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菜根谭诵读 > 第8章 避祸趋吉篇(第1页)

第8章 避祸趋吉篇(第1页)

一觉便转,转祸为福

原文:念头起处,才觉向欲路上去,便挽从理路上来。一起便觉,一觉便转,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切莫轻易放过。

译文:当心中刚一浮起邪念,便发觉有走向物欲或情欲方面的可能,应立刻用理智把这种欲念拉回正路上去。坏念头一产生就立刻有所警觉,有警觉就立刻加以挽救,这才是扭转灾祸为幸福,改变死亡为生机的重要关头,绝不可轻易放过这至关重要的一刹那。

常言说:“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所以,人要自觉地遵守道德伦理规范,控制自己的私心邪念,每时每刻对自己的心灵不能有半点松懈,不然,一念之间就会带来终身的遗憾。

凡有心者,莫不举心动念,所起的心念刹那刹那互不相同。宣化上人说:“一念光明就是佛,一念黑暗就是鬼。你念念光明就时时都是佛,你念念黑暗就时时都是鬼。所以佛与鬼的分别,就在这一念之间,一念佛,一念鬼;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所以这一念之中最要紧。”

一天,信重武士向白隐禅师请教:“真有地狱和天堂吗?”

“你是做什么的?”白隐禅师问。

“我是一名武士。”信重武士答。

“你是一名武士?”白隐禅师大声说,“哪个愚蠢主人会要你做他的保镖?看你的那张脸简直像一个讨饭的乞丐!”

“你说什么?”信重武士热血上涌,伸手要抽腰间的宝剑,他哪受得了这样的讥嘲!

白隐禅师火上浇油:“哦,你也有一把宝剑吗?你的宝剑太钝了,砍不下我的脑袋。”

信重武士勃然大怒,“哐”地一声抽出了寒光闪闪的利剑,对准了白隐禅师的胸膛。

白隐禅师安然自若地注视着信重武士说:“地狱之门由此打开!”

一瞬间信重武士恢复了理智,觉察到自己的冒失无礼,连忙收起宝剑,向白隐鞠躬道歉。

白隐禅师面带微笑地对信重武士说:“天堂之门由此敞开!”

大乘佛法常说:“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你想升天堂入地狱是由你自心一念所造的,你心想升天堂,别人没法拖你下地狱;你要下地狱,别人也无法硬拉你上天堂。

所以,洪应明告诫世人:当心中刚一浮起邪念,便发觉有走向物欲或情欲方面的可能,应立刻用理智把这种欲念拉回正路上去。坏念头一产生就立刻有所警觉,有警觉就立刻加以挽救,这才是扭转灾祸为幸福,改变死亡为生机的重要关头,绝不可轻易放过这至关重要的一刹那。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后生从家里到一座禅院去,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去考考禅院里的老禅者。来到禅院,他与老禅者一边品茗,一边闲扯,冷不防他问了一句:“什么是团团转?”“皆因绳未断。”老禅者随口答道。后生听到老禅者这样回答,顿时目瞪口呆。

我们的人生常常被某些无形的绳子牵住,名利是绳,贪欲是绳,嫉妒和偏狭都是绳。摆脱了这些,才能享受真正幸福的生活。如果我们被外物掌控住自己的七情六欲与心灵思想,那么原本使我们幸福的东西也会成为我们的枷锁、痛苦的根源。

思想就像一把双刃剑,控制不好难免会伤了自己。所以,适时让自己的脑袋休息一下,无关紧要的东西就别再想了。很多事情不想还没事,一旦深入地去想,反而让自己陷入一团混乱,徒增烦闷。

佛语:“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后念不生,前念自灭”。迷惑的起因在于二念,若在一念兴起时,能如红炉点雪,顿作消熔,就不会生起迷执。所以,我们需要定期清理脑中垃圾。心灵净化了,自然就能透彻天上地下的一切。心中明了,一切也就顺了。

佛语有云:“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一个抱着恶念的人是不可能可能好好生活或者快乐的,因为恶念是违背人的本性和自然价值规律的。恶念生,遁入魔门,谁也救不了你了,你是自焚。所有的境界都是由心造成的,所以做人要有一颗正心。

〖LM〗〖BT2〗〖ML〗〖XCYU。tif;%50%50;X-*4;Y-*5〗2.道以通之,天奈我何

原文: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以遇,吾享吾道以通之。天且奈我何哉?

