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问题很多都是由于妈妈对孩子的不理解造成的,试想一下,如果孩子在玩,妈妈想让孩子去写作业或者睡觉时,如果孩子不听,妈妈一般都会采取强制措施让孩子服从自己的意愿。
反过来讲,如果是妈妈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时候,孩子过来打扰妈妈,让妈妈中断做事去陪孩子玩,妈妈一定也不乐意。
所以,教育孩子妈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理解孩子,成为最懂孩子心的妈妈,避免因自己的不理解而伤害到孩子。
教育孩子,首先是教育自己;改变孩子,首先是改变自己。让我们来看看晓芬的故事吧。
妈妈很重视晓芬的教育,平时对晓芬要求也很严格。每天晚上,妈妈都会严格要求晓芬做完作业后,再温习半个小时的功课才能睡觉。
一天晚上,晓芬写完作业后正想看会儿电视,妈妈走过来对她说:“今天的功课温习了吗?”晓芬看到妈妈平时在家时没有工作要做,也不会看书,只是做一些家务。晓芬心里很不平衡:“妈妈,你怎么就没有功课要做啊?你和爸爸总是看电视。我只是看一会儿,你都不让看,这不公平!”
听到晓芬的话,妈妈很惊讶地看着她,这时候妈妈心里也体会到了晓芬的感受。是啊,自己平常都要求晓芬要好好学习,并且会给她增加很多额外的功课,无形中给晓芬增加了很多学习压力。
更重要的是,晓芬的心理很不平衡,平时晓芬在辛苦学习的时候,妈妈却和爸爸在客厅看电视,她总是在想:凭什么爸爸妈妈就可以轻轻松松地看电视、休息,自己只能学习、看书?
后来,妈妈告诉晓芬:“妈妈和爸爸白天上班,累了一天了,所以需要休息。看电视可以让爸爸妈妈放松心情,这样第二天才能更好地工作。”“那我上了一天的课,也很累啊,为什么我就不能看会电视,休息一下呢?”晓芬问妈妈。
妈妈突然想到自己像晓芬这么大的时候,也是被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那时候自己也是天天盼望着老师少布置点作业,天天盼望着能有一个轻松的假期。妈妈认为晓芬讲得很对,于是就取消了晓芬温习功课的那半个小时,并且还允许晓芬可以看会儿电视。晓芬很高兴,搂着妈妈的脖子说道:“妈妈,谢谢你能理解我。你真是我的好妈妈!”
晓芬的妈妈能站在晓芬的角度去看问题,并且能够理解晓芬的感受,把晓芬从繁重的学习中释放出来,这样做很值得妈妈们借鉴。
3.正确面对孩子的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生活中妈妈也难免会犯错误,更何况是这些天真无邪、不谙世事的孩子呢?其实,妈妈也都知道,孩子犯错是一件极其正常的事情。然而在面对孩子的错误时,很多妈妈都不能正确地处理,正因如此,导致了孩子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
面对孩子的错误,妈妈不要痛心疾首地斥责,也不要严厉地惩罚,而要给孩子申辩的机会,然后再合理地给孩子讲清道理。这样,孩子就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自发地改正错误。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伍的例子吧。
有一次,小伍去同学家里做客,吃午饭的时候,同学不小心把茶杯碰到地下了。同学的妈妈大声地斥责小伍的同学:“瞧瞧你这笨手笨脚的样子,以后能干什么事啊?”小伍的同学一边哭一边把碎茶杯收拾了。
听到同学的妈妈这样对待同学,小伍心里很难受。如果自己有了过失、犯了错误,妈妈会不会也像同学的妈妈那样对自己呢?
于是,小伍决定试探一下妈妈。吃过晚饭,小伍去冰箱里取牛奶,“一不小心”,盛牛奶的杯子掉在地上,流了很大一片,把地板都弄脏了。
妈妈闻声赶来,看到这情形后并没有向小伍发火,只是轻轻地说:“反正牛奶已经洒在地上了,小伍想一想还能不能废物利用啊?”小伍小声说:“妈妈,可以把地板上的牛奶收起来浇花,我听同学说过期牛奶浇花效果不错。”“对,小伍很聪明,既然牛奶是你撒的,这份工作也由你来完成吧。”妈妈微笑着说。
小伍用抹布把牛奶吸起来,然后拧到花盆里,反复几次之后,终于把地板收拾干净了。这时候,小伍才愧疚地对妈妈说:“妈妈,对不起,牛奶是我故意掉到地上的。”“故意的?那小伍为什么这样做啊?”这时小伍告诉妈妈,自己只是想试探妈妈会不会原谅自己所犯的错误。
妈妈和蔼地说:“既然小伍知道自己错了,妈妈就原谅你了。不过这么做是不对的,小伍以后可不能再这么做了,知道吗?”小伍坚定地说:“恩,我知道了。妈妈,我向你保证,以后我再也不会这么做了。”
面对孩子的错误,不管孩子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妈妈都要正确地引导孩子,这样孩子才会接受妈妈的教育,才能在以后的人生中少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