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健康自查报告怎么写 > 第二十八章 呼吸道传染病(第3页)

第二十八章 呼吸道传染病(第3页)

预防治疗措施:1管理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隔离6~7天。有人主张用青霉素治疗2天,可使95%左右的患者咽拭子培养阴转,届时即可出院。当儿童机构或新兵单位发现病人后,应予检疫至最后一个病人发病满1周为止。2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期间,小儿应避免到公共场所,住房应注意通风。对可疑猩红热、咽峡炎患者及带菌者,都应给予隔离治疗。

8百日咳

百日咳(pertussis,whoopingcough)是由百日咳杆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婴幼儿多见。临床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吸气吼声为特征。病程可长达2~3月,故名百日咳。

临床表现:自起病至痉咳出现,约7~10天。初起类似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包括低热、咳嗽、流涕,喷嚏等。3~4日后其他症状好转而咳嗽加重。此期传染性最强,治疗效果也最好。然后咳嗽由单声咳变为阵咳,连续十余声至数十声短促的咳嗽,继而一次深长的吸气,因声门仍处收缩状态,故发出鸡鸣样吼声,以后又是一连串阵咳,如此反复,直至咳出黏稠痰液或吐出胃内容物为止。婴儿由于声门狭小,痉咳时可发生呼吸暂停,并可因脑缺氧而抽搐,甚至死亡。此期短则1~2周,长者可达2月。最后阵发性痉咳逐渐减少至停止,鸡鸣样吼声消失。此期一般为2~3周。

百日咳的预防主要有三种途径:1管理传染源。及早发现患者并进行隔离,隔离期自发病起40天或出现痉咳后30天。密切接触者应隔离检疫2~3周。

2切断传播途径,室内通风换气,每日用紫外线消毒病房。

3保护易感者,这主要通过注射疫苗的方法。国内目前常用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联疫苗。自出生3~6个月开始预防接种。有过敏史、惊厥史、患急性病者禁用百日咳菌苗。

9白喉(diphtheria)

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咽、喉、鼻部黏膜充血、肿胀并有不易脱落的灰白色假膜形成。由于细菌产生的外毒素所致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并发心肌炎和末梢神经麻痹。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四季均可发病,以秋季冬季较多。

白喉的预防:

1控制传染源。早期发现及时隔离治疗病人,直至连续2次咽拭子白喉杆菌培养阴性,可解除隔离。如无培养条件,起病后隔离2周;对密切接触者观察7天。对没有接受白喉类毒素全程免疫的幼儿,最好给予白喉类毒素与抗毒毒同时注射;带菌者予青霉素或红霉素治疗5~7天,细菌培养3次阴性始能解除隔离。如用药无效者可考虑扁桃体摘除。

2切断传播途径。呼吸道隔离,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及分泌物,必须煮沸或加倍量的10%漂白粉乳剂或5%石炭酸溶液浸泡1小时。

3提高机体免疫力。对学龄前儿童应预防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可产生良好免疫力。

10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epidemicparotitis,mumps)简称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痛,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本病好发于儿童,亦可见于成人。临床表现: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重症者腮腺周围组织高度水肿,使容貌变形,并可出现吞咽困难。妊娠前3月感染流行性腮腺炎,常引起胎儿死亡及流产,并可能引起先天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

预防措施:隔离患者使之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清洁,饮食以流质或软食为宜,避免酸性食物,保证液体摄入量。宜散风解表,清热解毒。用板兰根60~90克水煎服或银翅散加大青叶15克水煎服;局部外涂可用紫金锭或青黛散用醋调,外涂局部,一日数次;或用薄公英、鸭跖草、水仙花根、马齿苋等捣烂外敷,可减轻局部胀痛。必要时内服去痛片、阿斯匹林等解热镇痛药。

第二节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几种个人防护措施1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上下班出门在外,注意交通工具、公共场所的通风换气质量,尽量站在空气通畅的地方。另外,办公室、居室内的通风换气亦十分重要。在室内一两个小时后最好能出外呼吸新鲜空气,长时间呆在室内要开窗通风。

2勤洗手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洗手前不要用手触摸脸、眼、口等器官,在外不能即时洗手,可以用酒精或消毒湿纸巾进行双手消毒。

3多喝水

呼吸道病菌入侵人体,首先须通过“鼻黏膜”抵抗关,再通过“呼吸道”防御关。保护好“鼻黏膜”、“呼吸道”,也能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传染。春季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此外,春季气候多变,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不吃辛辣食物。特别在秋冬季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4增强免疫力

为什么接触了病原后,有的人会发病,有的不会,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个人的免疫力不一样,抵抗疾病的程度自然也不一样。抵抗疾病的最有效方式是保持自身强大的免疫力。无规律的生活习惯会直接导致人体的免疫力下降,也就容易成为细菌病毒的易感人群。

5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与生活作息的规律,是自我防护增强抗病力的重要措施补充营养,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多吃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可以增强抵抗病毒和细菌感染的能力;生活有规律、保证睡眠、不吸烟、少饮酒,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6坚持锻炼,增强体质,可提高抗病能力要坚持体育锻炼和耐寒锻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但雾天不要晨练,因为浓雾中不仅含有大量有害物质,而且水汽较多,会影响人体肺部的气体交换)。咳嗽、打喷嚏时捂住口鼻,防止污染空气。

7进行免疫预防

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麻疹、流脑等疫苗预防相应的呼吸道传染病。老人、儿童、病弱人群也可提前选择接种流感、肺炎、麻疹、流脑等疫苗预防相应的呼吸道传染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