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保持健康,并能及时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自我检查,必须先掌握一些简单的病理才行。本章对一些常见病症做简单的病理介绍,以便读者朋友学习。
第一节 咳嗽
一、细听咳嗽的声音
咳嗽是声门突然打开,肺部的空气从声门快速地呼出来的过程。咳嗽时,声带振动,并在喉头、鼻腔和口腔引起共鸣,发出很大的声音。如果声带肿胀或附着黏液时声带振动受到抑制,咳嗽声音就会变得嘶哑。
倘若控制声带的喉神经受到麻痹,在声门关闭时关不严,两条声带间就会出现一条裂缝,此时肺部就难以维持高压。这种情况下,咳嗽的声音就很弱。如果身体衰弱,呼吸肌不能正常工作,咳嗽也会很无力。
二、部分疾病患者咳嗽声音的特点主动脉瘤和胸腔瘤压迫气管时,患者的咳嗽就会带有金属的敲击声响;白喉患者的咳嗽声音很像小狗的叫声;歇斯底里症患者的咳嗽带有其特有的长颤音。
百日咳进入抽搐期后,咳嗽接连不断,脸色发青,喘不上气来,好像要气绝的样子。此时,患者会发出一阵急促的喘气声,呼吸开始恢复一些。百日咳小患者在和伙伴们玩耍的时候,也要经常站直身子长时间的咳嗽。由于预防接种的原因,现在患百日咳的人比以前少得多。
三、咳嗽与痰
咳嗽分为干咳和湿咳两种。干咳就是只咳嗽但没有痰;有痰的咳嗽是湿咳。支气管的一部分扩张可储存大量的痰,此为支气管扩张症,以多痰为特点。当支气管过敏,遇到冷空气或刺激气味,就会发生无痰的长时间干咳。
由于耳朵的内外耳道壁上布满了迷走神经的分杈,所以用挖耳勺等刺激外耳道壁也可产生干咳。种种心理诱因也能产生干咳。在过去,轻声干咳是判断肺结核病的重要症状,但并不是惟一的症状。根据两个症状是不能诊断复杂的疾病的。
第二节 呼吸困难
人们在剧烈活动时,体内耗氧量增加,呼吸加剧。随着呼吸进出肺部的空气也会增加,即换气量增加。当换气量增加到平常的四五倍时,人们就会发生气喘、心慌等症状,即呼吸困难,并导致身体缺氧。呼吸困难的实质就是人在有意识地拼命呼吸但仍然呼吸不畅而感觉到的苦恼。
呼吸困难往往可分为五种类型:肺源性呼吸困难,支气管哮喘呼吸困难,心源性呼吸困难,血源性呼吸困难和机械性阻塞呼吸困难。
一、肺源性呼吸困难
肺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活量大小密切相关。根据人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肺活量是有固定标准的。当患有肺病或手术切除肺叶时,肺活量降低到正常的三分之一以下时,人就会感到呼吸困难。由于肺泡膜或膜下毛细血管有病变,空气中的氧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过程就会受阻,也会形成呼吸困难。
二、支气管哮喘呼吸困难
哮喘患者不仅是喘气困难,而且要伴随咳嗽,在咳出痰之前咳嗽不会停止。支气管壁上紧密排列着桶箍一样的平滑肌,叫环状肌。环状肌收缩时,支气管的直径就会变小。如果环状肌发生痉挛连续收缩,通气道被堵塞,哮喘就开始发作了。另一方面,哮喘发作时,黏膜发生水肿,致使支气管进一步变窄,呼吸更加困难。哮喘病往往可以遗传。
三、心源性呼吸困难
心脏左心室有故障时,无法将血液全部吸入,血液便积存在肺里,导致肺部淤血,肺不能自由伸展,呼吸效率降低,吸气减少。并且肺的弹性下降,呼气也发生困难。由于肺淤血,肺组织自身出现局部缺氧症,毛细支气管发生痉挛,粘膜缺氧会水肿,造成呼吸更加困难。这种起因于心脏,继发的呼吸困难就称为“心源性呼吸困难”。长期严重的支气管哮喘可导致心脏功能减退,并进一步使肺的毛细支气管痉挛和粘膜水肿。因此,心源性和肺源性引起的呼吸困难较难区分。
四、血源性呼吸困难
