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怎样自查身体健康 > 第二十九章 胃肠炎(第2页)

第二十九章 胃肠炎(第2页)

3嗜睡,厌食,发热,少尿和体重下降都是脱水的表现。脱水的常见体征是前囱凹陷,眼窝凹陷缺乏眼泪,口腔黏膜干燥。

4细胞压积和血清电解质可以反映脱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程度。尿比重有助于估计脱水程度。

5大便细菌培养可以鉴别细菌性和病毒性胃肠炎,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可指导严重病例的抗生素治疗。

病情轻的病人不需要特殊治疗,一般1~2天自己可以好,应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如面条、稀饭、馒头等,不要吃生硬的食物;如果是中度或重度的病人,如出现严重的呕吐、腹泻,胃肠道大量液体的丢失,特别是大量的呕吐会出现低钾血症而出现水、电解质平衡的紊乱,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到医院去及时地抢救和处理,医生会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输液,以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并用抗菌药物治疗,例如黄莲素等,如果出现很严重的情况,要立即静脉补液,静脉给抗菌药物等。有些病人单看症状,就自己去买黄莲素,这种情况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个诊断单靠临床表现是很片面的,因为有些肠道传染病和急性肠胃炎的症状很相似,所以一定要到医院去检查,如大便常规、大便培养的检查等。急性胃肠炎经过治疗一般都可以痊愈,转成慢性的可能性很小。

急性胃肠炎的预防主要是注意食品和饮水卫生,特别是对乳制品、蛋、禽、肉类等都要经过严格的检疫,一定要到有保障的地方去买这些食品;第二是不吃病死的家禽肉,对于盛过这种肉的容器、切过这种肉的刀板都要严格地消毒,特别是在夏天和秋天这两个季节;第三是不吃腐败和不新鲜的海产品,特别是海鲜一定要注意,还有隔餐食物要进行充分加热;第四是要隔离带菌者,切断传染源。

急性胃肠炎的食疗方

1新鲜藕1000~1500克洗净,开水烫后捣碎取汁,用开水冲服,每天2次服完;或用去节鲜藕500克,生姜50克,洗净剁碎,用消毒纱布绞取汁液,用开水冲服。

2粳米60克,砂仁细末5克,将粳米加水煮粥,待熟后调入砂仁末,再煮沸1~2小时后即可,早晚服用。

3鲜土豆100克,生姜10克,榨汁,加鲜橘子汁30毫升调匀,将杯放热水中烫温,每日服30毫升。

4玉米心750克,黄柏6克,干姜6克,共研细末,每日3次,每次3克,温开水送服。

5绿茶、干姜丝各3克,沸水冲泡,加盖浸30分钟,代茶频饮,每日数次。

6白扁豆60克,略炒研粉,藿香叶60克,晒干为末,混合为散。每次10克,每日4~5次,姜汤送下。

7车前子30克,用纱布包好,加水500毫升,煎余300毫升,去渣,加粳米稀饭汤,分2次温服。

8葱白适量,捣碎炒熟,放肚脐部位,用胶布固定暖脐。每日1~2次,连用数日。

第二节 胃肠炎患者的自我调养  一、饮食要规律

胃肠道的活动,是有规律、有顺序的,包括蠕动、分泌等。规律的饮食,有利于主管消化道蠕动和分泌的植物神经系统有规律的活动,而当饮食不规律时,比如饮食不能定时、定量,饥一顿、饱一顿等,自然会引起消化道的运动和分泌机能失调,导致相应的胃肠疾病产生。临床上经常见到,胃肠道疾病因其职业、工种的不同,发病率也不一样。一般来说,从事商务、IT、司机、采购、推销、教练、医护人员等工作繁忙的人员,因生活不规律,不能按时进食,他们的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地高于其他人。正确的饮食规律,应该是一日三餐,饭吃八分饱,少吃零食,切不可暴饮暴食。一般的食物在胃中约4小时左右即被全部排入肠中,因此除晚餐至次日早餐外,每餐进食时间相隔在4~7小时为宜。间隔时间过短,胃中食物未消化尽而又进食,胃得不到休息,会影响胃的功能,久而久之容易得慢性胃炎和消化不良,而进食时间相隔过久,胃早已排空,过多的胃酸侵蚀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易发生消化性溃疡,还会使肠液分泌和肠道蠕动受到抑制,导致腹胀、便秘等症状。患有胃肠道疾病,处在活动期、发作期时,饮食的频次、量和质等,就不能同正常人一样,必须严格按医生的指导进行,不能自行其是。

