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上下五千年故事大全阅读 > 第六章 诚信为本(第2页)

第六章 诚信为本(第2页)

诚实不欺的明山宾

南北朝时有个叫明山宾的人,家境十分贫寒。有一年春天,正是青黄不接之际,他家里是灶底无柴、锅中无米,穷得实在没有办法生活,只好含泪忍痛,把父亲留下来的一头黄牛牵到集市上去卖。

黄牛虽说略瘦些,骨架外形却很齐整,一个买主看中了,几乎没怎么讨价还价,这笔买卖就成交了。

山宾走出集市,边往回走,边盘算,这笔钱好好计算着用,这样度过春荒应该是不成问题了。

突然,他想起件事,急忙调转身子跑回集市,寻找那个买牛人,一把抓住他的衣角,请人家先别走。那个人以为他反悔了。山宾说:“您别误会,我是专门回来说实话的。这头牛,从前得过漏蹄症,虽然早已治好了,可是,使用过分劳累了,也许会复发的。这点,我必须向您说清楚。”

买牛人看他老实,于是就想讹他一下,他抓住山宾,说不该把病牛卖给他,要扣回一部分牛钱。山宾毫不争执,也没有考虑这会影响家里人的生活安排,当场退给了买牛人一部分钱。明山宾虽然蒙受了损失,他诚实不欺的品格,却受到了人们的赞扬。

滴水感悟

任何人的信用,要把它断送掉,是很容易的事。就算你是一个极谨慎的人,仅须偶尔忽略,偶尔因循,那么好的名誉,便可立刻毁损。所以,小心呵护自己的信用,实在重要极了。

诚实和信用

春秋战国之交,魏、韩、赵三家瓜分了晋国。其中,魏国的建立者叫魏斯,也就是魏文侯。

魏文侯治国,以信为先。就算对待普通百姓,也是信守承诺。

有一天,他和管理山林川泽的虞人约好,一起到一个山林里打猎。

到了约好的那一天早晨,突然大雨倾盆,气温骤降。魏文侯便和几位大臣一起饮酒驱寒。

正喝得高兴时,只见魏文侯突然一怔,停杯住箸,若有所思。

魏文侯问左右:“现在是什么时候?”

左右答道:“将近午时。”

“快备车马,我要出去打猎。”

左右劝道:“天正下雨,路不好走,况且酒正喝到兴头上,就不要去了吧。”

“你们不知道,我前几天已经和虞人约好今天中午去打猎,人家正在那里等我,那时也没有说过下雨不来,我怎么能失信于人呢?”魏文侯说罢就走。

国家的百姓听说此事,交口赞叹道:“我们有这样重承诺、守信用的国君,怎么可以不为他竭忠尽勇呢,我们对他也应该是以信回报!”

从此,魏国上下,都以重承诺、守信用为荣,待人以诚,而魏文侯也得到了百姓的衷心拥护。

滴水感悟

“树无皮不活,人无信不立。”那么信用的维持靠什么?靠诚实。

重财失信丢性命

从前有一个商人,既吝啬又不讲信用。

有一天,他去经商,过河时不小心翻了船,水流湍急,幸好他抓住了水中漂浮着的一堆枯枝乱草。商人拼命挣扎,大声呼救。这时,一个渔夫听到了喊声,便立即把船划过去救他。

商人看到驶来的小船,顿时产生了获救的希望。然而河水越来越汹涌,商人随时都有被冲走的危险。为了抓紧时间逃命,商人情急之下对着渔夫许诺道:“我是济阴的名门富豪,只要你赶紧救我,我就送给你一百两银子!”

渔夫听罢,使出浑身的力气,终于抢在商人被冲走之前把他救到了船上。

上岸后,商人只给了渔夫十两银子。渔夫问道:“你不是答应过给我一百两的吗?怎么现在才给十两?”

商人一听,立刻变了脸色:“像你这样的一个渔夫,一天能挣几个钱?现在一眨眼的工夫你就得到了十两银子,还不知足吗?”

渔夫十分气愤,但是又不好跟他争辩,只好低着头,闷闷不乐地走了。

无巧不成书,过了些日子,那个商人的船在半路上又触礁翻掉了。上回那个渔夫又碰巧正在附近,但他这次却对商人的呼救充耳不闻,只是站在岸边袖手旁观。不一会儿,商人就被急流吞没了。事后有人问渔夫:“你为什么不去救人呢?”

渔夫答道:“他就是上次那个答应给我酬金,过后却翻脸不认人的吝啬鬼!”

滴水感悟

老子说:别人不相信你,是因为你做过不守信用的事。渔夫们对商人见死不救,固然不人道,但根源还在商人不讲信用呀!

言必行,行必果

晋文公出兵攻打原国,他跟将士们约定,7天时间攻下原国。没想到,晋军遭遇到了顽强的抵抗,7天过去了,原国仍然没有攻下。于是,晋文公下令撤军回国。

谋士们劝阻道:“原国很快就支撑不住了,现在撤军就会功亏一篑!”

将军们也说:“请再给我们3天时间,一定攻下原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