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丨庭明歌
「正义」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去实施?是要维护全部过程的正确,保持留痕习惯以免波及执行者,然而处处卡关受限……又或者在调查不明的情况下就进行高效的处决?
两条路径似乎都有其道理与原理来支撑,只是又有人这么讲了:
“难道就不能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嘛?!高效地侦测,高效地流程,不放过一个坏人,不伤害一位好人……”
理论上,利用手边就有的电子设备,除非嫌疑人跑进原始森林,或者挖个坑埋了自己,以上验证与定位的流程确实能够进行。不过推及现实则会被「利益动力学」理论中所提到的几个公式影响:
x=累计值·[n(收益倍率·净值)]·(±危害预计3)
也即,在同等事件面前,人更倾向去避免灾祸而非进取;若是二者的影响都没有,执行力曲线则会圆滑地下落,直到根本就不想也想不起来去做。
此为0197年11月30日,距离11月23日还不到10天,生存的琐事就已经让他们忙碌得焦头烂额了。尤其家中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需要付出的心力往往比独身一人更多……
这里是办政处,一个偌大的花架子,没有人。它的周围住着一大圈的普通民众,虽然这些老楼已经进入了「待拆」行列,但还没有刷上红印。
偶尔有人透过窗子,看到那高耸的玻璃建筑时,也会想起前些日子里所有人蜂拥而至,向着防暴盾冲击的模样。可是要说究竟是为了什么,他大抵是分不清的:
“我怎么知道呢,我看大伙都下去了,所以我也去看看情况……”
——大脑的智能出于根深蒂固的自保机制,将记忆的细节也一并修改。
毕竟在这一小段时间里,有爆红歌星离奇出轨,有着名导演被疾病灭门,最爱看的电视节目被爆出「剧本」,其次喜欢的一个频道则因为有画面忘记打上「录制于11月23日前」的小字被封禁了,短视频在流行纸板小狗……流转的讯息有那么那么多。他又不是计算机,怎么会记得那么久之前的一件小事?
当违反的「压力」退潮,契约就像理所当然一样,被当成用过的厕纸,进垃圾箱:
11月30日凌晨2:50至3:45,“华爱民方面”认识到了自己的过激行为,并进行公开道歉,签字确认保证不再上诉。经一审判决,相关事件为当事人蓄意报复社会,编造事实所致。其造成影响恶劣,且证据链充足,贺滨城市裁决处拟判处公民「华爱民」以5年有期徒刑……
这是一个公开直播间,使用全国最泛用的三个软体平台进行同步播放。只不过推流量因为不可抗的技术原因,始终保持在0,也即「不可能通过刷新看到」的程度,以及其位于新开的一项分类之中——用户只需要在当日更新5GB的软体安装包,并在设置一项找到隐私栏目,并将偏好内容勾选全部项目就可以通过搜索看见啦!
顺带一提,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偏好栏目的「展开」按钮是黑色,如若在黑夜模式打开可能会看不清楚,以及大小约莫只有16小拇指甲盖;
再者,有关当事人华爱民压根没有接到通知,于是用较高水平的AI模拟功能替代了被告席位置这档事。有且有三个不同的视角,看起来简直和真人无二……
“都做了这么多的障碍,居然还塞了网路病毒,是不是有些过于谨慎了?这台手机里存着不少稿子,一下子被清空物理内存我会很烦恼的啊……”
咔哒——
既然已经知道原理和构成,也拆解重装(因为存在单次有效的连接,不得不买了胶之类乱七八糟的东西)过几次的话:
【创造物质】
在熵的源头,可以找到坐标。恰好它处于蓝色小飞机地图软体中标注的地方,那里面的构造,基本在过去的档案中,处于半公开或全公开状态。如果在空空如也的观众席座椅上,建立一个监视摄像,并以魔力弹射形式传输影像到1:1复刻的新手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