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
若是仔细推究,在汉末三国以来,一直到我大宋建国,频繁而剧烈的战争杀戮,除了大量百姓的死亡之外,也就伴随着世家豪强的不断凋零。
再者,
在我大宋之前,历代王朝的帝王们,对于臣子们的惩罚,往往选择了毁家灭门,甚至是灭族。
一个家族被诛灭,也就意味着一个世家的陨落。
如此惨无人道的惩罚之道,在我大宋断然是不允许发生的。
我大宋所奉行的,也是刑不上士大夫。”
大汉位面,
刚刚下令诛杀了李陵全家的汉武帝,看着来自宋仁宗的消息,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而宋仁宗还是在发着消息:
“我们分拆宰相的权力,加强了皇权。削弱地方的军权、财权,收归中央。贬抑武将,以文制武,提高士大夫的社会地位。
在我大宋,出征军队的最高指挥权,永远在文官手中,或者是在监军太监手中。
不管国家是战是和,掌管军队的枢密院只由文官负责。
为了避免武将们培植亲信,我们会频繁地调动武将,使他不能形成自已的势力。
在我大宋,掌握话语权的只有文官。所谓的文官动动嘴,武将跑断腿,足以反映武人在我大宋的处境。
大宋以前的帝王们听了,可能不大理解。因为在我大宋,已经形成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读书风气。
也就是说,整个华夏的精神风貌,在我大宋已是根本性地改变了。
朱温这样的枭雄,失去了存活的土壤。
如果朱温生活在我大宋,如果他也造反,终其一生,他最多混到低级军官。
无他,因为我大宋为了维持稳定,对于造反的农民基本采取怀柔招安的处置办法。一旦有造反者,就将他们吸纳进入国家士兵队伍,开始当兵吃粮。
正因为如此,我大宋造反的农民,相对于前朝,的确是很多。我们从基本的生活需求出发,对他们都采取招抚措施。
有人可能要问,太多的农民造反加入军队,朝廷怎么负担巨量的开支?这的确是个问题。
但我大宋的粮食生产,已经不是前朝所能比拟的。再者,我大宋并不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哪里有活路去哪里,丢下农村的土地进城务工的大有人在。
无他,因为我大宋城市繁荣,商业发达,老百姓进城打零工,也可以维持基本生活。土地自由,人身自由,务工自由,百姓们也不会轻易造反。
实在不行造了反的,加入了军队,他们也是在劳动。要么为了军队的集体生产劳动,要么为了某个军官的私人产业劳动。
只有劳动着,就能创造社会财富,没有白吃闲饭的。
在我大宋如此自由的环境里,文官们主宰一切,武将听命于文官,百姓们自由生活,社会风气比较轻松,也没有抄家灭族的官场斗争,丝毫没有培养权臣的社会土壤。
曹操若是在我大宋,以他魏武帝的才学,考取科举功名自然容易。
进入仕途后,以他刚直敢为的性格,必然是一代名臣。手中无军权,又培养不了私人幕僚,每日写诗喝酒,与刀头舔血的战火生涯相比,曹阿瞒应该会乐此不疲。”
宋仁宗娓娓道来的大段大段弹幕消息,一个人霸屏了整个光幕。
大宋以前的帝王们,都是感受到了大宋生活的自在从容。
没有人喜欢尔虞我诈,没有人喜欢战火纷飞。
宋仁宗站在自已的立场上,将大宋的繁华自由展现出来,曹操果然是动心了。
身为一代枭雄,曹操的梦想本来就是读书精舍,逍遥一生。
诗人性情、喜好读书的他,一听说大宋优待读书人,社会风气宽松,不禁心存向往。
营帐之中,曹操正与杨修一起吟诵诗赋,看着光幕上的文字,当即发出消息询问:
“宋仁宗,
你大宋可有技女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