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万能写作素材大全 > 第十五章 永乐朝时期于谦(第1页)

第十五章 永乐朝时期于谦(第1页)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一个为大明续命二百年的贤臣。

于谦出身于浙江钱塘(今杭州),其家族可以算是官宦世家。

-曾祖父:于九思在元朝时担任杭州路大总管,这是一个掌管地方重要政务的官职,负责管理杭州路的民政、财政、司法等事务,可见其家族在元朝就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

-祖父:于文明在明朝洪武年间任礼部主事。礼部是明朝重要的中央机构,主管朝廷的重要典礼、科举考试、接待外宾等事务。主事作为礼部的中级官员,负责处理具体事务和公文,对于家族在明朝官场的延续起到重要作用。

-父亲:虽然于彦昭一生未仕,但家族前两代人的为官经历,为于谦的成长营造了浓厚的政治氛围和文化环境。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于谦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对官场规则、政治事务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他日后的仕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妻子:董氏,她也出身于官宦世家。

——————

在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参加科举考试,并成功考中进士。

注:明成祖朱棣五征漠北是从永乐八年(1410年)到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而于谦在永乐十九年才入仕为官,目前并没有明确史料记载于谦跟随朱棣北征。

于谦的文学作品以诗歌为主,还有一些奏疏、书信等:

诗歌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人以石灰自喻,通过描写石灰的开采、烧制过程,表达了自己坚守清白、不怕牺牲的高尚品格。

-《咏煤炭》:“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此诗借煤炭燃烧自己、温暖苍生的特点,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甘愿为国家、为百姓奉献一切的志向。

-《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该诗描述了诗人对书籍的热爱,以及读书给他带来的乐趣和启发,体现了他高雅的志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岳忠武王祠》:“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黄叶古祠寒雨积,青山荒冢白云多。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诗人通过凭吊岳飞祠,表达了对岳飞这位民族英雄的敬仰和惋惜之情,同时也对南宋朝廷的昏庸和奸臣的卖国行径进行了批判。

其他作品

-《节庵诗文稿》:是于谦的诗文集,收录了他的众多诗歌、散文等作品,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情感。

-奏疏:如《议处牧马事宜疏》《乞收兑军余盐疏》等,这些奏疏内容涉及明朝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体现了于谦作为大臣的责任感和治国理政的才能。

-书信:于谦在书信中也展现了其文学素养和人格魅力,如《与商辂书》,信中表达了他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和对友人的期望。

——————

于谦在永乐朝时间并不算久,官职变化也没太多。

考中进士后,于谦便被任命为山西道监察御史。

在担任监察御史期间,于谦恪尽职守,公正无私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他积极参与朝廷的各项监察工作,深入调查官员的违法违纪行为,无论是面对位高权重的大臣,还是普通的小吏,只要发现有违法乱纪的行为,他都会坚决予以弹劾,毫不留情。

例如,在一次巡视中,于谦发现一位地方官员在征收赋税过程中,存在私自加征、中饱私囊的行为,严重损害了百姓的利益。

于谦立即对此事展开深入调查,收集了大量确凿的证据,随后向上级部门提交了弹劾奏章,详细阐述了该官员的违法事实和恶劣影响。

最终,这位违法官员受到了应有的惩处,当地的赋税征收秩序也得到了有效整顿。

于谦的这一举措,不仅赢得了百姓的赞誉和爱戴,也让其他官员对他敬畏有加,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为维护官场的清正廉洁做出了积极贡献。

由于于谦在担任监察御史期间表现出色,他的才华和品德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和赞赏,也为他日后的仕途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喜欢明朝写作素材大全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明朝写作素材大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