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关于人足
足是人体的运动器官,它是由肌肉、骨骼、韧带、血管、淋巴管、神经、皮肤等组织构成的。
一、足的骨骼
足骨主要由26块构成,包括趾骨14块,跖骨5块,跗骨7块。在趾骨除了拇趾是两块骨以外其余趾骨都有三块骨。五块趾骨与五组脚趾骨分别对应相连。自里脚踝向外脚踝依次排列,分别叫做第一趾骨,第二趾骨,第三、第四、第五趾骨,其中以第一趾骨最粗最短,第五趾骨最长。在第五趾骨末端有个明显的突起,叫做第五趾骨粗隆点,是测量外腰窝的标志。
足的7块跗骨包括三块楔骨及骰骨,舟壮骨、距骨、跟骨各一块。楔骨脚踝向外踝排列分别叫做第一楔骨、第二楔骨和第三楔骨。三块楔骨之后是舟壮骨,舟壮骨之后是距骨。距骨的两侧与小腿骨下端形成里外踝的踝关节。跟骨在脚骨的最后端常叫做后跟骨。
二、足的关节
关节是骨与骨的间接连接而形成的。所谓间接连接是指骨端通过关节腔连接。如果骨与骨直接连接将形成骨缝。足骨的关节比较多。趾骨与趾骨间形成趾关节,跗骨与跗骨间形成跗关节,趾骨与跖骨间形成跖趾关节,跗骨与跖骨间形成跗跖关节,距骨与小腿外踝腓骨形成外踝关节,距骨与小腿里侧胫骨形成里踝关节。
关节的运动是与骨端的形状有关。形状不同运动的轴线不同。大部分足骨能分别参与屈伸、环转、外展、内收和回转的运动,其中第一至第五跖趾关节活动最为频繁,而跗关节的活动量却很小。
三、足弓
足是人体的支撑和运动器官。在我们正常人的足形不论是从侧面看和正面看都是不平坦的,而是有穹隆的,其凸隆朝足背,凹侧向足底面,这便是足弓。
足弓的生理意义在于:
第一,人的足弓是由数个弓组成的。由于足部有足弓,故与地面接触之处主要仅有三点,即跟骨结节、第一骨小头与第五骨小头,其间有软组织为垫,再加上外侧纵弓部分弯曲度小、平坦,故与地面接触之面颇大,获得稳定点,因而得以增加稳度负载全部体重。当在走路、运动时得以保持重心稳定,不至于使人体躯干前倾或后倒。
第二,由于内侧纵弓构造弯曲成弧形,稍高于地面,有如弹簧条或拉紧的弓相比拟,故使足特别具有弹性及灵活性。这样可使我们在运动中,当走、跑、跳跃和从高处向下跳时,可以减小地面对人体的反作用力,使其完全不传到头部或者非常轻微的程度传到头部,避免了因剧烈震动而引起的痛苦或创伤及对人的器官产生不良的影响。相反的,如果我们人的足弓弓顶下塌,弓消失而成为扁平足(所谓平足症)。扁平足的人耐力是很小的,特别是在负重与运动之后,两足易疲劳,足部及下腿部酸痛,并感到走路时两足缺乏弹性,有笨惰现象。
这种人就是在跑时的速度也是不快的,跳的高度也是不高的。同时腿部有向内变位的现象,重力落在足的内缘上,足部外翻。不仅如此,患扁平足的人足弓下陷,使直立的人体失去了平衡,失去了稳定点。基础不稳使人体的正常姿势大受影响,因此连续的会产生腿肚子肌肉酸痛,膝关节、髋关节等处的酸痛以及脊柱的不正常及腰酸背痛等症状。
四、足的肌肉
足在运动中,骨骼处于被动的地位。由于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进行收缩和弛缓作用,才使足进行运动。
足上的肌肉与小腿上的肌肉是连在一起的,与大腿与腰部上的肌肉也是有关连的。
五、足的血管和神经
人足上分布着大量的血管和神经。
由于足处于距心脏和大脑最远的位置上,总是血流和神经传导较难到达的器官。因此增加足部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所以足也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
如果足的血液循环功能减弱,静脉血回流不足,会引起局部酸性代谢废物的积聚。这些有害的成分开始时引起足的疲劳、沉重,进而引起足的各种疾病。可见足对人体的健康有着极重要的作用。
足部也是经络集中的地方,在足底还有和人体各部位器官相关连的神经反射区,通过刺激这些神经反射区,会改善足的微循环,能显著地促进疾病的治疗。
六、足的皮肤
覆盖于足的皮肤,也和全身的皮肤一样有着保护肢体,调节体温,排泄废物和感受刺激的作用。
人体正常温度在365摄氏度左右,前额的温度基本上是人体平均体温。体表的温度约低于口腔内温度,足皮肤的温度则更低。在20~32度间变化。当足处于10摄氏度以下的湿冷环境中,就会受到冻伤。因此在挑选冬季穿用的拖鞋、靴时,要注意鞋材的保暖性。同样在挑选夏季穿用的凉鞋时,要注意鞋材的散热性和隔热性。
七、足与健康
人的双足和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体的每一个组织器官在足底、足背及足侧都有相应的反射区(见下图)1头(大脑);2额窦;3小脑、脑干;4脑垂体;5三叉神经、颞叶;6鼻;7颈;8目;9耳;10肩;11斜角肌(斜方肌);12甲状腺;13甲状旁腺;14肺、支气管;15胃;16十二指肠;17胰腺;18肝脏;19胆囊;20腹腔神经丛;21肾上腺;22肾脏;23输尿管;24膀胱;25小肠;26盲肠、阑尾;27回盲瓣;28升结肠;29横结肠;31直肠;32肛门;36生殖腺(睾丸、卵巢);63臀部;64股部;65臂部;67血压点;68食管、气管;69腋腔(腋窝);70头、颈淋巴腺;71舌、口腔;75盆骨腔5三叉神经、颞叶;10肩;35膝;37下腹部;38髋关节、股关节;39上身淋巴线;58外尾骨;59肩胛骨;60肘关节;62坐骨神经;69腋腔(腋窝)人体脏器在足部的反射区,基本是同侧相对应,即身体右侧的器官,其反射区在右足;身体左侧的器官,其反射区在左足。体内成双成对的脏器,如肾脏、肺脏、输尿管等,在双足均有其反射区。位于身体正中线的组织、器官、脏腑,其反射区在足的内侧,如大脑、小脑、鼻、胃等;而肝、脾、耳等反射区则位于足的外侧。需要指出的是,头部的一些器官和组织,在足部的反射区却是交叉分布的。当人体组织器官发生病变时,在足底相应地反射区内就会有异常变化,如颜色异常、有压痛感、出现水肿或有凹凸不平的米粒感等等。对这些反射区进行按摩和刺激,具有调节和增强机能、消除病痛之效果。
2足底为人体经气汇集之地
例如,人体最重要的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大多数的起止点都在足部,有十条经脉或起或止于足底。对足底进行按摩,可以理顺经脉循环和气血循环,提高免疫力,增强人的体质。
3足是人体“第二心脏”
人的双足是离心脏最远的人体器官,血液供应少,血流缓慢,表层脂肪薄,因而新陈代谢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容易在足底积聚。这些有害物质包括钙盐、钙酸、乳酸、尿酸结晶体等等,长期积聚于足底会侵犯反射区,并间接危害到各反射区所对应的其他组织器官。久之,人体就会发生各种疾病。可以对足底进行按摩以揉碎足底累积有害物质,加快血液循环,使废物排除体外,恢复人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