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都是家里已经音讯杳无,家人生死不明的情况。
还有很多就直接从那炼狱一般的战场撤离出来的。
更是见多了各式各样的人间惨剧。
对于战线上的每一名官兵而言,这可能就是最后一搏的机会。
身后,可能是这个国家最后的净土,民族赖以存续,东山再起的基础。
对于乔明他们这帮本地动员的预备役人员而言。
这身后,更是家乡,是亲人,是生命的一切。
所有的人,面对这些数量骇人,毫无意识,强悍嗜血的猛兽,根本没有退路可言。
这是一场豪赌,几万人毫不犹豫地牺牲一切,想要抵抗住那恐怖的洪流。
想用这几万条性命,去赌一个希望。
确保那最后净土的安全和未来。
每一个人,在这最艰难的处境之中,都迸发出了最极限的意志和力量。
坚持!咬牙坚持!
然而,当机枪阵地也开始陆续出现火力停歇的时候。
防线终于还是顶不住了。
不停的全力输出火力,不光是严酷考验人的体力和意志。
也同时考验着各种枪械部件的使用寿命,以及弹药的储备、供应。
首先出现问题的是7。62毫米机枪的弹药供给。
这种口径的子弹曾经是上个世纪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统一的制式口径。
以射程远而且弹道稳定而着称。
但后来因为重量大,侵切力不足等问题,渐渐落后于时代。
在新的历史时期,步兵作战并不再重点追求轻武器的远程交火能力。
最终被口径更小,重量更轻,单兵携弹量更大。
而且在中近距离上,对防弹背心穿透力更强的小口径弹药所取代。
那新型的六管转轮加特林,主要装备通用直升机,轻型装甲车辆。
用于机降掩护,或者危急情况下,短时间提供高密度的火力输出。
重量不能大,射程还要远,火力密度更要有保障。
所以才选用了这种介于12。7毫米高机弹药和小口径普通步枪弹药之间的中等口径。
但是,恰恰是这种不能通用的弹药,生产和储备的数量十分有限。
加上每分钟5000到6000发的恐怖消耗,弹药的供给压力非常巨大。
长时间的持续作战,不光耗尽了战前大量囤积的备用枪管,现在,弹药也开始渐渐耗尽。
当最后几挺加特林停止射击时。
战线上的火力密度顿时就减弱了下来。
战士们手中的小口径步枪,打入密度越来越大的丧尸群,就像挠痒痒一般。
12。7毫米的高平两用重机威力倒是够,一颗子弹足以撕碎一具丧尸。
那火力密度却太小,根本无法力挽狂澜。
灰褐色的丧尸洪流越逼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