由于血液成分的变化(包括贫血在内)引起的呼吸困难就是血源性呼吸困难。人不停地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以维持生命。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21%,只要人吸入空气中的含氧量不少于13%,呼吸过程就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如果很多人长时间呆在一间通气性不好的屋子里,就会逐渐感到呼吸困难。室内二氧化碳气体的浓度一般不能超过01%。二氧化碳是呼吸的调节器,就好像汽车的油门调节发动机一样,当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时,呼吸就会越来越快。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达到8%~9%,人们每分钟呼吸空气的量就需要增加7~10倍,就会感到呼吸困难。
五、机械性呼吸困难
异物进入气管中就会造成机械性气管阻塞。呼出的气流会向气管上方推动异物,此时异物会刺激气管壁,造成剧烈的咳嗽,进而引起呼吸困难。只要取出异物,问题就会解决,但气管出口有声带,所以异物并不容易出来,而且有可能随着吸气被送入气管下方。
第三节 缺氧
氧气存在空气中,由呼吸运动送入肺中,其中路经口腔和鼻子、气管和支气管。氧在肺泡中发生气体交换,被卸到容器红血球内,再分装入瓶进入血红蛋白,通过血液流动而被送至各组织器官。如果空气中的氧可以顺利进入肺泡,但有时无法在肺泡中通过气体交换进入血液,此时会发生缺氧。
一、贫血性缺氧症
如果血液中的红血球数量不足,或者红血球足够但血红蛋白数量少,氧就无法从肺泡中运走,由此而导致的缺氧症成为贫血性缺氧症。
二、瘀滞性缺氧症
装入血红蛋白中的氧是由血液输送到组织细胞中的,但如果心脏功能减弱或因失血而使血液量减少,组织细胞就得不到足够的氧。这种由于输送氧气不正常引起的缺氧症叫做瘀滞性缺氧症。
三、组织中毒缺氧
虽然血液输氧过程正常,但组织器官的受氧能力却不一定好。如果人发生了氰化物中毒、酒精中毒、安眠药中毒等情况,身体组织接受氧的能力就会下降,含有充足氧的动脉血液循环全身后仍旧回到静脉,由此而发生的缺氧症叫做组织中毒性缺氧症。
四、过需性缺氧
有时候组织细胞过分需要氧,氧刚进入动脉就被毛细血管完全消耗,致使毛细血管的静脉端血液及组织缺氧,这叫做过需性缺氧症。
五、一氧化碳中毒缺氧
煤气泄漏、矿井事故等往往会导致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会导致缺氧,但机理和上述几种情况有所不同:一氧化碳比氧更容易和血红蛋白结合,而使进入肺部的氧不能吸收入血液,无法供应全身各个部位的耗氧代谢。如果70%的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结合,人将丧失神志;如果一氧化碳结合了80%的血红蛋白,人就会死亡。一氧化碳中毒对大脑和神经影响最大。中毒较轻时,会产生剧烈头疼、耳鸣、眼花、四肢无力和倦怠等症状,还有醉酒的感觉,接着便会脸色发红、全身出现斑点、呼吸没有规律、体温下降;中毒加重,人就会丧失意识,时间一长,就会死亡。即使昏迷后没有死亡,苏醒过来的人也很可能患上各类后遗症,例如可能成为植物人等。
六、人体的缺氧反应
人体的缺氧反应往往表现为呼吸困难、神志不清等。例如人乘坐气球时,如果升空速度很快,会突然出现神志昏迷;如果上升速度比较慢或距离不高,人就会如同醉酒似的处于兴奋状态;如果高度进一步增加,醉酒状态会加剧,就会出现感觉迟钝、四肢肌肉无力的症状,重者则会头疼、呕吐和呼吸困难,并且丧失理性判断能力。缺氧症进一步加重,人就会昏迷,并最终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