译文:〖HTK〗如果上天不肯给我福分,我就多做善事培养我的福分;如果上天用劳苦困乏我,我就用安逸的心情保养我的身体;如果上天用穷困折磨我,我就开辟求生之路打通困境。如此一来,上天又能如何我呢?

苏洵在《管仲论》中说:“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善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也就是说未来的幸福与灾祸,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天的所作所为。

世上的福分都是自己修来的,如果上天给的福分不多就多做善事,迎接福分的到来。

《三字经》上说:“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里有一个教诲人的故事。

五代时期人的窦燕山,年轻时不明白道理,虽然家境富裕,他不懂得接济穷人,广行善事,到了三十岁还没有儿子。正当他愁眉不展之时,忽然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已故的祖父和父亲聚在一起,教训他说:“你要赶紧回心向善!因为你今生的命运不好,不仅没有儿子,而且寿命也很短促。孩子,努力多做救人济世的善事,或许可以改变你的命运。”窦燕山从梦中醒来,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他把祖父和父亲的叮咛铭记在心,立志从此改过行善,大积阴德。

窦家有一个仆人,盗用了主人的钱。后来,这个仆人担心被人发觉后受罚,就写了一张债券,系在十二三岁的女儿胳膊上,债券上写着:“永卖此女,偿所负钱。”从此仆人远逃他乡。窦燕山知道这件事之后,马上焚毁债券,收养了仆人的女儿。女孩成年以后,窦燕山替她备了嫁妆,为她选了一位非常贤德的夫君。

窦燕山一生做了很多好事。亲友中有丧事无钱买棺者,他出钱买棺葬殓;有家贫子女无法婚嫁者,他出资助其婚嫁。对于贫困得无法生活的人,他借钱给他们,使他们有做生意的资本,因此各地的穷人,由他帮助而得以维持生活的不可胜数。他还建立书院四十间,聚书数千卷,礼聘品学兼优的老师教育青年。对于无钱而有志求学的贫苦子弟,只要来书院学习,他都代缴学费和生活费。就这样,窦燕山建的书院先后造就了很多品学兼优的人才。

由于窦燕山努力地修身积德,后来他生了五个儿子,五子都荣登了进士,被称为“五子登科”。后来,窦燕山官至谏议大夫,享寿八十二岁,临终前预知时至,他沐浴更衣,向亲友告别,谈笑而卒,令人羡慕。

窦燕山通过努力行善,不仅改变自己无子短寿的命运为“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而且使后代子孙昌盛显达。由此可见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善恶祸福在一念之间,每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命运不会对每个人都一样的公平,在不公平的命运面前,只能自强不息,依靠自己来拯救自己,绝对不能自叹命薄,自暴自弃。只有锐意进取、信念不丢,才是改变命运的最佳方法。

如果上天用劳苦困乏我,我就用安逸的心情保养我的身体;如果上天用穷困折磨我,我就开辟求生之路打通困境。如此一来,上天又能如何我呢?

曾经有人讲过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一场突然而来的沙漠风暴使一位旅行者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更可怕的是,旅行者装水和干粮的背包也被风暴卷走了。他翻遍身上所有的口袋,找到了一个青青的苹果。“啊,我还有一个苹果!”旅行者惊喜地叫着。

他紧握着那个苹果,独自在沙漠中寻找出路。每当干渴、饥饿、疲乏袭来的时候,他都要看一看手中的苹果,抿一抿干裂的嘴唇,陡然又会增添不少力量。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第三天,旅行者终于走出了荒漠。那个他始终未曾咬过一口的青苹果,已干巴得不成样子,他却宝贝似的一直紧攥在手里。

在深深赞叹旅行者之余,人们不禁感到惊讶:一个表面上看来是多么微不足道的青苹果,竟然会有如此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

是的,这是信念的力量!这是精神的力量!信念,是成功的起点,是托起人生大厦的坚强支柱。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事随人愿。有的人身躯可能先天不足或后天病残,但他却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创造出常人难以创造的奇迹,这靠的就是信念。对一个有志者来说,信念是立身的法宝和希望的长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