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胡雪岩传奇人生讲解 > 第25章 主动出击 峰回路转戴红顶(第2页)

第25章 主动出击 峰回路转戴红顶(第2页)

“是。”胡雪岩用低沉的声音回答,“当时有李元度一军在衢山,千方百计想催他来,就是不到,只好作坚守的打算。请问大人,危城坚守靠什么?”

“自然是粮食。”

“不错,可是,当时城中已严重缺粮,甚至开始人吃人。士兵们连枪都拿不动,一阵风便能刮倒,还谈什么守城。这种局面下,王中丞找到了我。”胡雪岩忽然抬起头声音也随之提高了,语气坚定,不容置疑,侃侃言道,“他是巡抚,守土有现责,要到上海采办粮食,而且,办米的银钱一文也带不出城。事关重大,他正是因为信任我,才找到我。而这小事只有我能做,根本不容我不做。”

“嗯,嗯!”左宗棠连连点头,“后来呢?米办到了没有。”

“办是办到了。可是……”胡雪岩的头深深垂下,语声黯然,“已经无济于事了!”

接着,胡雪岩把自己如何出城就被太平军捉住砍伤了脚,逃出来后到漕帮借米,钱庄借银,如何把米运到了杭州城外的钱塘江中,如何想尽办法,打通粮道,如何望城一拜,痛哭而回,如何将那批米接济苏州之事细陈了一遍。只是没有说如何在苏州城生病,几乎丧命。那样,似有表功的味道,说不定会画蛇添足了。

左宗棠听得很仔细,边听边点头,直到胡雪岩讲完,看得出已有几分感动,但自负的他还是坚持己见地说:“人家告你的那些话,我还是要查一查,果真像你说的那样,自然另当别论。”

胡雪岩从身上掏出一个红封袋来,呈上说:“这是当初王中丞答应办粮的两万两银子,如今面缴大人。”

左宗棠没有接,唤了粮台的管事,收了胡雪岩的银票,了却了一件公事。

胡雪岩又说道:“大人,我还要交差,当初奉令采办的米没能办到,就不算交差,对吧!”

“这……”左宗棠对他的话,不知所云,因而也无法做出表示。

“说实话,这一批米办不到,我对不起王中丞的在天之灵。现在,总算可以真正交差了。”

“你是说,你又办到了那一万石米到杭州?”左宗棠忙问道。

“对。”雪岩只此一字,再不多言。这是言之确凿的事情,自不需解释。

左宗棠吩咐左右道:“请胡大人升炕。”

片刻间,礼数不同了。大清朝的满人习俗,喜在火炕上坐卧,能升坐主人的火炕,表

示与主人关系亲密。胡雪岩内心也更踏实了。此时左宗棠还在担心一万石米钱怎么办?

胡雪岩赶忙补充道:“大人不必操心了,这一万石米,完全由光墉报效。”

“报效?”左宗棠真怕自己听错了。

“是!由光墉报效给大人。”胡雪岩并未坐在炕上,而是站在左宗棠的面前,微弯着腰说。

直到此时,左宗棠才露出满脸喜色。”这,未免于你太不利了,老兄有什么企图,不妨实说。”

胡雪岩答道:“毫无企图。第一,为了王中丞;第二,为了杭州;第三,为了大人。

“承情之重,”左宗棠拱手道,“我马上出奏,请朝廷褒奖。”

“大人的心意光墉心领了,只是,我报效这批米,决不是为了朝廷褒奖,光墉是生意人;只会做事,不会做官。”

“好一个只会做事,不会做官!”这一句话碰到左宗棠的心坎上,拍着炕几,大声地说,“你坐吧,这么半天你都是站着讲话,何必这样客气?”不知不觉中,他已把胡雪岩视为知己了。

左宗棠心情一好,便叫进听差来,吩咐听差准备酒菜,二人边喝边聊。胡雪岩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对左宗棠一会儿奉承,一会儿献策,很快取得了左宗棠的信任,竟然对胡雪岩一口一个雪岩兄地称道起来。

酒过三巡后,左宗棠因为他杰出的办事能力和才能,委任他为杭州善后局总办;由他负责军饷的筹集和其他善后事务的全权处理。

从此,胡雪岩在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的发展,便以左宗棠为后盾,为其出谋划策,筹措军饷,镇压太平军。当时左宗棠立意办洋务,以增实力,但钱财匮乏,胡雪岩即以精细的谋划;与洋商谈判,借得巨额资金,力助左宗棠西征并办洋务。从而开近代外债的先河。胡雪岩的作为,使他深得左宗棠器重并出奏保荐,遂蒙廷赏:赐二品顶戴,赏穿黄马褂,紫禁城骑马行走的殊荣,赫然成为晚清唯一戴红顶子的商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