧身仔细端详了胡雪岩一番,连连摇头说:“先生,你是谁?我怎么不认识你?”

胡雪岩连忙说:“杨大嫂,你或许不记得我了,杨大哥在世时,曾和小弟有八拜之交,由于小弟生意忙,长年奔波在外,今听闻杨大哥不幸去世,大嫂寡居在此,小弟专程前来拜望大嫂,并准备一份薄礼,以谢小弟对大嫂照顾不周之罪,还请大嫂笑纳!”随行的仆从立刻将礼物送上前,全都是布匹、粮食、果品等生活必需品,胡雪岩还递上一张五百两的银票。

杨母见胡雪岩送这么重的礼,局促不安地推辞:“先生送的礼物太贵重了,受之有愧,先生还是把礼物带回去吧,要是让知府知道了,恐怕会连累先生的。”

胡雪岩上前扶着杨母说:“大嫂,杨大哥已死,照顾大嫂是小弟的责任,可惜小弟一直忙于生意,无暇照顾大嫂,小弟真是心中有愧呀!”

瘦弱的杨母靠墙坐定后,见胡雪岩慈眉善目,衣冠整洁,言谈得体,待人和气,便和胡雪岩话起了家常,她一个妇道人家,哪知道丈夫生前交了什么样的朋友,她看着胡雪岩,想起死去的丈夫,不禁感叹:“要是知道清泉他爹还有先生这样讲义气的朋友,清泉也不会走到今天这种地步了。”说完伤感不已,流下两行眼泪。

胡雪岩连忙安慰杨母:“大嫂,清泉的事我已经听说了,他也是为了替父亲报仇,才毒杀郑氏满门,怎么说清泉也算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的前程远大,日后必成大器,杨大哥在天之灵也应该得到安慰了。”

听到胡雪岩的话,杨母说:“先生尽说些安慰我的话,哎!清泉现在沦为海盗,打家劫舍,整天和官兵作对,东躲西藏,保全性命都来不及,哪里谈得上什么前程?”

胡雪岩一时之间不知该说什么,他沉吟片刻后说:“请大嫂放心,如果清泉能迷途知返,浪子回头,应该会有安身立命的机会,只是怕贤侄不肯……”

听胡雪岩这么一讲,杨母喜出望外,她抹去眼泪说:“如果真的有,希望先生能指点他一条生路,杨家对先生感激不尽!”说完,杨母竞哭出声来。杨母一向是忠厚之人,自己的儿子沦落到这种地步,身为母亲,怎么能不心痛呢!

这时,胡雪岩见时机成熟,于是将早已筹划好的主意全都说出来,他希望杨清泉金盆洗手,向官兵投诚归降,改走正道,他可以保证杨清泉及其部属的生命安全,并为他在军中谋求一职。

一听到投诚归降,杨母的心里又害怕了起来,她连忙摇头:“使不得!清泉杀了太多人,官府正在悬赏捉拿他,怎么可能饶他不死?”

胡雪岩见杨母仍心存疑虑,连忙说:“大嫂,我可以用自身性命担保,只要清泉向官府诚意归降,绝对可保平安无事!”

杨母睁大双眼,将胡雪岩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番,然后忐忑不安地说:“能保证我儿不死者,绝非等闲之辈,先生莫非是官府派来的说客?”

胡雪岩于是坦白地说:“大嫂,实不相瞒,小弟在外经商多年,也累积了一些钱财,曾经捐官候补道台,和浙江巡抚的私情甚笃,只要杨贤侄诚心归服,我愿意在巡抚大人面前说情,担保贤侄的性命无虞。”

杨母听了长舒一口气说:“先生气度不凡,果然大有来历,既然你已经知道我的住处,现在就可以派兵带我去见官领赏,只求大人不要伤害我儿!”

“大嫂误会了!”胡雪岩连忙辩解,“小弟虽然是候补道台,为的只是能在商场上图个方便,从未想过执印做官。再者,小弟在商场打混多年,向来以诚待人,广结天下好汉,绝不会做落井下石的事,让江湖弟兄们耻笑。小弟今日来规劝清泉贤侄投诚归降,绝对是一片诚心,希望贤侄走上正道,绝无私心,上天可以为我做证,如果杨贤侄肯听我的话,投诚归降,必定能逢凶化吉,平安一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