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伦敦皇家海事博物馆。
"这是一份相当惊人的发现。"时任馆长的威廉·贝克特教授举起手中一封泛黄的信件,对着面前的年轻访客说道。这位来自剑桥大学的东方学者叫李明,他追寻"双子海图"的踪迹已有三年之久。
"这封信真的是出自卡洛琳娜·德·席尔瓦之手?"李明仔细端详着这封用古西班牙文写就的信件。
"毫无疑问,"贝克特说,"笔迹经过多位专家鉴定。这是她在1680年写给马德里航海学院的最后一封信。"
阳光透过彩绘玻璃窗斜射入馆,在陈列柜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贝克特小心翼翼地展开信纸,开始朗读:
"亲爱的安东尼奥院长:
当您读到这封信时,我或许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整理那段不可思议的经历。有人说那是幻想,有人说那是神迹。但我知道,那是比现实更真实的历史。。。。。。"
李明听得入神。作为一名专门研究17世纪海上贸易史的学者,他对"双子海图"的传说再熟悉不过:两个来自不同时空的人,如何在大航海时代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那些质疑的声音从未停止。"贝克特继续念道,"他们说,一个来自未来的人,怎么可能在17世纪留下如此深远的影响?但历史就在眼前:改良的航海仪器、革新的贸易制度、连接东西方的航线网络,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证据。。。。。。"
李明走到窗前。博物馆的这个展厅专门用来陈列"双子时代"的文物:一架经过改良的六分仪、一本手绘的《太平洋航路图》、几枚带有特殊标记的航海铜章。每一件都闪耀着不属于那个时代的光芒。
"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贝克特从档案柜中取出一个精致的铜制圆筒,"这是去年在台湾的一座古老灯塔里发现的。"
圆筒打开后,里面是一张密密麻麻的手稿。那是一份航海日志,记录了1662年至1665年间东亚海域的重大事件。但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中的一段预言:
"当第二个世纪的曙光来临之际,人类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铁甲巨舰将取代木帆,蒸汽之力将战胜风帆。但切记:海洋永远不该成为分裂的源头。。。。。。"
"这预言。。。。。。"李明倒吸一口冷气。这段话精确预见了19世纪的工业革命对航海业的影响。
"还有更惊人的,"贝克特从书架上取下一本厚重的航海志,"这是1899年——也就是今年最新发现的记载。据说是马丁·冈萨雷斯的私人日记。"
日记的扉页上写着:"谨以此记录献给那些仍在寻找真相的人。"
贝克特小心翼翼地翻开泛黄的纸页,开始朗读:
"1665年8月15日,风暴过后的第三天。我始终无法忘记那天在灯塔上看到的景象。当双子座的星光照亮海面时,一艘从未见过的奇怪船只短暂出现在海平面上。它通体漆黑,没有桅杆,却能在水下航行。。。。。。"
"潜艇!"李明惊呼出声,"他描述的分明是潜艇!但那个时代怎么可能。。。。。。"
"继续听下去,"贝克特神秘地笑了笑,"更有趣的还在后面。"
"。。。。。。李先生曾经告诉过我,在遥远的未来,人类会发明出能在水下航行的船只。当时我以为那只是天方夜谭,直到那天亲眼所见。更令人震惊的是,那艘黑色船只上似乎有一个人,他的面容。。。。。。与李先生年轻时一模一样。"
李明感到一阵晕眩。这段记载仿佛在暗示,李修然的消失可能与未来有关。但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他会在1665年再次出现?
"有趣的是,"贝克特补充道,"就在同一天,太平洋另一端的福宁书院也记录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现象:他们的天文台观测到双子座突然异常明亮,而那是天文历法上完全无法解释的现象。"
"还有这个,"贝克特从一个古老的皮箱中取出一本航海笔记,"这是卡洛琳娜晚年的私人日记,直到去年才被发现。"
笔记本的皮面已经斑驳,但依然能看出精美的双子星座暗纹。李明小心接过,只见扉页上写着:"献给跨越时空的真理追寻者"。
"1680年12月21日,"李明轻声读道,"今天是冬至,也是我记录这个秘密的最后一天。二十五年前,他告诉我人类终将征服星辰大海,而我们只是这个永恒航程中的一段过渡。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他的意思。。。。。。"
"最神奇的是这一页,"贝克特示意李明翻到日记的最后,"你看这些数字。"
那是一串奇特的坐标,旁边还有一段文字:"当第二个千年即将结束时,真相将在这里重现。记住:双子同辉之时,便是世界重合之日。"
李明仔细研究着这些数字,突然脸色一变:"这些坐标。。。。。。指向的是马六甲海峡的一个特定位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正是如此,"贝克特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而且根据天文计算,今年冬至,双子座将会出现两百年一遇的特殊天象。"
"您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