二、营养要全面

不良的偏食习惯,是引起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之一。精米细面,比较爽口好吃,但这些食物在加工时,其中的纤维素和B族维生素损失了很多,常吃这样的食物,会引起纤维素和B族维生素的缺乏。食物中的纤维素可刺激肠液分泌、肠道蠕动,使大便柔软、湿润,易从肠道中顺利排出。饮食中缺乏纤维素时,可引起腹胀、便秘,还容易得阑尾炎和结肠癌。B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1和B6,可促进胃肠蠕动,促使食物排空,增进食欲。如摄入不足,易产生慢性胃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病症。因此,大家的日常饮食需要富含纤维素和B族维生素的食品。糙米、全面粉、谷类杂粮,如荞麦、燕麦、麦麸等,以及黄豆、粗纤维蔬菜等,其中的植物纤维素和B族维生素含量都很高,应多食之。

有些食欲不振的人,是由于体内缺乏微量元素锌,锌缺乏会削弱人的辨味能力,使饮食乏味,从而降低食欲。吃富含锌的食品,可防治厌食症。含锌量高的食品有:鲱鱼、黄豆、鸡蛋黄、动物肝脏、芝麻、羊肉、鸡肉、燕麦、全面粉、玉米、核桃等。微量元素镁,可帮助身体吸收维生素B6,缺镁的人,易缺乏维生素B6,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应多吃海带、葵花籽、杏仁、黄豆、燕麦、糙米、香蕉、菠菜、桂鱼等镁含量高的食物。

三、不要过量饮酒

饮酒会影响人体对维生素B1、蛋白质和锌的吸收,因此,酒类最好少饮或不饮。长期或过量饮酒,酒精可使食管黏膜受刺激而充血、水肿,形成食管炎;还可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层,刺激胃酸分泌、胃蛋白酶增加,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和糜烂,引起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有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的患者,由于他们的胃黏膜本身的自我保护、防御功能差,即使饮用少量的或低度的酒,也足以破坏其胃黏膜,加重病情。因此,慢性胃病患者需要忌酒。啤酒中含有某种特殊成分,它能减少或阻止胃黏膜合成前列腺素E(前列腺素E有保护胃粘膜的作用),使胃酸损害胃黏膜。因此,经常大量饮用啤酒,就有可能诱发慢性胃炎。特别是某些已患有慢性胃炎的人,饮啤酒就会加重胃粘膜的损害;另外,饮啤酒过量还会导致消化道癌症。

四、良好的饮食习惯

首先,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常洗手,勤刷牙,餐后漱口,勿进食被污染的食品,蔬菜水果清洗干净;最好避免合吃的进食方式。合吃的进食方式是不科学、不卫生的。大家合吃,每个人都用沾满自己唾液的筷子或勺子在同食的汤、菜中翻搅,若其中一个人有传染病,非常容易发生交叉感染。许多传染病,比如肝炎、急性胃肠炎、肠伤寒、痢疾等,都是这样传染的。还有一种叫幽门螺杆菌的细菌,常寄生于人的胃幽门部位,使人产生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发生也与此有一定关系。幽门螺杆菌,就是通过口传染的,合吃就有可能感染到幽门螺杆菌。因此,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的进食习惯,搞分食制,一人一份饭莱,分开吃,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胃肠道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其次,进食需要细。一方面,咀嚼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变成细碎的食团,易通过食管送入胃腔,进入胃肠后,也容易被消化和吸收;另一方面,充分的咀嚼可反射性地刺激迷走神经中枢,使胃肠液分泌,促进胃肠道有序的蠕动,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若食物不经过充分细致的咀嚼,粗大的食团经食管进入胃腔,对食管和胃黏膜有机械性的刺激作用,并难于消化和吸收,日子一久,易患食管炎、消化不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另外,细嚼慢咽,也是减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第三,进食需均匀、缓慢,避免急促进食。急促进食一方面会使食物得不到充分的咀嚼,另一方面,会因此而吃得过多、过饱,从而易引起急性胃扩张、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等。这是因为人的大脑中有一个主管控制人进食量的饱感中枢,在一定时间内,充分的咀嚼和胃腔逐渐的容受性膨胀,可刺激饱感中枢,当刺激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饱感中枢就发出指令,使人产生“饱”的感觉,随之停止进食。若进食过快,在信息尚未传递至大脑,饱感中枢还来不及发出“饱”的指令时,胃腔已被食物充填得满满当当的了,待感到饱了的时候,已经吃得过多了。

最后,少吃零食。经常吃零食,会打乱胃肠道正常的消化规律,使胃肠液分泌和胃肠蠕动功能紊乱。零食吃多了,暂时充了饥,正顿饭就不想吃,但很快又饿了,又靠零食充饥,这样形成恶性循环,不但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还会增加胃肠负担,久而久之,易患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营养不良。另外,随时随处用手来送吃零食,容易因手和零食的不卫生而染上急性胃肠炎、痢疾等肠道传染病,还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