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对青云镇无比向往的修士,如今竟变得态度复杂。
他们一边对那位小院的无上威势心存敬畏,一边又隐隐抱怨王烛“太过无情”。
有些人甚至口口声声痛斥,责骂他坐拥无上能力,却让天下人陷于水火。
青云镇中,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毕竟这里的一草一木依然在王烛的庇佑下,没有任何邪祟或外敌胆敢肆虐。
可随着神朝方面接连有人赶来哭诉、寻衅,乃至更多被挑动情绪的修士加入口诛笔伐,镇上空气也变得紧张起来。
“那位先生为何不救人?”
“姬战天临死前发出的怒吼,分明是在向他求救啊!”
“唉,听说那位先生只要出一掌就能平定一切,他却不肯出手,这和见死不救有什么区别?”
此类风言风语不断在街头巷尾回荡,更有甚者在酒铺或广场上公然破口大骂,还层层拔高道德制高点:
“莫非他打算当这天下的主宰,却视众生为棋子?”
渐渐地,连五大圣主都感到暗暗棘手。
不是他们懒得驱赶那些喧闹者,而是在舆论愈演愈烈的大势下,他们若一味动用武力镇压,只会让更多人认为“王烛不但冷血,还要强行封口”。
因此只能强行忍耐,想尽办法安抚劝离,结果却被嘲讽“助纣为虐”。
清环则在这段日子里看在眼里,心急如焚。
她实在没想到世人态度转变如此之快。
那些原本将王烛奉为“天辰界灯塔”的百姓,如今却无比怨恨。
他们不顾事实真假,只想要一个宣泄情绪的对象,将一切苦难、哀恸、恨意全部推在王烛头上。
“他们怎么能这样?师父明明什么也没做,为何都要来怪他?”清环站在镇外的竹林边,看着远处越聚越多的生面孔,一个个提着兵刃或法器,情绪激昂地冲向青云镇的门口,口中高喊着“要给神朝皇主一个交代!”、“别让冷血之人逍遥!”诸如此类的口号,心里一阵堵闷,说不出的酸楚。
她曾对这个天下抱有善念,尽力帮别人解决难关,甚至不惜四处奔走剿灭万魂殿与骨殿余孽,清除那些血池之祸,也曾出手救助无数受难者。
可如今,这些受助者中就有人站出来,对着青云镇破口大骂:
“我们死了那么多人,先生却无动于衷——他为什么还要躲在镇里?”
清环很想反驳:
“姬战天的死,根本不是师父造成!那是他自已选择交战!那是他决定要守护他的皇朝威名,要向未知之敌挑战!谁都没强迫他去送死!”
然而,一切话语都被对方一句“你师父若救,姬神主就不会死”给驳回了。
仿佛在众人眼里,只要“你能做”,那么“不做”就等同“原罪”,理应受到千夫所指。
这场舆论风暴越卷越大。
很多曾经对青云镇毕恭毕敬的修士势力,这会儿竟私下串联起来,扬言要明确质问王烛:
“姬战天临死前都在向你求援,你却无动于衷?”
也有人以“天辰界苍生”的名义,要求王烛“必须有个说法”。
种种道德捆绑,把怒火、美化了的悲壮、以及人性中最阴暗的迁怒心理搅在一起,爆发成了惊人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