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做人要学会放过自己 > 第11章 有张有弛把烦恼都关在门外(第2页)

第11章 有张有弛把烦恼都关在门外(第2页)

去年,慈济募集衣物、食物送到南非帮助他们,大约有十万人受惠。当时,他们举行了“和平烛光晚会”感恩慈济。今(八十五)年四月初,再度举行一次“纪念感恩会”,表示他们长期感恩于心。

当天,南非的慈济人有七位代表参加。由张居士负责点起一盏慈济心灯后,再传给七位慈济委员。然后由委员传给台湾人、白人、黑人等,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种族,但心灯一样盏盏相传。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分感恩,付出的人感恩受施的人;受施的人感恩付出的人,这种受和施相互感恩,真是人生一大快乐啊!所以说,无论贫者或付出者,只要心中常存感恩、知足、知福,处于何种境界都能欢喜自在,这完全只在于一念心啊!

我们学佛,要学得轻安、自在。人生能轻安、自在,真不简单啊!不过,也因为不简单,所以才要“修行”,要精进用心学习。

一般人心中的烦恼、惶恐、担忧等,皆离不开贫、病、死。有谁能在环境贫困时,不忧愁、烦恼?面对病痛时,能泰然、不惶恐?面对死亡时,能无挂碍呢?

懂得放弃才能获得

我们应该学习放弃那些不适合我们的人、事、物,这样才有机会能够获得更多属于我们的幸福!

有时候觉得不如意的事总是凑在一块,然后自己还要编个理由说这是另一种缘份!一段恋情的结束意味着崭新的开始,是有了能再次与他人邂逅的机会!旧情人就如同家里过多的衣服一般,明知有一堆衣服不会再去穿了,却因觉得可惜一直不舍得丢弃,但唯有下定决心将它们清仓打包丢进回收筒,才能再次让它们也有被人穿着的机会!

我们应该学习放弃那些不适合我们的人、事、物,这样才有机会能够获得更多属于我们的幸福!

有一个农夫,礼请觉悟禅师到家里来为他的亡妻诵经超度,佛事完毕以后,农夫问道:“禅师!你认为我的太太能从这次佛事中得到多少利益呢?”

觉悟禅师照实地说道:“当然!佛法如慈航普度,如日光遍照,不止是你的太太可以得到利益,一切有情众生无不得益。”

农夫不满意道:“可是我的太太是非常娇弱的,其他众生也许会占她便宜,把她的功德夺去。能否请您只单单为她诵经超度就好,不要回向给其他的众生。”

觉悟禅师慨叹农夫的自私,但仍慈悲的开导道:“回转自己的功德以趣向他人,使每一众生均沾法益,是个很讨巧的修持法门,‘回向’有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小向大的内容,就如一光不是照耀一人,一光可以照耀大众,就如天上太阳一个,万物皆蒙照耀,一粒种子可以生长万千果实,你应该用你发心点燃的这一根蜡烛,去引燃千千万万支的蜡烛,不仅光亮增加百千万倍,本身的这支蜡烛,并不因而减少亮光。如果人人都能抱有如此观念,则我们微小的自身,常会因千千万万人的回向,而蒙受很多的功德,何乐而不为呢?故我们佛教徒应该平等看待一切众生!”

农夫仍是顽固地说道:“这个教义很好,但还是要请法师破个例,我有一位邻居老赵,他对我可说是欺我、害我,能把他除去在一切有情众生之外就好了。”

觉悟禅师以严厉的口吻说道:“既曰一切,何有除外?”

农夫茫然,若有所失。

人性之自私、计较、狭隘,于这位农夫身上可以完全看出。只要自己快乐,自己所得所有,管他人的死活?庶不知别人都在受苦受难,自己一个人怎能独享?如论世间,有事理两面。事相上有多少、有差别,但在道理上则无多少无差别,一切平等。等于一灯照暗室,举室通明,何能只照一物,他物不能沾光?懂得一切的人,才能拥有一切;舍弃一个,就是舍弃一切。舍弃一切,人生还拥有什么?

本色让生活变得快乐

想要生活得快乐,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自己的本色。你只能唱你自己的歌,你只能画你自己的画,你只能做一个由你的经验、你的环境和你的家庭所造成的你。不论好坏,你都得自己创造自己的小花园;不论好坏,你都得在生命的交响乐中,演奏你自己的小乐器。

智能和尚有位朋友周施主已经结婚18年多了,在这段时间里,从早上起来,到他要上班的时候,他很少对自己的太太微笑,或对她说上几句话。周施主觉得自己是百老汇最闷闷不乐的人。后来,在周施主参加的继续教育培训班中,他被要求准备以微笑的经验发表一段谈话,他就决定亲自试一个星期看看。现在,周施主要去上班的时候,就会对大楼的电梯管理员微笑着,说一声“早安”;他以微笑跟大楼门口的警卫打招呼;他对地铁的检票小姐微笑;当他站在交易所时,他对那些以前从没见过自己微笑的人微笑。

