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是一件需要合谋、合力、合作的大事,单凭个人的力量几乎不可能。无数创富者的经验和教训都告诉我们,合作是开启财商的捷径且是求富成功的惟一出路。没有合作,任何财富英雄都不会产生。
致富者考虑双赢,而不是非赢即输
转眼间,已经是来到沙漠的第十三天了。这天早上,杰克和马布里就开始玩起了游戏。麦基看着正玩得起劲的两兄弟,突然想起了自己在一本讲博弈论的书中看到的一个游戏,于是问杰克和马布里:“你们知道‘零和游戏’吗?”
“那是什么?是新的网络游戏吗?”一向钟情于网络游戏的杰克很好奇。
“不是,就是说在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赢正是另一方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
“那种游戏好玩吗?”杰克问。
“呵呵,”老怀特笑道,“‘零和游戏’其实是一种思维模式,也就是非赢即输的思维模式。习惯这一模式考虑问题,就会认为对方的‘赢’就是自己的‘输’。这种思维模式是一种典型的穷人思维模式。”
“穷人思维模式?为什么啊?”马布里追问道。
“因为穷人总是把赚钱看成是一个‘非赢即输’的零和游戏,那就代表竞争是这个社会不变的主题,到处都存在竞争:作为学生,要和同学竞争,作为候选人,要同其他候选人竞争,作为商家,要和同行竞争,甚至还要和顾客和供货商竞争。应用到赚钱致富上,就是非赢即输,要么自己赢,别人输,要么自己不赚钱,别人致富。而那些真正的富人却考虑的是双赢。”
看着年轻人似懂非懂的表情,老怀特笑道:“我给你们一个具体的事例就很容易理解了。”
财商魔法书:“非赢即输”与“双赢”管理思想带来的不同效果
有一家房地产公司,他们有个规则,年度表彰大会上,公司对业绩最好的三位员工进行了重奖。公司老总本以为此举会受到奇效,但实施以来的结果却令人失望,公司的业绩不但没有上升,反而略有下降。
老总百思不得其解,只好请来一位管理专家。这位管理专家知道了他的奖励措施后,建议他去掉重金奖励前三名的做法,而改之以目标管理。根据年初制定的目标对员工进行奖惩,只要完成目标就进行奖励。老总采纳了这一建议。结果到了年底,整个公司的业绩提高了一大截,公司1000多人中有800多人受到了奖励。
管理专家道出了两者的不同:仅仅奖励业绩好的前三名员工,固然会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却给其他员工泼了冷水,即使他们完成了任务,也不会受到奖励,而奖励的人数又是有限的,这就在员工中建立了一种恶性的竞争关系:非赢即输。或者得到奖励,或者失去奖励。而目标管理则变“非赢即输”为“双赢”:只要完成目标,大家都可以得到奖励,从而有可能在员工中建立一种互助合作的关系。
富爸爸的金科玉律:
非赢即输是一种典型的损人利己的思想,将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别人失败的基础的上,极端怀有损人利己思想的人甚至会为了自己的成功而不择手段,将对方置于死地。这种情况在商业竞争中并不鲜见。而抱有这种损人利己、非赢即输思想的人,是永远无法真正实现致富的。
因为,这个社会固然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物竞天泽,适者生存。但事实上,随着全球经济高速增长、科技进步、全球一体化以及严重的环境污染,零和游戏这一观念正逐渐被双赢观念所取代。一个人的发展致富不一定要建立在别人失败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合作,利人利己的双赢局面是有可能出现的。
而双赢思想正是富人们的思维,在他们看来,竞争更多的是以合作而不是敌对的形式出现的。他们相信一个人可以不靠肮脏手段而致富,你可以通过合作来做大自己的蛋糕,而不必去抢别人的蛋糕来加大自己的蛋糕。富人选择的是一种他们选择一种讲求彼此合作的双赢策略。
双赢之所以是财富的源泉,能够给你带来财富,原因就在于双赢是在确保对方赢的前提下,自己才赢,双赢的基点是建立在人们道德中最原始、最重要、最根本的良心基础上的。而不像非赢即输,它是以损害别人的利益为基础的自赢。
所以,在我们平常的理财投资活动中,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都会乐观向上,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与自己的同行多进行合作,以此而来的双赢能成为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之源!
追求双赢,不要只想着一己之利
看着年轻人如饥似渴的眼神,老怀特打开了话匣子:“其实,比起前面说的‘零和游戏’,大数学家约翰·凡·诺曼发明了一种使用二进制的概率游戏。在这种游戏中,若一方胜一方负,就称作‘零和游戏’;若双方都胜,就称为‘非零和游戏’。然而,还有一种情况是:胜对胜的游戏同时也是负对负游戏,如果不能实现双赢,结果则为双负。”
“这也与商人的思维有关吗?”麦基问道。
“是的。在竞争中,一般是追求一方胜的结果;在合作中,应该追求皆大欢喜的双赢结果。商人跟客户是合作关系,只需要携手,不需要战斗。如果卷入战斗局面,必然是双败。很多成功的商人正是因为懂得这个道理才能在一次次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策。而另一些人也正是因为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最终落得身败名裂。”
财商魔法书:为他人想一想,结果就不一样
比尔·盖茨和他的微软公司设计的第一个软件产品是为罗伯茨的微型仪器公司提供的,双方由此结成合作关系。根据合同,微软公司按出售的软件数量提取版税,同时规定,微软公司不得单方面向微型仪器公司的竞争对手出售这套软件,但微型仪器公司有义务为微软公司全力推销这套软件。
罗伯茨是第一个开发出微型电脑的人,他的产品在当时没有竞争对手。罗伯茨因此大赚其钱。
两年后,成批电脑公司跻身市场,生产出质量更优良的微型电脑,罗伯茨的生意日渐萎缩。他不去考虑如何提高技术改进产品,却想出了一个促销的损招:搭配销售。
罗伯茨规定,顾客只需付300多美元,就可得到一台微型仪器公司的电脑,外加一套微软公司的软件;但是,如果单买微软公司的软件,需付500美元。这明明就是不打算单独出售软件。因为他知道,很多电脑爱好者想要的是微软公司的软件,而不是他的电脑。
罗伯茨这样做,等于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出卖微软公司的利益。搭售方式使软件销量剧减,微软公司得到的版税收入也越来越少,已降到每月3500美元,尚不够支付员工薪水。而它又没有别的收入来源,照此下去,非倒闭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