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影响孩子一生的十句话 > 第6章 理财篇(第1页)

第6章 理财篇(第1页)

习惯34:把钱花在刀刃上

关键词——节俭frugality

俭则足用,俭则寡求,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从古至今,人们都崇尚节俭,同样节俭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个从小要养成的好习惯。让孩子学会节俭是对创造财富的劳动者的尊重,也是对用自己血汗钱购买物品的父母的尊敬。不仅使家里的各种东西充分发挥作用,而且有利于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地提高,因此对孩子来说,养成节俭的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生活中,大部分的孩子手中的钱主要来源于父母,从根本上来看造成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奢侈浪费现象的原因,是父母对孩子消费习惯地约束不力。也许,这些孩子的父母没有告诉他们,要把钱花在“刀刃”上。

小涛是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由于家庭条件不错,所以父母对孩子的零花钱管理得非常宽松,这让他从小养成了花钱无度的习惯。每次上街,只要喜欢的东西小涛就往家里搬,一个月要问父母要好几次零花钱。但究竟花了多少钱,它们都用在了什么地方,小涛自己也说不清楚。“花钱无度”的孩子对金钱没有具体的概念,手里有钱就花掉,花完就伸手向家长要,全然不知道所买的东西究竟实用与否,父母的疼爱使小涛不知道节俭生活。

有钱的家庭,往往无法处理好钱的问题。这样会让孩子产生奢侈浪费的生活习惯,孩子往往会诉诸极端手段以求解决对金钱的渴望,不能学会节俭;在一些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有的父母“打肿脸充胖子”,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吃好、穿好、兜里有钱。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孩子往往不知道父母的钱是从哪里挣来的,并对父母给予的零花钱抱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父母们当然可以为孩子创造条件,但却必须要让孩子懂得劳动和收获之间的关系。与其在零花钱上满足孩子,倒不如鼓励孩子利用假期时间去参加公益劳动或者勤工俭学,体会劳动的艰辛和父母挣钱的不易。当家长带领孩子参观自己工作的场所,特别是体力劳动者那些流血流汗的挣钱场所,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家长地劳动会给孩子的幼小心灵产生一种惊心动魄的震撼效果。所有的辛劳,会在孩子所触摸到的世界里得到补偿:那就是孩子会更热爱你的工作,热爱你的生活,热爱你所带来的财富,并和你一起携手,去赢得有限的人生。

◎找到生活中的“刀刃”

如果说“把钱花在刀刃上”是一种节俭、是一种正确的消费观念、是一种正确的经济意识,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孩子都不知道,什么才是“刀刃”。在传统地家庭教育中,是不愿意让孩子接触金钱的,认为孩子过早持币思想会受到铜臭气的不良影响;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避讳谈钱,这些防范反而导致孩子从小缺乏经济意识,懂事以后反而会出盲目消费、不会理财的现象。家长一定要知道,孩子不可能不与钱打交道,试图给孩子创造一个纯而又纯的不消费环境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每个家长都有必要适当地注意增强孩子的经济意识。从小培养孩子的经济头脑,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有利。让他们从实际中体会如何将金钱合理运用,给他们适度的空间。

在比利时,常听到孩子们说“我还没有攒够钱,不能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我的钱要等到商品降价时才能用”之类的话,因为他们知道,父母在给零花钱方面是绝不会迁就他们的。孩子们要想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必须一点一点地慢慢积攒。当然,如果孩子攒的钱还不够,而他又确实想尽快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可以先向家长借,然后再用以后的零花钱慢慢偿还。这样,孩子们在买东西前就会再三权衡自己最需要什么,由此学会选择并意识到自己不可能拥有所有喜欢的东西。

因为国情的不同,所以中国儿童的观念和西方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如何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养成正确的理财观念,学会用钱的同时又不被金钱所束缚,对家长来说是一门教育孩子的学问。

【父母应该做的事】

1。让孩子真正拥有钱。绝大多数孩子都能从父母那里得到零用钱,逢年过节还能得到红包,可是父母通常会用“爸妈替你存下来”的借口收回去。这种做法会造成孩子一拿到钱就赶快花掉的坏习惯,因为他们认为存下来只会被大人没收。

2。把支配权交给孩子。多数父母让孩子拥有存款却完全不给他们支配权,孩子要买什么父母认为没有用便会对孩子地购买行为极力阻止,因而留下不好的沟通经验。因此,家长要把支配权交给孩子,但可以给出一些建议由孩子自行评估。

3。让孩子花自己的钱。孩子有零用钱之后就要让他学习如何花自己的钱,这样才会懂得珍惜金钱。可以和孩子协商:学费、教材费或是全家一起的花费由父母出钱,买玩具、出游时的纪念品、朋友的生日礼物等由孩子自己付钱。

◎与金钱的最佳拍档

大家都知道,孩子的零花钱多来源于家长,所以在给孩子零花钱时,决不能盲目地满足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并不就是爱地表现。只要孩子在社会上独立生存,就必然要与钱打交道。所以当孩子手里有了钱,父母就应该指导孩子如何使用这些钱,教孩子学会用钱理智消费,让孩子成为与金钱的最佳拍档。

