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人一定要学会放过自己的句子 > 第10章 顺其自然不妨跟不完美和解(第1页)

第10章 顺其自然不妨跟不完美和解(第1页)

任何过于注意不完美的行为都会将我们从慈善柔和的目标上拉开。要认识到尽管总有更好的做事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不能喜爱和欣赏它的现状。此处的解决之道便是:当你陷入旧习,坚持认为事物应当有所不同时,截住你自己,温和地提醒自己此刻的生活没有什么不好。

顺其自然,不刻意强求

人不要去强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要学会顺其自然。有的人违背规律去办事,就会进步艰难,而有的人顺应规律,就会得心应手,一路坦途。

每件事物都是有着两面性的,顺其自然亦是如此,不过人们多是关注它的消极而忘却它积极的一面。它积极的一面便是督促人能够尽其所能而为之,不能不在乎结果,不能不在乎名利,但不能过分追求这些东西,否则你会由此失去生活中的许多乐趣——就是如何能够做到既奋斗又不过分追求名利,如何把握这个“度”实在是难矣。

“顺其自然”是一种很无奈条件下的自我安慰。人不要去强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要学会顺其自然。有的人违背规律去办事,就会进步艰难,而有的人顺应规律,就会得心应手,一路坦途。

有这样一则寓言,说从前,又位樵夫生性愚钝,有一天他上山砍柴,不经意地看见一只从未见过的动物。于是,他上前问:“你到底是谁?”

那动物开口说:“我叫‘聪明’。”

樵夫心想:我现在就是很愚钝,缺少“聪明”啊!把他捉回去算了!

这时,“聪明”突然说:“你现在想捉我是吗?”

樵夫吓了一跳:我心里想的事它他怎么知道!那么,我不妨装出一副不在意的模样,趁他不注意时赶紧捉住它。

结果,“聪明”又对他说:“你现在又想假装成不在意的模样来骗我,等我不注意时把我捉住带回去,是吗?”樵夫的新式被“聪明”看穿了,所以就很生气,心想真是可恶!为什么它都能知道在想什么呢?

谁知,这种想法马上又被“聪明”知道了。他又开口道:“你因为没有捉住我而生气吧!”

于是,樵夫开始从内心检讨:我心中所想的事好象反映在镜子里一半,完全被它看穿。我应该把它放弃,专心砍柴。还是顺其自然的好,干吗生气徒增烦恼呢?

樵夫想到这里,就挥起斧头,用心地砍柴。一不小心,斧头掉下来,却意外地压在“聪明”上面,“聪明”立刻被樵夫捉住了。

生命是一种缘,是一种必然与偶然互为表里的机缘。有时候命运偏偏喜欢与人作对,你越是挖空心思想去追逐一种东西,它越是想方设法不让你如愿以偿。这时候,痴愚的人往往不能自拔,好像脑子里缠了一团毛线,越想越乱,他们陷在了自己挖的陷阱里。而明智的人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他们会顺其自然,不去强求不属于他的东西。顺其自然,绝非被动人生,不是自视清高或阿Q精神胜利法;顺其自然,不是在生活的海边临渊羡鱼,不是在命运的森林里守株待兔,而是洞悉人生、承受一切命运际遇的大智慧;顺其自然,是对生命的善待与珍爱,是对人生的喝彩和礼赞。

据说迪斯尼乐园建成时,总经理迈克尔先生为园中道路的布局大伤脑筋,所有征集来的设计方案都不尽如人意。迈克尔先生无计可施,一气之下,他命人把空地都植上草坪后就开始营业了。几个星期过后,当迈克尔先生出国考察回来时,看到园中几条蜿蜒曲折的小径和所有游乐景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时,不觉大喜过望。他忙喊来负责此项工作的戈尼,询问这个设计方案是出自哪位建筑大师的手笔。戈尼听后哈哈笑道:“哪来的大师呀,这些小径都是被游人踩出来的!”

