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为小事生气,对待一些委屈和难堪的遭遇,在内心转变成另一种心情,以健康积极的态度去化解这一切。如果能从中得着更大的益处,不也是另一种收获吗?
不要为小事而动怒
当我们集中精力追求自己的梦想时,生活中的烦恼便会大大减少,便不会再为小事抓狂,因为我们在自己梦想的追求中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就不在乎身边这些丁点的麻烦事了。
有一个人夜里做了个梦,在梦中,他看到一位头戴白帽,脚穿白鞋,腰佩黑剑的壮士,向他大声叱责,并向他的脸上吐口水,吓得他立即从梦中惊醒过来。次日,他闷闷不乐地朋友说:“我自小到大从未受过别人的侮辱,但昨夜梦里却被人辱骂并吐了口水,我心有不甘,一定要找出这个人来,否则我将一死了之。”于是,他每天一早起来,便站在人潮往来熙攘的十字路口,寻找梦中的敌人。几星期过去了,他仍然找不到这个人。结果,他竟自刎而死。
看到这个故事,你也许会嘲笑主人公的愚蠢,做梦乃是一件极其稀疏平常的小事,做恶梦也是常有的事,怎么能为此而大动干戈呢?可生活就有许多人为小事抓狂,为一点小事而和别人闹翻脸,甚至大打出手,这样的例子每天在街上都能看到。
中国有句古话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有的时候,事情虽小,但杀伤力却很强,小则破坏人的好心情,大则可以让人前功尽弃,甚至送命。历史上有多少大几大浪都过来了,却在阴沟里翻船的例子啊?今天不也正在上演一幕幕这样的悲剧吗?
在科罗拉州长山的山坡上,躺着一棵大树的残躯。居当地人讲,它曾有400多年的历史。在它漫长的生命历程中,曾被闪电击中过14次,它都挺过来了,但在最后,它却在一小队甲虫的攻击下永远倒下了。那些甲虫从根部向里咬,一开始树还没有感觉,但却渐渐伤了树的元气。最后,这样一棵森林中的巨人,岁月不曾使它枯萎,闪电不曾将它击倒,狂风暴雨也没能把它摧毁,却栽倒在小小的甲虫手里。
生活中有多少这样的例子,能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艰难险阻,却被小事搞得灰头土脸,垂头丧气。家务事虽小,再大的清官却也断不清。其实并非清官无能,而正是他们的高明之处。亲人之间,为一点点小事而反目成仇,实在是不应该,为何要给他们分个一清二白呢?就让他们糊涂到底吧,这样反而比分清谁是谁非更好。
别为小事抓狂,对待一些委屈和难堪的遭遇,在内心转变成另一种心情,以健康积极的态度去化解这一切。如果能从中得着更大的益处,不也是另一种收获吗?这不是比到处记恨别人,处处结下冤家强吗?有一则小故事说,有一个人经过一棵椰子树,一只猴子从上面丢了一个椰子下来,打中他的头,这人摸了摸肿起来的头,然后把椰子捡起来,喝了椰子汁,吃了果肉,最后还用外壳做了个碗。
我们之所以对小事缺乏足够的承受能力,说明我们没有把精力放在更为重要的事情上,因此,面对生活中的烦恼,我们首先要问自己:“这是我生活目标中至关重要的事情吗?为此花费时间与精力值得吗?”
用笑声解除忧愁
笑是生活的开心果,是无价之宝,但却不需花一分钱。所以,每个人都应学会以微笑面对生活。
如果我们整日愁眉苦脸地年生活,生活肯定愁眉不展;如果我们爽朗乐观地看生活,生活肯定阳光灿烂。朋友,既然现实无法改变,当我们面对困惑、无奈时,不妨给自己一个笑脸,一笑解千愁。
笑声不仅可以解除忧愁,而且可以治疗各种病痛。微笑能加快肺部呼吸,增加肺活量,能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液获得更多的氧,从而更好地抵御各种病菌的入侵。
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过:“忧愁悲伤能损坏身体,从而为各种疾病打开方便之门,可是愉快能使你肉体上和精神上的每一现象敏感活跃,能使你的体质增强。药物中最好的就是愉快和欢笑。”
笑声还可以治疗心理疾病。印度有位医生在国内开设了多家“欢笑诊所”,专门用各种各样的笑:“哈哈”、“开怀大笑”、“吃吃”抿嘴偷笑、抱着胳膊会心地微笑等等来治疗心情压抑等各种疾病。在美国的一些公园里都辟有欢笑乐园。每天有许多男女老少在那里站成一圈,一遍遍地哈哈大笑,进行“欢笑晨练”。
笑不仅具有医疗作用,而且生活中它还能产生人们意想不到的用途。有个王子,一天吃饭时,喉咙里卡了一根鱼刺,医生们束手无策。这时一位农民走过来,一个劲地扮鬼脸,逗得王子止不住地笑,终于吐出了鱼刺。
雪莱说过:“笑实在是仁爱的表现,快乐的源泉,亲近别人的桥梁。有了笑,人类推感情就沟通了。”笑是快乐的象征,是快乐的源泉。笑能化解生活中的尴尬,能缓解工作中的紧张气氛,也能淡化忧郁。一对夫妻因为一点生活琐事吵了半天,最后丈夫低头喝闷酒,不再搭理妻子。吵过之后,妻子先想通了,便想和丈夫和好,但又感到没有台阶可下,于是她便灵机一动,炒了一盘菜端给丈夫说:“吃吧,吃饱了我们接着吵。一句话把正在生闷气的丈夫给逗乐了,见丈夫真心的笑了,她自己也乐开了。就这样,一场矛盾在笑声中化解开来。
既然笑声有这么多的好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让生活充满笑声呢?不妨给自己一个笑脸,让自己拥有一份坦然;还生活一片笑声,让自己勇敢地面对艰难这是怎样的一种调解,怎样的一种豁达,怎样的一种鼓励啊!
