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罪着之血 > 第17章 远景一九分(第1页)

第17章 远景一九分(第1页)

第十七章丨远景一九分远景

“能和我们说说具体情况吗?”

“哦……是这样,我们想去首都一趟,但是网购的火车票他们突然不认。”

——此为2022。10。4,6:03。

乍一听这番言语前后完全没有可以联系起来的逻辑关系,洗白一位将死老人与火车工作人员的失误能有什么重合要素呢……王建国细细思索这件事情的内核,发现还不如乍一听呢:

“……您,越级上访本身就是违规的事情,即使您直接跑到永昌大殿,怕是也很难对事情的进展造成什么良性影响啊。”这些都是以明文方式直接写在纸上的,任何人也不能违背。虽然的确有偶然撞见正在吃早餐的好心高官顺手解决事情的先例,可这么多年就那几个不是吗?

“是,我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也更明白这里有一个没法绕过的BUG:既然这一回事需要逐级别地,一层一层地向上汇报来得到下一层有关部门看见的权利,那么假设——我只是说假设,并没有讽刺的意图——假设有任何一个中间的层级,不说话、不回应、不处理,甚至直接间接与事情有些关联,我父亲该怎么做呢?或者,我该怎么办才好?”

“匿名举报、县长热线、投诉箱……这些共计二十一个途径,都已经试过了吗。”

王建国警官放在桌子下的一只右手下意识地摆了摆,以对方看不到但是同事们都能注意到的幅度:两次短摆动,意思是你们先去查验上一件事情,也即是关于「火车票不认」这档子事。可惜他到这时还没有发现,自己身边早已不是彼此心意相通的好兄弟们,更是没有人也不会再有人看懂这个小动作。

预计对话将会陷入死胡同,前来告状的的女子机械式地说起一段烂熟于心的台词:

“我的父亲,姬长兴是一名优秀的教师,成绩斐然、为人正直。但56年前的冤假错案毁了他的一生:在举证材料存疑且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被荷叶小港市级裁判所判处10年有期,而在当年,涉案人员中56受害者人员作为直接人证,对存在明显引导性质的检举材料提出了质疑,可是似乎两份同样人员的证明在您们的眼中具有完全不同的效力——如果你们需要相关的证明以及文件的话……”

她说着便摸向了腰间鼓鼓囊囊的挎包,可以在其上看到许多被顶起的直角,很明显是原件的复制品或者说复印件,看来信任危机已经成长到一个惊人的程度。

“是嘛,那请问那些人证们现在在哪里,她们的住址或是联系方式?”

“不用找了。”她麻木不仁地摊开手掌:“就在这里,和我一起过来的人们,只是半个世纪都已经过去,有人已经死去,哪怕他希望活着。”

“能请您提供更清楚的一些讯息吗?”他悄然摆动藏在胳膊之下的右手手掌,两短一长,示意同僚们查询相关档案,像这样被不断重复提起,拒绝认罪的案件,即使一开始只有纸质记录,也会因为需要用到被载入数据库,只要不是大火、水灾、太阳风暴之类的东西摧毁了磁盘,一定能够查到,但是……

「太安静了,为什么?」

他犯下了错误:在与群众对话时突然扭头看向身后,只见门外一群人的屁股就像是胶死在椅子上,没有一个减少,要么有说有笑,要么呆板地坐着。忽然有些明白这次事件的本质:一个人,仅有一个人,试图撼动那么大的一座山。

——同级协调,把需要晋升的人员挑去有上司即将退役而产生空缺的位置;而相对的,如果一位有功之臣忽然被调换去偏远的地方,也是异曲同工而已。

「祝我好运」

建国在想象中握紧了胸前藏着的十字架挂坠,母亲留下的遗物,旁边还赘饰着佛陀的浮雕,用一整块小金属片冲压出来的。虽然他完全不了解这具体代表什么,可是却能因此联想到一句话:母亲叫自己,以后要做个人。

「人呐,就要有个人样」

没人帮忙的话,我一个人也不是不可以,但谁说真的就没有人帮忙呢?这世上有那么多好心人,这里更是经过重重教考,素质应当是非常高的地方:

“来两个人,和我跑一趟怎么样?”

回应么……不能说是没有,只是大多数人下意识偏开了视线。

“……唉,行吧,我们两个和你一起去。”李意拉着全程没有说过几句话的林有信,一脸愁苦的跟上去,只是好像他将之当成某种十分麻烦的事情,而且建国警官隐隐有一种感觉——恐怕这个家伙并不是真的打算解决这件事。

前往早些年就已经拆除的小学旧址路上,他有意经过一个避开监控的巷口,果然一瞬间就感觉到身体重心的失衡,一股无法抵抗的力气将他向下拉扯,就算是急忙转动身体,妄图找到可以借力的地方,却诡异地不存在?周围好像变得宽阔,而空气是无法借力的,眼见赤红的大地已经扑进眼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像是一袋土豆倒在地上。

疼痛,麻木,似有人把自己的脑子当成了半个西瓜,一勺一勺,挖走吃下。

“唔……喂!?”

李意觉得自己只是轻轻一推,对方就倒在地上不动了,当即有些混乱,可在思考要不要摸一下他的口鼻之前,脑子中想到的却是「一块石头一根绳,百年沉塘无人知」这种伤天害理的勾当,情急之下连触碰一下同僚的尸身都不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