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就算是圣人来了,也得朝西文彦拜上一拜。
大臣们先是觉得不可思议,随后都用一种敬仰的眼神望着西文彦。
西文彦也在一声声赞美崇拜中差点迷失自我。
他哪里是心怀天下?他方才权衡了一番,只不过想的是,他全权卖宣纸,那不是赚得钵满盆盈?
天下儒生有多少?有学之士何其多。
赵凌今日赐给博士们宣纸,让满朝勋贵都知道这东西的珍贵,他独家出售,赚来的钱币再去买些粮食便是,那还不简单?
天下六至十岁的孩童又能有多少,每日两餐下来,他怎么都是赚的。
由此还能获得无尽的声望,以及赵凌的肯定,这一波赚麻了。
赵凌龙颜大悦:“史官何在?还不速速记下西文彦常奉的仁德壮举?”
“命人在咸阳城内,为西文彦常奉镌刻石像,立碑写传,以供百姓瞻仰。”
“微臣惶恐!”西文彦吓得连忙跪了下来。
他这次是真的惶恐了,他以为赵凌是觉得他抢了风头,已经大怒。
在咸阳城内为他一个臣子立石像,还立碑写传?史书留名!
自古以来都无臣子有这等待遇,赵凌这般做,若是假意,他怕离死不远了。
“爱卿有何惶恐?”赵凌笑道,“爱卿为天下计,不惜家财,不重己利,朕授你五年出售宣纸之权,天下仅此一家,为天下臣子,天下商人之表率。”
赵凌之前的确是有答应让西文彦独家出售纸张,但并未在朝堂上提及。
他提高商人的地位,却也不曾在这种正式的场合指认西文彦为商人。
今天趁着这个机会,让西文彦站出来。
这样德高望重的氏族组长都是商人,以后谁还敢说商人是贱籍,那你就等着跟西文彦干仗吧。
大秦如今人口在2600多万,六至十岁的孩童可有将近200万,儒生们去郡县乡里教人识字,但凡这条政令下去,满足条件的孩童就算不为了习字,为了吃口饱饭,也是要来的啊。
这可是长期的救济,每天都要疯狂撒钱,还有派人去买粮做粮。
其中耗费绝对不是小数目。
赵凌此番作为也是为了让大秦的经济活跃起来。
西文彦只要站出来,那么他的纸卖得再贵,那些权贵也会去买。
就算不用,道德层面上来说,他们算是间接性救济了那些孩童,在西文彦以及赵凌这里刷了存在感。
大秦的财富掌控在上层阶级手上。
只要纸高价卖出,钱通过他们的手落在西文彦手中,赵凌这边还要抽税流入国库,西文彦赚了钱就去买粮食,促进粮食买卖,他买了粮食又去救济百姓,也不存在屯粮。
别的贵族囤了粮,以西文彦今时今日的地位声望,找他们买粮也容易。
多么完美的一个循环啊。
赵凌仅仅是为西文彦雕像刻碑,西文彦名利双收。
想要宣纸的贵族找到了供货商,西文彦赚到了钱。
大家都觉得自己赚了,国库也充盈了,孩童也能吃上饭,可以安心习字。
西文彦一时间竟没注意,赵凌说的独家售卖权是五年。
五年之后,局势可就又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