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服针砂丸。开水送一钱五分。六钱。
又人参附子枳实茯苓干姜生白芍某(氏)脉沉缓。肌肉丰盛。是水土质。阳气少于营运。水谷聚湿。布及经络。下焦每有重着筋痛。
食稍不运。便易泄泻。经水色淡。水湿交混。总以太阴脾脏调理。若不中。恐防胀病。
人参茯苓白术炙草广皮羌活独活防风泽泻倪(六七)阳伤湿聚。便溏足肿。
粗桂枝生白术木防己茯苓泽泻又脉紧。足肿便溏。阳微湿聚。气不流畅。怕成单胀。照前方加茵陈。
又晨泄肢肿。
生白术桂枝木淡附子茯苓泽泻陆(五一)当脐动气。子夜瘕泄。昼午自止。是阳衰寒湿冱凝。腑阳不运。每泻则胀减。宜通不宜涩。
制川乌生茅术茯苓木香浓朴广皮朱消渴干呕。口吐清涎。舌光赤。泄泻。热病四十日不愈。热邪入阴。厥阳犯胃。吞酸不思食。久延为病伤成劳。(肝犯胃)川连乌梅黄芩白芍人参诃子皮陶(十八)病由春木正旺。中焦受克。先泄泻。继以腹痛。小便不利。食不思纳。皆是六腑不和所致。夫胃为阳土。肝属阴木。腑宜通。肝宜柔宜凉。治胃必佐泄肝。制其胜也。阅方呆补。不知脏腑阴阳。故辨及之。
泡淡黄芩炒小川连炒广皮浓朴生白芍炒乌梅肉猪苓泽泻杨因惊而泻。腹痛欲呕。是为蛔厥。当用酸苦。忌进甜物。
川椒乌梅肉川连淡干姜金铃子延胡索桂枝木生白芍唐胃中不和。不饥少寐。肝风震动。头迷。溏泄。高年经月未复。两和厥阴阳明。
炒半夏人参枳实茯苓炒乌梅肉潘入夜咽干欲呕。食纳腹痛即泻。此胃口大伤。阴火内风劫烁津液。当以肝胃同治。用酸甘化阴方。
人参(一钱半)焦白芍(三钱)诃子皮(七分)炙草(五分)陈仓米(三钱)又去陈米加南枣一枚。
又咽干不喜汤饮。腹鸣溺浊。五液消烁。虚风内风扰于肠胃。
人参木瓜焦白芍赤石脂炙草朱经月减食泄泻。下焦无力。以扶土泄木法。
人参焦术炒益智茯苓木瓜广皮某病后。阴伤作泻。
乌梅白芍炙草广皮茯苓荷叶王霍乱后痛泻已缓。心中空洞。肢节痿弱。此阳明脉虚。内风闪烁。盖虚象也。异功去参术。
加乌梅木瓜白芍。
又上吐下泻之后。中气大虚。身痛肢浮。虚风内动。以补中为法。异功散加木瓜姜枣。
某腹鸣晨泄。巅眩脘痹。形质似属阳不足。诊脉小弦。非二神四神温固之症。盖阳明胃土已虚。厥阴肝风振动内起。久病而为飧泄。用甘以理胃。酸以制肝。
人参茯苓炙草广皮乌梅木瓜某头痛损目。黎明肠鸣泄泻。烦心必目刺痛流泪。是木火生风。致脾胃土位日戕。姑议泄木安土法。
人参半夏茯苓炙草丹皮桑叶徐(六六)自春季胸胁肌腠。以及腹中疼痛。从治肝小愈。腹鸣泄泻不止。久风飧泄。都因木乘土位。
东垣云。治脾胃必先制肝。仿此。(肝犯脾胃)人参焦术炙草木瓜乌梅炒菟丝饼程劳损经年。食入腹胀痛泻。心中寒凛。肤腠热蒸。此阳不内潜。脾胃久困。万无治嗽清降之理。议用戊己汤。扶土制木法。
叶(三六)左胁气胀。在皮膜之里。此络脉中病也。泄肝破气久服。脾胃受困。而为泄泻。得养中小愈。
然以药治药。脉络之病仍在。
半夏桂枝茯苓远志归须橘红姜枣汤泛丸。
张(妪)腹鸣胀。清晨瘕泄。先以熄肝风。安脾胃方。
人参茯苓木瓜炒乌梅炒菟丝子又泄肝醒胃方。
吴萸生白芍炒乌梅人参茯苓某脉右弦。腹膨鸣响痛泻。半年不痊。此少阳木火郁伤脾土。久则浮肿胀满。法当疏通泄郁。
非辛温燥热可治。(胆郁伤脾)黄芩白芍桑叶丹皮柴胡青皮吴阳虚恶寒。恶心吞酸。泄泻。乃年力已衰。更饮酒中虚。治法必以脾胃扶阳。(脾胃阳虚)人参茯苓附子白术干姜胡芦巴赵晨泄难忍。临晚稍可宁耐。易饥善食。仍不易消磨。其故在乎脾胃阴阳不和也。读东垣脾胃论。谓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援引升降为法。
人参生于术炮附子炙草炒归身炒白芍地榆炭炮姜灰煨葛根煨升麻又肠风鸣震。泄利得缓。犹有微痛而下。都缘阳气受伤。垢滞永不清楚。必以温通之剂为法。
生茅术(三钱)炙草(五分)生炮附子(一钱)浓朴(一钱)广皮(一钱)制大黄(五分)金(五八)能食不化。腹痛泄泻。若风冷外乘。肌肉着冷。其病顷刻即至。上年用石刻安肾丸。初服相投。两旬不效。知是病在中焦。不必固下矣。自述行走数十里。未觉衰倦。痛处绕脐。议用治中法。足太阴阳明主治。
生于术生茅术生益智淡干姜胡芦巴茯苓木瓜荜茇王(三五)三年久损。气怯神夺。此温养补益。皆护元以冀却病。原不藉乎桂附辛热。以劫阴液。今胃减咽干。大便溏泄经月。夏三月脾胃主候。宜从中治。
人参炒白芍炙草煨益智炒木瓜茯苓广皮金冲年遗恙。先天最薄。夏秋疟伤。食少不运。痞胀溏泻。都是脾胃因病致虚。当薄味调和。进治中法。
人参益智广皮茯苓木瓜炒泽泻谷芽煨姜李(氏)脉沉。形寒。腰髀。牵强腹鸣。有形上下攻触。每晨必泻。经水百日一至。仿仲景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