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上下五千年的智慧 > 第二十四章 幸福密码(第4页)

第二十四章 幸福密码(第4页)

子贡还是不太明白:“高寿是大家期待的,而死亡是大家都不愿意的,为什么说临近死亡反而成了快乐的原因呢?”

老人再次解释道:“生和死,就是一来一去。从这里死掉,怎知不会生到别的地方?我们怎么证明勉强生存就是正确的呢?又怎么说明死后就比生前不幸呢?”

滴水感悟

这位老人既不图生活享受,也不为社会创造,对生死看得很淡。这种人是很难理解的,只好形容为“思想家”。如果我们不能真正理解并认同这种思想,就要做一个行动家,不要做这种对自己、对他人都无益的“思想家”。

孔子登泰山

有一次孔子登临泰山,在山下偶然见到一位衣衫褴褛的隐士在弹琴歌唱。孔子好奇地问道:“先生您又老又穷,竟然能够如此乐观,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隐士的琴声戛然而止:“我快乐的原因实在是很多。首先,天地之间,人最为尊贵聪慧,而我生而为人,岂不是很幸运吗?再者,社会之中,男性又比女性尊贵,而我身为男子,岂不应该高兴?还有,很多人年纪轻轻就死于非命或者身有残疾,而我如今已经90多岁,相比之下多么满足。就你所说的贫穷和衰老,我并不认为是什么问题。多数都会有贫穷的时刻,贫穷实在是太常见了;而死亡是每个人都没法避免的事情,难道会有人长生不死?既然贫穷和死亡如此平常普遍,担忧又有什么用处呢?”

孔子感慨道:“虽然我不能完全赞成您的观点,但是你这种善于宽解的心态非常可贵。”

滴水感悟

人到无奈之时,就是要善于自宽自解,不要让心灵沉浸在痛苦之中。故事中隐士所说的观点不一定正确,但正如孔子所说:这种善于宽解的心态非常可贵。

孔子论逆境

公元前489年,孔子师徒一行疲惫地来到陈国。

数年来的长途跋涉,加之处处碰壁,不免使孔子的学生们有些心灰意冷。

这次从宛丘逃出,沿路看到了人民苦于战火,流离失所,四处逃散。孔子师徒走在茫茫旷野之上,只见被烧掉的房屋树木,难见人的行踪,学生们不禁悲从中来,甚至开始怀疑这种长途跋涉有没有实际意义。

战火带给人类的永远是苦难,孔子师徒带的粮食早已经吃完,却再也找不到一粒粮食。

他们只好采集野菜野果充饥,已经连续7天没吃到真正意义上的“饭”了。

子路再次出去寻找吃的,半天才回来,却仍是两手空空。他实在有些忍不住了,便问孔子:“我听人说,对行善之人,上天总会给他以幸福,对作恶的人,上天也会用灾祸去惩罚他。先生你积善多年,研习礼仪,具有许多美德,四方人也都知道这一点,为什么却不见上天降福,反而困顿到如此地步呢?”

孔子见子路的情绪有些不对,他同时发现,严峻的形势正考验着自己弟子们的意志。子路的情绪也是弟子们共同的情绪。于是他耐心地对子路说:“子路,有些问题,看来你还没有思考成熟。你以为所有有才干有品德的人都应该得到重用,但实际情况却未必这样。否则王叔比干也不会被挖去心肝。忠君之人也不是一定会被重用的,否则关龙逢也不会被桀杀害了。敢于诤谏的吴国伍子胥不是被肢解在姑苏门外么?所以,能否被赏识重用,不但有德才问题,还有个机遇问题。贤能与否,却靠的是你自身的资质。许多德才兼备的贤者,一生因缺乏机遇而未被重用,这样的人又何止我孔丘一人呢?”

子路有些省悟,但面对眼前的窘状,仍有些愤愤不平。

孔子看出这一点,但他并不急于讲这些道理,而让子路自己来发问。

果然,子路呆坐片刻,又问道:“贤德的君子,也有困窘的时候么?”

孔子肯定地说:“有的!”

他看看子路,接着说:“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在于君子即使被困境所挠,也能意志坚定,百折不挠,而小人一遇困境,就改变自己的志向。”

孔子让子路坐下,语重心长地说:“香草芷和兰生长在茂密的深山老林中,没有人去欣赏,它们照样散发着浓郁的香气;我们修身养性,也并不是为了显达,而是磨炼我们自己的意志。只有意志坚定了,我们才能不被困难吓倒,在困顿中继续前进。至于能不能被重用,那需要时机。晋国的重耳所以能称霸天下,是因为他在受困时磨炼了自己的意志。会稽山之败更加坚定了越王勾践称雄的决心。齐桓公也,是在莒国逃亡的途中更坚定了富国强兵的信念。子路,只有经过磨难方能坚定人的意志,有了坚定的意志,方才能成就大业。君子修身,不能不看重这些。”

子路听了孔子的话,心绪平静下来,他更加感到老师的伟大,于是又轻松地上路了。

滴水感悟

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生活中和事业上随时随地有不测之变,关键要执定目标,不受境遇的迷惑,坚定不移地向目标前进。

做个平安快乐的人

楚王问庄辛:“君子的修养是怎样的?”

庄辛回答:“住在家里,房屋不用筑围墙,也没有人损害他;走在路上,身边不用带侍卫,也没有人伤害他。这就是君子的修养。”

楚王又问:“君子的富有是怎样的?”

庄辛回答:“君子的富有是,借东西给别人,不要人家感恩,也不向人家索取;送东西给别人吃,不使唤人家,不差遣人家。亲戚爱戴他,众人喜欢他,不贤能的人追随他,都希望他长寿快乐,无病无灾。这就是君子的富有。”

楚王说:“说得好呀!”

滴水感悟

没有人愿意伤害一个对自己有益无害的人。同样,没有人不想伤害一个对自己有害无益的人。所以说,福祸通常是自己招来的。要做个平安快乐的人,就要做有益于人的事,不要损害别人。

给心灵留一点空间

孔子在周庙玩赏,看见庙里有一个欹器,就向守庙的人请教这是什么器具。

守庙人回答:“大概是君王放在座位右边的器具。”

孔子说:“我听说放在座位右边的器具,装满了水就要倾倒,空着时就会倾斜,水量适当就立得端端正正。有这回事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