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思衡只笑笑:
“我们如今的年岁,正是养精蓄锐之时。此事也不急于一时,便是用二十年,三十年的时间来做也使得。此番,不过是先打个底子罢了,你们倒也不必忧虑,需知万丈高楼平地起。”
七人见自家公子已思虑妥当,对视一眼,皆都重重点头。
“公子,那这个新的组织,该起何名?”
“黄雀。”
。。。
这半年里,林思衡时常来这柳树街,忙完了正事便会与他们讲些故事:
讲三国义气,讲乐不思蜀;讲五胡乱华,讲衣冠南渡;讲靖康之耻,讲岳飞冤死风波亭,讲元末民不聊生,农民起义,讲明英宗叫开城门,满城遭屠。
林思衡总是叫他们去想,这些故事里的百姓,在遭遇这些事情的时候,他们又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呢?
这七人本都是遭了旱灾的难民,一路所见早已经刻在他们的灵魂里,于是能够对此感同身受起来。每每都愤慨不已。
林思衡便说:我们要改变这个世道。
然而他们终究也只是面露茫然,并不知道该如何去做。
只是今天,当他们看完了公子带来的那本手写的册子,体会到了公子要做的事,感到有些心惊,但也并不害怕,甚至有一种由衷的喜悦。
这册子只是黄雀的训练和组织章程,但其后所展现出来的,正是公子惊人的智慧与广大的志向!
从陕西至扬州千里远途,扬州城外对抗冯二齐心协力那一扑,已经粗糙得磨砺出了他们的胆魄,剩下的,便要看日后的积累了。
林思衡看着站在自己身前的七个少年人,看清楚了他们抬起头来时眼神中猝然燃起的火。也感受到胸中的激昂振奋。
这几个少年,就在这狭小昏暗的房间内,便真的下定决心,要去改一改这世道了。
当几人推开房门走出去时,脸上的神情一如往常,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从此以后,这七人习文练武愈发认真刻苦,有时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林思衡往这里来的次数也愈发频繁,将自己脑海里杂乱而庞大的知识整理起来,尽力传授。同时也陪着他们一同练武。
时间便在这样充实而又紧张的日子里缓缓流逝,只是在第一缕春风吹拂的清晨里,扬州城的东关街上,街头街尾悄无声息新开起两家店来。一家叫如意斋,一家叫民丰行。
运河边新发出嫩芽的柳树梢头,有一只黄雀探出头来,准备要开始振翅飞翔。
喜欢红楼:从难民开始崛起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红楼:从难民开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