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自查身体健康的软件 > 第三十一章 肾炎(第1页)

第三十一章 肾炎(第1页)

第一节 肾脏的功能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它通过生成和排出尿液,排出体内代谢废物及有害物质,重吸收有用物质,可调节水、渗透压及酸碱平衡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它分泌的各种物质与人体的多种代谢有关。因此,又说肾脏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肾脏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维持水的平衡

肾脏是通过生成尿液来实现这一功能的。生成尿液是肾脏的主要功能,尿的生成来源于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肾小管的排泄和分泌这三个过程来完成。在这三个过程中,除了生成尿液以外,肾脏同时根据体内水分的多少对尿量进行调节,从而保持水的平衡,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

2排泄代谢产物和有害物质(毒物、药物等)肾脏通过生成尿液对血浆进行滤过,将体内新陈代谢的产物和其他一些进入人体毒物、化学药物滤出,保留水分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尿液的排出方式将这些废物和有害物质排出体外,从而保证了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3维持酸碱平衡

肾脏通过排出酸性物质、回吸收碱性和碱性物质的方式来调节人体体内的酸碱平衡,还可通过控制酸性和碱性物质排出量的比例来维持酸碱平衡。

4保持体液成分,维持体液电解质平衡肾脏可对人体有机物质,如:血浆血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激素、维生素和钾、钠、氯等无机盐进行调节,使其按一定比例和浓度存在于体内,以起到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作用。

5内分泌功能

肾脏能分泌和合成一些物质,起到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作用。它分泌的肾素、前列腺素,通过影响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而发挥调节血压和水盐代谢的作用。通过产生促红细胞生成因子、分泌红细胞生成素参与造血,能刺激骨髓红系统增殖、分化,促进血红蛋白合成。它促进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维生素D,参与调节钙磷代谢,起到了维持骨骼的正常结构与功能的作用。从以上对肾脏功能的了解可以看到,肾脏并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排泄器官,而是一个对人体的内环境和正常生理活动有着关键影响的重要脏器,对维持人的生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 肾炎的基本知识

一、肾炎

肾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泌尿系统疾病,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特别是当肾炎发展到肾功能衰竭时,全身各个系统产生病变,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肝病及造血功能下降等,这时治疗就更加困难。肾病包含急慢性肾小球肾炎、隐匿性肾炎、肾盂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红斑狼疮肾、痛风肾、IGA肾病、膜性肾病、糖尿病肾病、肾性高血压、先天性多囊肾、肾病综合症等,后期均可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二、肾炎的类型

(1)原发性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IGA肾病(2)继发性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糖尿病性肾病、乙肝性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病、硬皮病肾病(3)肾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  三、慢性肾炎  1慢性肾炎的基本知识

慢性肾炎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简称,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多种病理类型组成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总称,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肾脏病。它的特征为:起病隐袭,病程长,可历时数年或数十年,病情呈缓慢进行性发展;临床表现多样,轻重悬殊,可有一段时间的无症状期,初期只有少量蛋白尿或显微镜下血尿和管型快活,以后常以水肿、高血压为主要症状,后期易出现贫血,严重高血压,多数病人伴有肾功能逐渐减退终至肾衰。发病以10~40岁的青年为主,男女均可发病,男性多于女性,比例为2∶1。因其病因和病理类型的多样性而使治疗效果和预后各不相同,总体预后较差。

慢性肾炎病因复杂,病程绵长,症情发展轻重悬殊,快慢不等,具有进行性倾向,少数病人可自行缓解。部分病人病情比较稳定,经5~6年或20~30年才发展到肾功能不全期。另一部分病人因病情持续发展或反复发作2~4年内即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因此,对慢性肾炎必须早期进行治疗,定期进行医疗复查。慢性肾炎起病缓慢,病情迁延,时轻时重,肾功能逐步减退,后期可出现贫血、视网膜病变及尿毒症。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水肿及高血压等表现,轻重不一。病程中可因呼吸道感染等原因诱发急性发作,出现类似急性肾炎的表现。

也有部分病例可自动缓解。根据临床表现可区分为:(1)普通型。有肾炎的各种症状,但无突出表现。(2)高血压型。除一般肾炎症状外,有高血压的突出表现。(3)急性发作型。慢性肾炎病情相对稳定,病症轻微,常因各种感染病灶诱发,症状突然加重,临床呈急性肾炎表现。

2慢性肾炎应注意的事项

1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慢性肾炎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应鼓励病人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密切配合治疗,战胜疾病。

2休息和工作:患者一旦确诊为慢性肾炎,在开始阶段,不论症状轻重,都应以休息为主积极治疗,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如病情好转,水肿消退,血压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尿蛋白、红细胞及各种管型微量、肾功能稳定,则3个月后可开始从事轻工作,避免较强体力劳动,预防呼吸道及尿路感染的发生。活动量应缓慢地逐渐增加,以促进体力的恢复。凡存在血尿、大量蛋白尿、明显水肿或高血压者,或有进行性肾功能减退患者,均应卧床休息和积极治疗。

