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胡雪岩传奇电视剧在线观看 > 第6章 家道中落 世态炎凉度日难(第1页)

第6章 家道中落 世态炎凉度日难(第1页)

说起王有龄的身世,颇有些来头。他原本是福建福州人氏,其家后迁居云南楚雄。父亲在乾隆三十年中了甲榜进士,官至杭州知府,在任时颇能体恤民情,粗茶淡饭、清廉自持,政声很好,杭州人称之为“青菜知府”。一日,偶染风寒,竟致一病不起,于是一个月不到,两脚一伸,就死了。

王老爷在世时,爱民如子,对杭州的民众颇有功绩,尤其对那些贫苦百姓,减免赋税徭役,或有升斗接济,小民感激涕零,视之为父母。

杭州城东小河沿上住着一个阴阳先生,姓张名银仰,谁家建房修墓都请他到场,他手托罗盘为人家选风水宝地,之后得些谢意银两,维持生计。人们都不记得他的名字,只是叫他张阴阳。王老爷去世,有几位乡绅出面,请张阴阳来给王老爷选灵地,张阴阳在灵隐山下,飞来峰南麓一座平台之上,为王老爷选了一块墓地,他说此穴“背靠秀山,脚踏平川,身卧一方平原,后辈定出高官。”王有龄并不信他这套,要不是几个老秀才和众乡绅硬是做主,他根本不想把老父的灵柩送到离城很远的飞来峰下。

没过几天,朝廷派继任李知府到任,这李知府可非前任王老爷,带着两个师爷、一个书办,威风凛凛地来了,到任第一天就在城中遍撒帖子,凡是杭州所管辖的县城也都送了帖子。县官中的县令、县丞、县尉、候补县官,府县两级城镇中的大商户、大粮户、大盐商,钱庄、当铺无一漏掉,官家、商家哪个敢不送贺礼,今后还想不想在杭州地界呆下去了?霎时,萧条已久的杭州知府衙门昼夜不停地喧闹起来,真个是车闹马喧、人流如蚁,两个师爷、一个书办轮流做值,屁颠儿屁颠儿地忙了三天三夜,十几万两银子流淌进来,都堆在一个库房里。人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个李知府上任三天就刮来了十几万两雪花似的银子。李知府如此受贿,就不怕督、抚、藩司、臬台查他吗?你怎知那上峰的孝敬银子,李知府早派人抬进各个府衙后门中去了,这位李知府还没升堂理事,就得到了上峰的赞许:“是个好样的,会当官!”就连送了银子的商家大老板们也点头称是:“千里来做官,为的吃和穿,当官的就得这样。”——真不知是人心不古,还是圣贤书读得多了,糊涂油懑了心窍。怪不得世人一直崇拜“难得糊涂”!

银子多得没处放,这可是李知府个人名下的银子,不能老放在公家的库房里,再说李知府的家眷就要来了,大太太以下,还有七个姨太太,都得安排。

师爷、书办们建议:“前任王知府的家眷还占着后衙,明天就让他们搬出去,自古来就是前官让后官,前客让后客。”

“那好,你们明天就去,可要来文的不要来武的。”李知府同意了心腹们的主意。

第二天,两个师爷、一个书办来到后衙,勒令王夫人正晌午时前搬出后衙。

搬完家后,王有龄把家中唯一的一个老仆打发走。那位老仆跟了王家几十年,死也不肯走。王有龄东劝西劝,老仆就是不动。最后王有龄只好硬着心肠违心地说:“你还让我说明吗?你年老体衰,已是做不了什么事,难道还要我王家养你老不成吗?”老仆一听,顿时泪流满面地走了。

从此以后,王有龄便开始操持家务。王有龄从前是个读书人,哪里知道生计竟如此艰辛。如今大树一倒,天天跟柴米油盐打交道,上街买菜分不清老嫩,常被小贩们捉弄。

王夫人见他年纪轻轻,就受此大难,又没有什么谋生的本领,不知将来如何是好。当着他的面不敢说,背地里却不知流了多少眼泪。

有龄的父亲在世时,由于为官清廉,不曾贪污,家里就只有朝廷发的那点薪饷,还常拿来周济别人。经过一段时间后,早已花得一干二净,家中日益困窘,就连买菜钱都没有了。王有龄有心去找份差事做,不过他一个文弱书生,手无缚鸡之力,拖拉搬运的事自然是做不来;开馆授徒,他的学识又不够,别的手艺他也不会。更何况,如果真要他去做事,他也放不下这个面子。

然而,家中要吃饭,王夫人也要看病,钱从何来?想了数日,王有龄仍是一筹莫展,最后只有背着王夫人,厚着脸皮,开口向父亲从前的同僚和朋友们借。

自古以来,“杀人容易,借钱难”,更何况是像王有龄这种一看就知道没有能力还款的人。刚开始时几个老熟人还碍于面子,不好回绝,多多少少给王有龄一点救命钱;不过到了后来,发觉王夫人是个久治不愈的药吊子,是个无底洞,怎么也填不满,于是一看到王有龄上门,就干脆避而不见。

