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君请随老头子来。”
老人带着赵玄意和孙儿往里走了不到一里地,外头虞国士兵就追上来了。
“地上有新鲜的脚印,他才刚离开不久,跑不远的,追!”
看着地上的脚印,虞国士兵不疑有他,沿着脚印一步一步走进老人设下的圈套。
赵玄意放开马儿,抱着小女孩和老人、狗儿躲在大树上,就见几名虞国士兵沿着他们的脚印追了进去。
老人笑道:“那大虫虽被我伤了,但此物血性也大,必定会把他们当成我来报复,若想走出来,恐怕要费一番功夫。”
果不其然,几名士兵刚踏进那地方,那受伤的大虫就冲了出来。
马儿首先意识到危险,扬蹄嘶鸣,狂躁不安。还没等那几人搞清楚状况,那大虫就一跃而起来,咬断了其中一人的脖子。
“先离开这儿。”
眼见那几个虞国士兵怕是不会那么快解决掉大虫,便是能把大虫杀了,估计也是一身伤,没工夫再追来。
赵玄意不想在此浪费时间,趁着那边打斗的功夫,从树上爬下来,寻到他的马,四人从密林里出来。
外头逃命的百姓已经被冲散,幸运的是小女孩的娘亲安全逃脱,此时正在路边焦急等待。
见到赵玄意怀中的孩子,女人眼圈一红,上来就“扑通”跪下来磕头:“多谢郎君,多谢郎君。”
“娘子快起来。”赵玄意下马,把小女孩还给她。
女人一把搂过孩子,喜极而泣。
赵玄意轻叹,都是苦命人,也得亏她和孩子都平安相聚,也算没有辜负为救他们而死的亲人。
见她带着两个孩子不容易,便把身上的干粮给了小女孩,劝道:“娘子便带着孩子先在城里等着,等到战事平息了,再回去。”
“快,谢过先生救命之恩。”
女人点头答应,拉过孩子叫她跪下来谢恩,赵玄意忙把孩子扶起来,“无需多礼,走吧,我带你们进城。”
一群人来到城门下,却不想守城的士兵不让逃难的百姓进去,在城墙上厉声道:“眼下城中戒严,任何人都不许进城。”
两军交战,双方都派出探子乔装成百姓打探消息,士兵们谨慎一点也无可厚非,赵玄意理解他们的难处,但若是不管,这些百姓无处可去,说不定今晚就让虞国士兵给杀了。
他拱手道:“他们是城外的百姓,虞国人抢了他们的村子,眼下城外时不时有虞国士兵进犯,百姓们无家可归,性命也无法保障,还请校尉看在同是东越子民的份上,开门放他们进去。”
守城士兵见他骑着马,谈吐气质有别于逃难的百姓,不禁狐疑:“你是谁?又如何保证这些人里面没有虞国探子?”
赵玄意无法保证,他也是第一次来烟州。
方才那老人忙站出来:“老头子是崔家村的,我可以保证,这些都是我们村和附近村的,大家都认识,我们都能说一口烟州土话,不是什么虞国探子,还请校尉明察。”
通过口音来区分是否烟州百姓,这倒是不错的办法。赵玄意不是本地人没办法区分,但守城的士兵定有人能区分出来。
“校尉派人检验他们的烟州口音,一开口便能区分。”
那守城的士兵也是烟州儿郎,心中也不忍见乡亲被虞国人杀害,略思忖片刻便说:“容我去禀报将军。”
赵玄意心一松,“多谢校尉。”
没多久,城门从里打开,一群手持长枪的士兵列队守在城门口,当真一一检查逃难百姓的口音。
赵玄意在队伍的最后,还没轮到他,就听到一个充满惊喜的声音响起:“赵长史,果然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