3饮食: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水肿或高血压者应限制食盐摄入量,每日以2~4g为宜。高度水肿者应控制在每日2g以下,咸鱼、各种咸菜均应忌用,待水肿消退后钠盐量再逐步增加。除有显著水肿外饮水量不应受到限制。血浆蛋白低而无氮质血症者应进高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应在60~80g或更高。出现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质摄入总量,每日40g以下,供给富含必需氨基酸的优质蛋白,总热量应在0146kJkg体重左右,饮食中注意补充营养及维生素,水果及蔬菜不限量。

3慢性肾炎的饮食调理

1首先应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肾功能损害不严重时,饮食内容可暂不作严格控制,以免身体抵抗力降低或体力不足。注意选用富含各种维生素食品,保证膳食营养充分,必须能维持正常体重。

2还应该控制或矫正蛋白质缺乏。蛋白质的摄入量以每公斤体重1克。如果由尿排出大量蛋白质及显著全身水肿时,蛋白质摄入量应适量增加,并选择易吸收和利用率高的蛋白质,如:牛奶、鸡蛋等,植物蛋白可多用豆腐、豆浆及其他豆制品等。防止水肿,要根据水肿情况决定食盐量。只有在水肿存在时,钠才应限制。一些临床医生建议甚至在没有水肿时,也应该稍微限制钠的摄取。但在肾炎利尿期间,增加的钠量可能会排泄出,因此如果大量显著限制钠,会导致身体的钠排空,且会继发虚弱、恶心和休克症状。

4慢性肾炎日常生活中的忌口1忌高脂食物。慢性肾炎患者有高血压和贫血的症状,动物脂肪对高血压和贫血是不利因素,因为脂肪能加重动脉硬化和抑制造血功能,故慢性肾炎病人不宜过多食用。但慢性肾炎如没有脂肪摄入,机体会变得更加虚弱,故在日常生活中可用植物油代替,每日60g左右。

2限制食盐。水肿和血容量、钠盐的关系极大。每1g盐可带进110ml左右的水,肾炎患者如进食过量的食盐,而排尿功能又受损,常会加重水肿症状,血容量增大,造成心力衰竭,故必须限制食盐,给予低盐饮食。每日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2~g克以下,以防水肿加重和血容量增加,发生意外。

3限制含嘌呤高及含氮高的食物。为了减轻肾脏的负担,应限制刺激肾脏细胞的食物,如菠菜、芹菜、小萝卜、豆类、豆制品、沙丁鱼及鸡汤、鱼汤、肉汤等。因为这些食物中含嘌呤高及含氮高,在肾功能不良时,其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对肾功能有负面影响。

4忌用强烈调味品。强烈调味品如胡椒、芥末、咖喱、辣椒等对肾功能不利,应忌食。

味精由于多食后会口渴欲饮,在限制饮水量时,也应少用味精。

5限制植物蛋白质。蛋白质摄入量应视肾功能的情况而定。当病人出现少尿、水肿、高血压和氮质滞留时,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应控制在20~40g,以减轻肾脏的负担,避免非蛋白质在体内的积存。特别是植物蛋白质中含大量的嘌呤碱,能加重肾脏的中间代谢,故不宜用豆类及豆制品作为营养补充。豆类及豆制品包括黄豆、绿豆、蚕豆、豆浆、豆腐等。

6限制液体量。慢性肾炎患者有高血压及水肿时,要限制液体的摄入。每日的摄入量应控制在1200~1500ml,其中包括饮料及菜肴中的含水量800ml。若水肿严重,则进水量更要严格控制。在排尿的情况下,则可适当放宽。

5慢性肾炎患者注意事项

慢性肾炎患者的自我保健,除前面介绍的饮食调节外,还有以下几方面:1正确对待疾病,保持乐观情绪:由于慢性肾炎病人患病时间长,病情常反复,治疗又缺乏有效方法,故使得不少患者容易烦躁不安、悲观失望、甚至产生自暴自弃情绪,这会直接损害患者身心健康,影响病情。俗话说“三分靠医,七分靠养”,保持乐观情绪极为重要。如能不断自我调节,使精神神经始终处于稳定状态,将有利于疾病康复。

2要注意自我保护,预防感染:任何感染都会加重肾炎病情。慢性肾炎患者机体抵抗力低,很容易感染,故应认真预防。感染部位常在呼吸道、泌尿系统及皮肤,所以要避免受凉。在感冒流行季节不去公共场所,并注意口腔、会阴及皮肤等处清洁。如有感染前驱症状发生,就应立即就医,及时治疗,切莫拖延。

3要有适当体力活动,又要避免过劳:不少慢性肾炎患者都有这样经验,当体力活动过多时,尿蛋白和(或)血尿即增重,而休息后,尤其卧床休息后即好转。但是慢性肾炎患者绝不应长期卧床休息。如果长期不进行适度体力活动及社交活动,对身心健康肯定不利,会致使体质及抗病力进一步下降。所以,慢性肾炎患者要摸索出一套适合于自己的生活制度,每日均有适度活动而又不致劳累,劳逸结合,以增进体质,有利于肾病康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