这下子王有龄更是狼狈不堪,又要吃饭,又要吃药。真是让他不知如何是好。俗话说:“人急生智,狗急跳墙。”王有龄情急之下,灵光一闪,好在家中虽然没现钱,不过倒还有几件像样的家具,那是王夫人出嫁时从娘家带过来的,如今火烧眉毛,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不过,好歹父亲做过一任知府,王有龄也不好意思在光天化日之下扛着家具上当铺。每当刮风下雨、夜深人静之时,王有龄便一个人搬着家具,蹑手蹑脚地走到附近的当铺,小心翼翼地敲门。

看到王有龄的神色如此诡秘,店铺老板往往会被吓一大跳。不过,一看到他背后的东西,心里也自然明白,于是马上替他办契约、换银子,王有龄接过银子,总不忘对老板千叮咛、万嘱咐:“此事关系到我王家的声誉,拜托老板千万不可泄露出去。”

老板也总会拍着胸脯保证:“王公子放心,我们一定会替客人保守秘密的。”

王有龄接过银子,飞也似的跑了。

从此以后,知府公子王有龄落魄到上当铺的这件事,杭州城中尽人皆知。有人听了觉得怆然,想不到王知府一生清白,身后竟是如此凄凉;有人觉得无所谓,反而认为王太爷为官时不替子孙谋划,使子孙遭此下场,是白白当了那气,十八九岁的大小伙子也不去谋个事做,养家糊口,反而变卖起老祖宗的遗物来,这不是不肖的子孙是什么?

“屋漏偏遭连夜雨”,王有龄正在自哀身世时,王夫人的病情不但没有起色,反而更加恶化,不久便撒手而去。

一年的时间不到,竟然父母双亡,王有龄的悲恸可想而知,在张阴阳等几个好心人的帮助下,将王夫人和王知府合葬在了一起。

从此以后,王有龄更沉默了,除了当铺和房东以外,便不和他人来往,有时好几天都不出门。房东有意赶他走,碍于合同还没到期,而且王有龄也都会按时交租,就算没钱交房租,王有龄也会打开房门,看房东要什么就搬什么,这下子房东也不好意思再说什么。

王有龄一连七八天都没有出门,街坊和房东十分惊诧,以为他出了什么事,一起到他的窗口探视。只见王有龄衣衫褴褛,披头散发,双目紧闭,坐在床上。街坊和房东眼睛都看穿了,也没见到王有龄动一下,不知他在于什么。

“疯了!王有龄一定是疯了!”大家这么传着。

王有龄因此成了“王疯子”。他偶尔出一次门,身后总是跟着一大群小调皮鬼,叫嚷着:“快来看,快来看,疯子出来了!”

王有龄气得火冒三丈,一下子猛扑过去,想抓一个小鬼来教训一顿。”疯子要杀人啦——”那群孩子一阵狂叫,随后四散而逃。王有龄气得哭笑不得。

正当王有龄跌入深渊,人不人鬼不鬼的时候,却有一个人在夜里找上门来。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替王知府下葬时选阴宅的风水先生,人送外号“张阴阳”。

想不到自己在落难之中,上门来看望的不是从前的那些旧友,竟是个风水先生!王有龄的心中感慨万千。虽不明白张阴阳的来意,他还是热情地把他请进屋内。王有龄长期关门闭户,屋内好久又没有打扫了,不但凌乱不堪,还散发着一股霉味。张阴阳也不以为然,他是一个爽快的人,便开门见山地告明来意:“王公子,我来此是有一事想和你商量。”

好久都没有人叫自己公子了,王有龄听了觉得非常刺耳,不过他看张阴阳也不像是在讽刺自己。王有龄苦笑着说:“张先生,不要笑话有龄了,有什么事你尽管开口。”

张阴阳慢条斯理地说:“王公子,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我来你家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说媒。”

张阴阳的话有如晴天里打了个炸雷,把王有龄立时闹懵了。他疑惑地看着张阴阳,口中嚷嚷着:“啥啥啥……张先生,你来给谁说媒?”

张阴阳又说:“这屋中只有公子你一人,不是为你,难道是为我啊!”王有龄一听,腾地跳起来,气得面红耳赤,大声喊道:“张先生,先父母仙去之时,你给我选灵定穴,有龄心里非常感激,我以为你是一个心怀仁德之人,原想待我有龄出头之时,再行补报。如今我落魄不堪,杭州城中的无知小民都以我为败家子,恣意嘲弄,难道你也想戏弄我取乐吗?”

王有龄气愤无比,张阴阳一见王有龄有些急了,知道王有龄是误会了,他连声辩解:“王公子,你误会了,张某绝无戏弄公子之意,你先听我把话说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