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汉的祈祷
一个穷汉天天在地里劳作,有一天,他突发奇想:“与其每天辛苦工作,不如向神灵祈祷,求他赐给我财富,让我今生享受不完。”
他深为自己的想法而得意。于是把弟弟喊来,把家业委托给他。就独自来到天神庙,不分昼夜地膜拜,毕恭毕敬地祈祷:“神啊!请您赐给我现世的安稳和利益,让我财源滚滚吧!”
天神听见这个穷汉的愿望,于是,天神就化作他的弟弟,也来到天神庙,跟他一样祈祷求福。
哥哥看见了,不禁问他:“你来这儿干吗?我吩咐你去播种,你播下了吗?”
弟弟说:“我也跟你一样,来向天祈神宝物,我想天神一定会满足我的愿望的。即使我播种,天神也会让麦子在田里自然生长。你就别担心了。”
哥哥一听弟弟的祈愿,立即骂道:“你这个笨蛋,不在田里播种,就想等着收获,真是异想天开!”
弟弟听见哥哥骂他,却故意问:“你刚才说什么?再说一遍听听。”
“说就说:不播种,哪能得到果实呢?你不妨仔细想想看!”
这时天神才现出原形,对哥哥说:“诚如你自己所说,不播种就没有果实。过去不播善因的种子,今天哪会有什么善果?你现在辛辛苦苦,断食来供养我,这样是自寻苦恼,只会来麻烦我。你必须明白一分辛劳一分收获,一分付出才会有一分回报。”
滴水感悟
哥哥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仍想不劳而获。可见懂道理很容易,按道理去做才不容易啊!
“放长线,钓大鱼”
唐代京城中有位窦公,聪明伶俐,极善理财,但他自己却财力绵薄,难以施展赚钱本领。没有办法,他先从小处赚起。
他在京城中四处逛荡,寻求赚钱门路。某日来到郊外,却见青山绿水,风景极关,有一座大宅院,房屋严整。一打听,原来是一权要官宦的外宅。他来到宅过后花园墙外。但见一水塘,塘水清澈,直通小河,有水进,有水出,但因无人管理,显得有点零乱肮脏。窦公心想:生财路来了。水塘主人觉得那是块不中用的闲池,就以很低的价钱卖给了他。
窦公买到水塘,又凑借了些钱,请人把水塘砌成石岸,疏通了进出水道,种上莲藕,放养上金鱼,围上篱笆,种上玫瑰。
第二年春,那名权要宦官休假在家,逛后花园时闻到花香,到花园后一看,直馋得他流口水。窦公知道鱼儿上钩了,立即将此地奉送。
这样一来,两人成了朋友。一天,窦公装作无意地谈起想到江南走走,宦官忙说:“我给您写上几封信,让地方官吏多加照应。”
窦公带了这几封信,往来于几个州县,贱买贵卖,又有官府撑腰,不几年便赚了大钱。而后又回到京师。
他久已看中了皇宫东南处一大片低洼地。那里因地势低洼,地价并不贵。窦公买到手之后,雇人从邻近高地取土填平,然后在上面建造馆驿,专门接待外国商人,并极力模仿不同国度的不同房舍形式和招待方式。所以一经建成,便顾客盈门,连那些遣唐使们也乐意来往。同时又辟出一条街来,多建妓馆、赌场甚至杂耍场,把这条街建成“长安第一游乐街”,日夜游人爆满。不出几年,窦公挣的钱数也数不清,成了海内首富。
窦公为了钓到那位声势显赫的权贵,不惜血本作钓铒,又耐性极好,鱼儿上了钩竟然浑不知觉。他不愧是“放长线,钓大鱼”的高手。
滴水感悟
这个故事是官商勾结的典型例子,是犯罪行为。但窦公想在事前的头脑却是令人惊叹。
“偷”的学问
宋国的穷人向氏去向齐国的富豪国氏请教致富之术。国氏说:“我擅长偷盗。第一年我家就衣食不愁了;第二年便丰衣足食了;第三年就富甲一方了。我用偷来的钱救济本乡的穷人,他们衣食富足了,也很感谢我。”
向氏得到了致富秘诀,非常高兴,就去打洞爬墙,偷人家的财物,不料没过多久就被抓住了,不但赃物全部收缴,连原本属于自己家里的东西也被没收了。
向氏认为国氏欺骗了自己,就去抱怨。国氏问他是怎样偷盗的,他把详情说了一遍。
国氏听完,哈哈大笑道:“怎么能这样呢?你太不会偷盗了!我告诉你我是怎么偷盗的吧:天有四时,地有蕴藏,我偷盗天的寒暑冷热、地的肥沃、云雨的润泽,用来使五谷生长。我收割庄稼,并用来建筑我的围墙,盖起我的房屋。我猎取陆地上的飞禽走兽,钓取水泊中的游鱼龟鳖,这些东西没有不是偷盗的。但我偷盗的东西都是自然产物,不是某个人的私有财产,不会给我带来任何祸害。你偷的那些金银珠宝、珍品古玩、谷物钱财都是别人的私有产物,你偷得越多,罪过越大啊!”
滴水感悟
有志向的人,凭正当手段获得成功并赢得人们的尊敬,而不是用损人利己的手段获得供自己享乐的东西。
“勤俭”的故事
清代中叶,大东山麓有个村子叫刘家冲,刘家冲有户殷实人家。这户殷实人家父慈子孝,和睦相处,俭朴过日。
家主刘碌以“勤俭”治家,虽无大富大贵,倒也家道中兴,一家人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有道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刚入冬,一向无病无灾的刘碌突然一病不起,且病情越来越严重,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
临终前,刘碌对两个儿子说:“你们兄弟俩把家产分了,你妈死得早,没有太多的家产。最值钱的是正厅里挂着的‘勤俭’二字,它是我们家的家训,也是我们家的传家宝,兄弟俩一人拿一字,只要你们照着去做的话,以后的日子就会衣食无忧。”说完,刘碌就咽了气,到地府寻他老婆去了。
兄弟俩见父亲归天,嚎啕大哭,不胜悲痛。等办完丧事后,兄弟俩人按照父亲的遗愿,把家分了。老大分得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此后,他们就各人过各人的日子。
老大按“勤”字的标准来做,每天起早摸黑的辛勤劳动,长年累月的干活,家底越来越丰厚,生活越来越富裕了,可是他不懂节俭,常常大手大手的花钱,大鱼大肉的吃喝。每逢过年过节更是浪费的不得了,有时吃剩的肉菜倒满了两个水桶。
有一年过端午节,老大买了十多斤猪肉,五、六只鸡,七、八斤鱼,三、四斤牛肉,两瓶酒。结果吃不完,天气又热,肉菜馊了,只好倒在水沟里。浪费的让人心疼。
再富裕的家庭也经不起他这么折腾,何况他的钱财是靠汗水和劳动辛勤挣来的。尽管老大勤劳,一年下来也没有攒下多少财富。年复一年,他的日子还是过的紧巴巴的。“我是按家训‘勤’来做事的,怎么就是富裕不起来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老二按照“俭”字的标准来生活,每天省吃俭用,俭朴持家。可是做活不勤,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早上睡到八、九点才起床。有时候白天也在家里睡懒觉,地里的草长的多过菜,田里的稗子多过禾苗。他过着做也懒、吃也悭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