赫尔岑有句名言说:“不仅会在观乐时微笑,也要学会在困难中微笑。”人生的道路上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时而让人举步维艰,时而让人悲观绝望;漫漫人生路有时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这时,不妨给自己一个笑脸,让来自于心底的那份执著,鼓舞自己插上理想的翅膀,飞向最终的成功;让微笑激励自己产生前行的信心和动力,去战胜困难,闯过难关。
“清新、健康的笑,犹如夏天的一阵大雨,荡涤了人们心灵上的污泥、灰尘及所有的污垢,显露出善良与光明。”笑是生活的开心果,是无价之宝,但却不需花一分钱。所以,每个人都应学会以微笑面对生活。
学习发怒与不发怒
既会发怒,又难以被激怒。适时发怒,又适可而止,这就是发怒的学问。最重要的是,在学习用发怒表示立场之前,先应该学会,在人人都认为我们会发怒的时候,能稳住自己,不发怒。
什么?发怒也要学习?
那当然了!生个气真有那么容易吗?
以前有一位刚自军中退伍的学生说的笑话。一位团长满面通红地对脸色发白的营长发脾气;营长回去,又满面通红地对脸色发白的连长冒火;连长回到连上,再满脸通红地对脸色发白的排长训话……
说到这儿,学生一笑:“我不知道他们的怒火,是真的,还是假的。”
是真的,也是假的;当怒则怒,当服则服。
每次想到他说的画面,也让我想起电视上对日本企业的报道:职员们进入公司之后,不论才气多高,都由基层做起,也先学习服从上面的领导。在熙来攘往的街头,一个人直挺挺地站着,不管人们奇异的眼光,大声呼喊各种“老师”规定的句子。
他们在学习忍耐,忍耐清苦与干扰,把个性磨平,将脸皮磨厚,然后——他们在可发怒的时候,以严厉的声音训部属,也以不断鞠躬的方式听训话。怪不得美国人常说:
“在谈判桌上,你无法激怒他们,所以很难占日本人的便宜。”
既会发怒,又难以被激怒。适时发怒,又适可而止,这就是发怒的学问。最重要的是,在学习用发怒表示立场之前,先应该学会,在人人都认为我们会发怒的时候,能稳住自己,不发怒。
说穿了,怒是一件人生的必需品。如果你不怕我唠叨,我可以告诉你,相互依赖是我们最基本的需求。发怒也是一种相互依赖。生物学中有一个简单的原理,即人天生就有自助能力。所有儿童天生会生气,这是一种健康的表现,这是一种抗争或抗争反应。当父母对孩子不好或在情感上无意地忽视孩子时,孩子会用哭泣表示愤怒,但他们通常会压抑孩子合理的愤怒。父母不应该要求完美,应给予所有孩子表示生气的机会。对愤怒的压抑比创伤危害更大。像催眠曲中“噢…宝宝不要哭。”这样的句子对父母倒很实用,而对孩子却没有益处。也许父母像孩子一样,不得不压抑愤怒,从愤怒恢复平和心态对父母也同样适用。人们相互之间应形成相互依赖关系。这种关系是孩提时代所形成的依赖关系的再现,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为了宣泄受压抑的愤怒和忧伤而形成的。我们当中许多人寻找过伙伴、雇主和朋友,他们使我们回忆起我们和父母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并不让我们感到愉快。
最糟时期过后,正常情绪得以恢复。最终得到持续的快乐,这种快乐不是一时的“情绪高涨”,而是定义为远离焦虑和沮丧。我们又重新得到爱和被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