要训练孩子有计划地使用钱,父母最好是和他一起制订出一个消费计划。让孩子自己去订计划,父母不必直接干预,但要对孩子的计划进行监督、检查。这样,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才能养成好习惯,懂得预算,懂得把钱花的最适宜。要教育孩子根据需要计划购物,告诫其用好每一件东西。买东西是为了使用,这是不言而喻的。没有用的东西坚决不能买,应当作为家庭的一条规矩。其实零花钱的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正确地运用零花钱,让它能真正派上用场,满足孩子真正所需。

花钱就是一种投入,让孩子明白花钱是将自己的方方面面认真打点,做位“会花钱”的小主人,在不放弃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花最少的钱,获得更多的享受”;教孩子杜绝“买闲”观念,闲置消费就是最大的浪费,将钱花在对自己最有利的地方,也将钱的价值真正的体现出来。

赵女士的女儿今年七岁半,从来没自己单独花过一分钱,对这方面,赵女士管得比较严格,她不希望女儿过早地自己去消费。需要什么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赵女士会带女儿一起去买,学校要交什么费用,用纸包好,她自己写上名字,第二天交给老师即可。带她去超市,每次只准挑选一样东西,从小到现在,已经成了习惯,从不胡乱要东西。赵女士平时喜欢带着她一起去购物,教她怎么挑选,怎么花钱,如何将钱花在合适的地方,要学会节约父母的血汗钱,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等到了一定年龄,赵女士想会给她一些零花钱的,让她学会如何合理支配。如果别的孩子都有零花钱,而她没有,这样会使她产生自卑感。但是,给的数目要适当,否则只会让她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

有句话说得好:再富不能富孩子,可以让孩子有零花钱,但一定要让他们懂得如何将钱用在刀刃上。不要让他们成为钱的奴隶,而让钱成为他们的“拍档”。今天我国的教育体制已不能跟上全球变革和技术创新的步伐。我们不仅要教育孩子在学术上的技能,也要教育他们理财的技能。这不仅是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而且是生活得更美好所必须具备的技能。

【父母应该做的事】

1。父母带孩子购物时教他们学会讨价还价,让他们做到能省的钱一定要省,要买的商品一定要了解它的质量、性能等多方面,是不是适合自己使用。

2。合理开支孩子自己的日常消费,就是每天必需的日常支出,孩子每天要在外面吃午饭,如果每天节省下几元钱,一年下来就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数目,也许平时你根本不在乎l元、2元钱,但要有积少成多的概念。

★育子必读——节俭故事

美国有一个亿万富翁,他虽然腰缠万贯,但非常节俭。他经常去公司附近的一个餐馆吃便餐。每次吃完饭后,他都会留下l元钱的小费给服务生。

这名服务生原本以为富翁出手阔绰,自己可以得到很多的小费。所以每次总是抢着为富翁服务,既热忱又周到。可是富翁每一次用餐后,总是不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却把自己的钱袋子捂得紧紧的,只给服务生l元小费。服务生越来越失望。

终于有一次,服务生忍不住了。这一天,富翁又来用餐,餐后他还是给了服务生1元小费。服务生看着手里的l元小费,抱怨道:“假如我像你这么富有,我不会这么吝惜,只给l元小费。”

富翁答道:“正因为这样,我才如此富有。也正因为这样,你才会是一个服务生。”

孩子,我要对你说

1。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2。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若是过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类才能的祸害。

3。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4。小钱不知省,大钱将滥花。

习惯35:把多余的钱放进银行

关键词——储蓄deposit

在当代社会里,教给你的孩子一些的科学理财方法是每位父母不同推卸的责任。每个家长不应仅仅满足于孩子对钱的了解认识,还要以实践来培养孩子在生活中的理财能力。培养理财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教你的孩子养成储蓄的好习惯,言外之意也就是要让你的孩子学会把多余的钱放进银行。

这个话题说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是对于孩子来说,银行是“可怕”的。孩子们认为,银行会把原本属于他们的钱都给“吞掉”,而且当他们了解到自己拿出来的那张钞票已经不再是当时存入的的同一张时,他们这种可怕的感觉尤甚。

因此,作为家长不但要克服孩子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更应该从本质上向孩子说明将钱存入银行的好处。比如,它能使孩子充分理解钱并不是随便就可以从银行里领出来的,而是必须先挣来把它存到银行里去,然后才能取出来,而且还会得到多出原来存入的钱的利息。为了鼓励孩子进行储蓄,把多余的钱存入银行,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去银行存钱,并以孩子的名义开一个户头。当孩子在铅印的存单或存折上见到自己的名字时,会使他们感到自己长大了,变得重要了。每个家长要想将自己的孩子培养称为一个超级储蓄者,就必须要给孩子一个让他们满意地存款理由,并且要不断地激发孩子们地兴趣,对他们地努力给予回报。除此之外,家长们要想确保孩子储蓄成功,还要建立一个轻松的储蓄机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