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科举童子科 > 第126章(第1页)

第126章(第1页)

第126章

凤凰墩钱家。

今天一大早钱琦便收到消息,弘毅塾中,除了知州的公子,以及周寡妇的独子还在,别的那些穷措大的孩子们全都没有去。

龚老太爷还是有些不放心道:“这件事若是被知州薛梦桐知道了,他不会对咱们有什么想法吧?”

钱琦剔了剔牙,无所谓地笑道:“薛梦桐所求者,不过是让陈凡教授他的公子读书,咱们赶走那些穷措大,他家公子读书更为清净,你说他会为这件事跟我们翻脸吗?”

龚老太爷一想到钱琦他大哥的位置,连连点头。

官场就是这样,只要你不涉及到我的利益,那就你好我好大家好,薛梦桐没有理由为了一帮泥腿子跟他们翻脸的。

“本以为那陈凡会鼓动泥腿子们来凤凰墩闹一闹,没想到那小童生银样镴枪头,一大早就遣走的那些人。”刘家三爷放下茶盏微微笑道。

钱琦冷冷道:“没了学生,那陈凡塾中就算有个知府公子在,也出不了什么风头。”

龚老太爷道:“那是,咱们海陵城中的社学,头一号还属通扬塾。”

刘老三摇了摇头:“什么通扬塾,我看呐,刚玉兄折腾这么久,定然是想把通扬塾改为书院了。”

书院跟社学一样,都是半官方性质,受朝廷和学政衙门、地方儒学的监督,甚至有些书院还有朝廷委派的学官驻守。

受到监管自然也有诸多好处,比如朝廷每年的拨银,那就不是乐道银那点钱了,有些大的书院,比如湖广的岳麓书院,据说朝廷一年拨给2万两白银,还有周围几百亩学田。

所以在岳麓书院当山长,可比一般的官员赚钱多了,而且这些钱还是正当收入,当得起查的。

钱琦被人道破心思,坦然一笑道:“到时还需要诸位帮忙!”

“好说,好说!”

众人心说,这些年海陵城中社学大多苟延残喘,有些天资的学生都被你钱琦招入通扬塾,这点小心思,可谓是司马昭之心了。

只是没想到,钱琦不过是一个小小生员,竟然也萌生了开书院的想法,果真想法天马行空。

众人说话间,龚老太爷突然道:“诸位,听说了吗?徐家好像从宁波搬回祖宅了。”

众人一听顿时诧异,钱琦皱眉道:“前朝徐家,自徐鹤之后大宗搬迁至宁波鄞县丈人家,几十年了,怎么好端端的要回来了?”

龚老太爷摇了摇头道:“据说徐家这代的嫡子读书不成,徐家大房想着让嫡子回乡学着经营祖产,省得在外间坐吃山空。”

徐家虽然前朝时是海陵望族,但国朝都已经几十年了,海陵城中的祖产早就不复当年景象了。

“看来这徐家也是没落了!”

“那是,现在那可不是前朝了。”

。。。。。。

众人正说话间,突然钱家的家奴上堂小声在钱琦耳边低语了几句。

钱琦闻言眉头顿时皱起。

龚老太爷见状问道:“刚玉,出什么事了?”

钱琦道:“县衙有人来报,说杨廷选陪着淮州知府周良弼朝凤凰墩来了。”

“周良弼?”

“他来干什么?”

钱琦摇了摇头起身道:“我们去迎一迎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