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苏家的小悦宁逐渐长大,到了该接受启蒙教育的年纪。对于这个宝贝女儿的教育,苏妙龄和林羽都格外重视。
这一天,阳光明媚,苏妙龄将林羽叫到书房,商议小悦宁的启蒙之事。
“夫君,悦宁已到启蒙之龄,我们当为她寻一位良师。”苏妙龄忧心忡忡地说道。
林羽微微点头,“夫人所言极是,只是这良师难寻啊。”
夫妻俩陷入了沉思,他们深知启蒙老师的重要性,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良好的品德和教学方法。
经过多方打听,他们得知城中有一位颇有名望的老先生,名叫李夫子。李夫子学识渊博,曾教导出不少优秀的学生。
林羽亲自登门拜访李夫子,说明来意。李夫子捋着胡须,打量着林羽,说道:“苏家家风清正,令嫒聪慧,老夫愿试一试。”
林羽大喜过望,连忙将李夫子请回苏家。
小悦宁初见李夫子,还有些胆怯。李夫子慈祥地笑着,从怀中掏出一本《千字文》,温和地说道:“小丫头,咱们从这开始。”
然而,启蒙教育并非一帆风顺。小悦宁生性活泼好动,坐在书桌前没一会儿就开始坐立不安。
“悦宁,专心些。”苏妙龄在一旁轻声呵斥。
小悦宁嘟着嘴,一脸的不情愿。林羽见状,走过去抱起她,说道:“悦宁乖,读书能让你变得更聪明,将来可以做很多有趣的事情。”
在林羽的耐心劝导下,小悦宁总算安静下来,跟着李夫子念起了书。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悦宁开始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李夫子的教学方法较为传统,注重背诵和默写,小悦宁觉得枯燥乏味,时常闹脾气。
“爹爹,我不想背书,我想出去玩。”小悦宁拉着林羽的衣角撒娇。
林羽心疼女儿,但又知道学习不能半途而废。他思来想去,决定与李夫子商量,能否改进教学方法。
李夫子听了林羽的建议,沉思片刻后说道:“也罢,老夫可以尝试一些新的方式,但基础的背诵还是不能少。”
于是,李夫子开始在教学中加入一些故事和游戏,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小悦宁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不少。
除了书本知识,林羽和苏妙龄还注重培养小悦宁的品德修养。他们以身作则,教导小悦宁要尊老爱幼、诚实守信。
一次,小悦宁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花瓶,却因为害怕责罚而不敢承认。林羽发现后,并没有生气,而是蹲下身子,温和地说道:“悦宁,做错事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只要你勇敢认错,爹爹和娘亲不会责怪你的。”
小悦宁听了,红着脸承认了错误。苏妙龄则微笑着摸了摸她的头,说道:“悦宁能承认错误,就是好孩子。”
在生活中,林羽和苏妙龄也会让小悦宁参与一些简单的家务,培养她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随着小悦宁的成长,她开始对诗词歌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林羽便常常在夜晚,陪着她一起欣赏明月,吟诵古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悦宁,你能感受到诗人的心情吗?”林羽问道。
小悦宁眨着大眼睛,若有所思地说:“爹爹,诗人是不是在想家呀?”
林羽笑着点头,心中满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