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打量着眼前四个孩子。最前面站着一个十四岁左右的男孩子,身姿挺拔,气质沉稳,眼神中透着超越年龄的坚定与独立,仿佛历经世事,周身散发着优雅的气质。他身边是两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子,穿着整洁的衣裳,白皙的脸上带着几分机灵劲儿,举手投足间,尽是城里孩子的洒脱与自信,虽然稚气未脱,却已然有了自己的主见。还有一个七岁的女孩子,扎着精致的小辫子,粉雕玉琢般的脸蛋,笑起来眼睛弯弯,像月牙儿一样,浑身透着灵气。
这几个孩子站在一起,他们说起话来条理清晰,礼貌又得体,完全不似一般孩童的扭捏。
老者看着这几个孩子,心中满是疑惑。可孩子们那早熟独立的模样,让他不禁心生怜悯。思来想去,老者最终还是点了点头,答应了孩子们的请求。
孩子们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整齐地向老者道谢。在老者让出身位后,他们有序地走进院子,好奇又不失分寸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坐,老朽这没啥好。小地方,你们先在院里随便坐。我去给你们进屋收拾一下。”老者看进院子后,也不坐下,四处看着的孩子们,有些尴尬的说道。
“没事,老丈。我们自己会做。”一个十岁男孩向前一步,看向老者说道。
“好,好。”老者好像许久不与人交流,有些干涩的说着。
“老伯伯,怎么称呼您?”最小的小女孩,在接收到哥哥们的眼神后,主动上前几步,看着老者,眨动着自己灵动的双眸,俏皮一笑,甜甜说道。
“啊?嗯……”老者没想到会有人问他姓名,一下惊住。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眼神,又感觉不出不妥。细想可能自己多心了。
“老朽这里几十年没人来了。都快记不清自己姓啥子了。你们就管我叫十八子爷爷吧。”
“十八……子?爷爷?”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反问,对这名字感觉有些奇怪。
“你好,十八子爷爷。我叫刘力。”十四岁男孩很快反应过来,认真看着老者说道。
“你好,十八子爷。我叫杜英杰。”十岁男孩中一人跟着说道。
“你好,十八子爷爷。我是杜英雄。”另一个十岁男孩说道。
“十八子爷爷,你叫我小曼就好。”小女孩甜甜说道。
“唉。坐,坐。爷爷给你们去倒些水。”十八子爷爷看着乖巧懂事的孩子们,心里略微松懈下来,笑呵呵的转身走向墙角的一个大缸附近,那里有一缸水,旁边还有水瓢。
大缸边上就是门,里面是一个搭了土灶台的厨房。放着一些食材,自制的土陶碗等东西。土陶碗就放在窗台下,距离大缸不远,所以十八子爷爷走到那,顺手拿起扣在料理台边缘的土陶碗。然后打开大缸口盖着的半拉子木板盖,拿起水瓢轻轻撇了几下水,这才一碗一瓢的装满水。
刚想端着转身,就发现身边伸出几双小手,一人一碗端起被十八子爷爷盛好水的碗。
十八子爷爷转头看向孩子们,见到他们抬头笑盈盈的道谢时,他内心有着一阵恍惚。感觉就好像看到了记忆深处,一张稚嫩的小脸,微微仰起,笑盈盈的说着什么。可是记忆早已模糊,实在是想不起来多少。
只是那满头金发,碧蓝的眼睛依然记忆犹新。
“来,孩子们,坐下喝。”想到那孩子,十八子爷爷对着孩子们说话时的口气都变得比之前更加温柔起来。
孩子们敏感的感受到了不同。抬头看着爷爷那苍老,布满岁月痕迹的脸庞,心里也是感慨万千。
心道:爷爷肯定是有子女的。可能都长大了在外发展,不在身边,想他们了。
想到这些,孩子们的笑容愈发灿烂。
一碗水下肚,又是一番谈笑之后,孩子们已经与这位十八子爷爷熟悉起来。
只是熟悉之余,他们多少对这位爷爷愈发好奇起来。
在太阳移动的催促下,孩子们将自己带在身边的食物拿出来,与这位爷爷分享那些山外的食物。
看着爷爷吃饭的姿态,杜英杰愈发疑惑,他试着说道:“爷爷,你知道昆仑山吗?我听说有很多神话都与此山有关。”
“知道。”十八子爷爷眼眸微眯,看向几个孩子,仔细打量,见他们眼中只是透着对知识的渴望,好奇。不免心中的警觉又降低几分。然后不知不觉间,从昆仑山的历史出发,十八子爷爷开始娓娓道来,说了不少神话故事与现实昆仑山等地区的各种事情。
他眼底深深藏着淡淡的思念,很久没有人和他畅谈历史。
说着说着,他有些“刹不住车”,逐渐将孩子们当成了以前的学生,越说越多,也愈发条理清晰,各种历史事件等都信手拈来,侃侃而谈。
这四个孩子们,本就是从临沧市出发,带着任务走南闯北,在寻找阿卡尔族人遗迹的小队之一。也是那些这点年纪就完成高考,完成大部分大学课程的天才们。所以论思维敏捷,他们可是可以自豪的说一声,“我们不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