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韦特海默
在心理学的发展进程中,马克斯·韦特海默(MaxWertheimer)宛如一位开拓新领域的先锋,以其卓越的洞察力和创新精神,引领了一场心理学思想的变革,成为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奠基者之一。他的理论和研究不仅重塑了人们对心理现象的认知,更为心理学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1880年,韦特海默出生于捷克的布拉格。这座古老而充满艺术与文化气息的城市,孕育了韦特海默对世界的敏锐感知和对知识的强烈渴望。他成长于一个重视教育的家庭,家庭环境培养了他广泛的兴趣爱好,从哲学、艺术到自然科学,他都有着浓厚的探索热情。这种跨领域的兴趣为他日后独特的心理学研究视角奠定了基础。
韦特海默先后在布拉格大学、柏林大学和符兹堡大学求学。在不同学府的学习经历,让他接触到了当时心理学领域的多种思潮和研究方法。在柏林大学,他受到了实验心理学传统的熏陶,深入学习了心理学实验的设计与操作;而在符兹堡大学,他又沉浸于对思维过程的研究,这使他对人类心理活动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910年,一次偶然的火车旅行成为了韦特海默学术生涯的关键转折点。在旅途中,他望着窗外闪烁移动的风景,脑海中突然萌生出一个关于运动知觉的疑问:为什么我们会将一系列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连续运动的?带着这个疑问,他在法兰克福下车,购买了一台玩具频闪观测器,随即开始了初步的实验研究。
回到法兰克福后,韦特海默在实验室中进行了更为严谨的实验。他通过快速交替呈现两条静止的线段,当呈现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被试者会清晰地感觉到线段在运动,这就是着名的“似动现象”(phiphenomenon)。这一现象看似简单,却对当时流行的构造主义心理学提出了严峻挑战。构造主义认为心理是由各种感觉元素组合而成,然而似动现象表明,人们所感知到的运动并非是简单的感觉元素相加,而是一种全新的、整体的知觉体验。
基于对似动现象的研究,韦特海默提出了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观点: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心理现象具有其自身的完整性和独特性,不能仅仅通过分析其组成部分来理解。他强调,人类的知觉、思维等心理活动是一个主动的、整体的过程,个体在感知外界事物时,会依据某种内在的规律将其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而不是像构造组义所主张的那样,先感知到零散的元素,再将它们拼凑起来。
1912年,韦特海默发表了题为《关于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的论文,正式宣告了格式塔心理学的诞生。这篇论文犹如一颗投入心理学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千层浪。它吸引了当时同样对传统心理学观点存疑的库尔特·考夫卡和沃尔夫冈·苛勒。三人一拍即合,共同致力于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与推广,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学术团体。
此后,韦特海默进一步拓展了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将其应用于知觉、思维、学习等多个领域。在知觉研究方面,他提出了一系列知觉组织原则,如“简洁律”(lawofpr?gnanz),即人们在知觉过程中,倾向于将刺激组织成最简单、最稳定的形式。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不规则的图形时,会不自觉地将其知觉为更规则、更对称的形状。这些原则揭示了人类知觉过程中追求简洁和秩序的内在倾向,进一步丰富了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在思维研究领域,韦特海默反对将思维简单地归结为联想和试错的过程。他通过对儿童解决问题过程的观察和分析,发现思维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个体在面对问题时,会从整体上把握情境,通过对问题结构的洞察和理解来寻找解决方案。这种观点与传统的思维理论大相径庭,为思维心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韦特海默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研究者,还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他在法兰克福大学和柏林大学任教期间,以其生动有趣的教学风格和深刻独到的见解吸引了众多学生。他的课堂充满活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研究能力。许多学生在他的影响下,投身于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为这一学派的发展壮大贡献了力量。
韦特海默的着作《创造性思维》(*ProductiveThinking*)是他学术思想的重要结晶。在这本书中,他结合大量的实例,深入探讨了创造性思维的本质、过程和影响因素。他强调创造性思维并非是少数人的天赋,而是每个人都具备的能力,通过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可以得到激发和培养。这本书不仅对心理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推动了教育领域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视。
然而,韦特海默的学术生涯并非一帆风顺。20世纪30年代,纳粹势力在德国崛起,他们推行的极端思想和政策对学术界造成了严重破坏。作为一名犹太人,韦特海默受到了纳粹的迫害,不得不离开德国前往美国。在美国,他继续从事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尽管面临着文化差异和生活环境的改变等诸多困难,但他始终坚守对格斯塔心理学的信念,努力将这一理论传播到更广泛的范围。
1943年,马克斯·韦特海默在美国纽约逝世。他的离去是心理学界的重大损失,但他所开创的格式塔心理学派却如同一棵参天大树,在心理学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他的理论和思想不仅改变了人们对心理现象的认识方式,更为后来的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他的创新精神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心理学家不断探索人类心理的未知领域,为心理学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喜欢每天读百位世界顶级哲学心里学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每天读百位世界顶级哲学心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