周施主很快就发现,每一个人也对他报以微笑。他以一种愉悦的态度,来对待那些满肚子牢骚的人。他一面听着他们的牢骚,一面微笑着,于是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周施主发现微笑带给自己了更多的收入,每天都带来更多的钞票。周施主跟另一位经纪人合用一间办公室,对方的职员之一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年轻人。周施主告诉那位年轻人最近自己最近在微笑方面的体会和收获,并声称自己很为所得到的结果而高兴。那位年轻人承认说:“当我最初跟您共用办公室的时候,我认为您是一个非常闷闷不乐的人。直到最近,我才改变看法:当您微笑的时候,充满了慈祥。”

你的笑容就是你好意的信使。你的笑容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对那些整天都看到皱眉头、愁容满面、视若无睹的人来说,你的笑容就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尤其对那些受到上司、客户、老师、父母或子女的压力的人,一个笑容能帮助他们了解一切都是有希望的,也就是世界是有欢乐的。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要追求幸福,有一个可以得到幸福的可靠方法,就是以控制你的思想来得到。幸福并不是依靠外在的情况,而是依靠内心的感受。记住:微笑能改变你的生活。如果你不喜欢微笑,那怎么办呢?那就强迫你自己微笑。如果你是唯独一个人,强迫你自己吹口哨,或哼一曲,表现出你似乎已经很快乐,这就容易使你快乐了。

勿用烦恼面对一切

无论周遭事物如何腐坏,以如何的速度在腐坏,我们都要抛却杂念,换一种眼光看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它,改变它。其实生活中有许多感人的地方,是我们自己忽略了,让其从身边溜走。如果能经常换一种心境去看待,就会多了许多美好。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莎士比亚曾说:“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佛家有言:心存牛粪,看人都是牛粪;心存如来,看人都是如来。每个人对世界、对人对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善美还是丑恶,快乐还是痛苦,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心境。

我们所看到的是什么样的世界,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内心。假使我们以嗔恨之心去看世界,那么我们看到的就是罗刹世界;假使我们以贪欲之心去看世界,则会看到饿鬼世界;假使我们以怨恨、嫉妒之心去看世界,那么我们看到的就是阿修罗世界。

换一种心境,假使我们能够放下我们痛苦的烦恼心,以清净之心去看世界的话,那么我们就能够窥见那神圣、清净与和乐的净土世界了。净土世界其实遍布一切世间和出世间,往生净土与人间之净土并没有差异,净土就在我们心中,对于能够洞彻本自心性的人来说,当下便是净土!

有一个女人已经34岁了,过着平静、舒适的中产阶层的家庭生活。但是,她突然连遭四重厄运的打击。丈夫在一次事故中丧生,留下两个小孩。没过多久,一个女儿被热水烫伤了脸,医生告诉她孩子脸上的伤疤终生难消,母亲为此伤透了心。她在一家小商店找了份工作,可没过多久,这家商店就关门倒闭了。丈夫给她留下一份小额保险,但是她耽误了最后一次保费的续交期,因此保险公司拒绝支付保费。一连串不幸事件让女人近于绝望。她左思右想,为了自救,她决定再做一次努力,尽力拿到保险补偿。在此之前,她一直与保险公司的下级员工打交道。当她想面见经理时,一位多管闲事的接待员告诉她经理出去了。她站在办公室门口无所适从,就在这时,接待员离开了办公桌。

机遇来了。她毫不犹豫地走进里面的办公室。结果,看见经理独自一人在那里。经理很有礼貌地问候了她。她受到了鼓励,镇静地讲述了索赔时碰到的难题。经理派人取来她的档案,经过再三思索,决定应当以德为先,给予赔偿,虽然从法律上讲公司没有承担赔偿的义务。工作人员按照经理的决定为她办了赔偿手续。

但是,由此引发的好运并没有到此中止。经理尚未结婚,对这位年轻寡妇一见倾心,他给她打了电话。几星期后,他为寡妇推荐了一位医生,医生为她的女儿治好了病,脸上的伤疤被清除干净。经理又通过在一家大百货公司工作的朋友给寡妇安排了一份工作,这份工作比以前那份工作好多了。不久,经理向她求婚。几个月后,他们结为夫妻,而且婚姻生活相当美满。

这个女人虽身处绝境,但她的心没有绝望,所以她也没有永远处于绝境。只有内心美好,才能看到一个世界的美好;唯有内心坦荡,才能逍遥地活在天地之间。

承担之后是收获

每个人都要敢于去承担起自己身上的责任,不要选择逃避现实,因为责任未必是一件坏事,相反它会让你有更大的收获。

我们每个人都有大大小小的梦想,梦想成真时,我们都兴奋异常,因为我们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但是深入想想,“得到”只是瞬间,而“得到”同时来的,还有付出与承担。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像我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孩子,天伦之乐的同时要承担养育他的重任;我们和一个女人结婚,甜蜜的同时要承担她的缺点;我们要做成功的事业男性,拥有成就感的同时要承担更多的工作和职责;甚至很小的事,比如我们买一套精美的瓷器,需要更加精心的爱护;我们喜爱穿棉麻质料的服装,需要更多的熨烫。总之,通常来说,得到越多,需要承担的也越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