生命中的许多东西是不可以强求的,那些刻意强求的某些东西或许我们终生都得不到,而我们不曾期待的灿烂往往会在我们的淡泊从容中不期而至。我们常想悟出真理,却反而因了这种执著而迷惑、困扰。只要恢复直率之心,彻底地顺从自然,道理就随手可得。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敢于放弃,取决于真正的聪明,绝大的智慧。而一切斤斤计较、机关算尽的聪明,归根结底都是“小聪明”,到头来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世界万事万物都是转化和守恒的。睡眠和休息丧失了时间,却取得了明天工作的精力。只有丧失,才能获得。市场交易,买者如果不丧失金钱,就不能取得货物;卖者如果不丧失货物,也不能取得金钱。一个军队失去了城池,但杀伤了敌人有生力量;一个人失去了花前月下的爱情,但却增加了锻造自己的时间。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道理。不愿意丧失一部分,结果往往会丧失了全部。因此,不管是被动的失去,还是主动的放弃,都是值得肯定的。失去了一个东西,没必要伤心;得到了一个东西,也没必要高兴。“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因为,总的得失是平衡的。对于幸福,我们不要被动的等待,而要主动的争取。有智慧的人是能理解和把握这种平衡的,所以不要总想着好事被自己一人占尽,完美的想法通常是不切合实际的,而不完美中才真正蕴含中完善。

知道自己“有限”的聪明是一件幸运的事。有一个聪明的男孩,有一天妈妈带着他到杂货店去买东西,老板看到这个可爱的小孩,就打开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糖果。但是这个男孩却没有任何的动作。几次的邀请之后,老板亲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进他的口袋中。回到家中,母亲很好奇地问小男孩,为什么没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老板抓呢?小男孩回答得很妙:“因为我的手比较小呀!而老板的手比较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很多!”默想: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知道自己的有限,而更重要的,他也明白别人比自己强。凡事不只靠自己的力量,学会适时地依靠他人,是一种谦卑,更是一种聪明。

但我们更欣赏那种大聪明。

二战结束后,以美英法为首的战胜国几经磋商,决定在美国纽约成立一个协调处理世界事务的联合国。美国著名的家族财团洛克菲勒家族经商议,果断出资870万美元,在纽约买下一块地皮,无条件地赠给了这个刚刚挂牌、身无分文的国际性组织。同时,洛克菲勒家族也把毗邻这块地皮的大面积地皮全买下了。

对洛克菲勒家族的这一出人意料之举,当时许多美国大财团都吃惊不已。人们纷纷嘲笑说:“这简直是愚人之举!”

但是,奇怪的是,联合国大楼刚刚建成,毗邻它四周的地价便立刻飙升,相当于捐赠款数十倍、近百倍的巨额财富源源不断地涌进了洛克菲勒财团。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洛克菲勒家族敢于在放弃中挣大钱之举,无疑是“大智若愚”的经典。

敢于放弃,取决于真正的聪明,绝大的智慧。而一切斤斤计较、机关算尽的聪明,归根结底都是“小聪明”,到头来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缺憾人生,不缺憾

人生有缺憾,我们才有追求完美的理想和热情,也只有接受人生的缺憾性,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追求完美人生。

帕斯卡尔说,人是会思想的芦苇。然而,人也是世界上最贪婪的动物。人的一生,总是欲壑难填。每当我们的主观愿望和客观事实背离的时候,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强烈反差,就会使我们产生缺憾的痛苦。

人生如远行,走哪一条路都意味着放弃另一条路。不同的人生道路留下不同的缺憾,诸葛亮有诸葛亮的缺憾,贾宝玉有贾宝玉的缺憾。犹如夜幕里蕴藏着光明,缺憾之中不仅埋藏着逝去的青春和曾经的梦想,缺憾的背后还隐伏着许多生命的契机。

缺憾人生,使人类有了理想。理想,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或者说,就它的不能实现性而言才是理想。人生有缺憾,我们才有追求完美的理想和热情,也只有接受人生的缺憾性,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追求完美人生。

上帝是公平的,他不会把所有的幸运降临在一个人身上。有爱情的不一定有金钱,有金钱的不一定有健康,有健康的不一定有快乐。

人的弱点总是与优点相伴而生,雷厉风行的男人可能粗率,文静的女孩可能不善于交际,体贴的男人可能太过细腻,有主见的女人则多固执。正如苏东坡希望“鲈鱼无骨海棠香”的那种完美,而在现实中恰恰是:鲈鱼鲜美却多骨,海棠娇媚但无香。

面对人生缺憾,清人李密庵主张所谓“半”的人生哲学,日本有一派禅宗书道在挥毫泼墨时总留下几处败笔,都是意在暗示人生没有百分之百的圆满完美。更有日本东照宫的设计者因为自觉太完美,恐怕会遭天谴,故意把其中一支梁柱的雕花颠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