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二年,二月,后将军袁术再起刀兵,命令扬威将军孙策,率领两万兵马攻打庐江。
上一次孙策攻打庐江未果,但这一次,尽管依然是庐江太守陆康坐镇皖县,但城中的世家却没有上一次的信心,许多都充满了担忧。
陆康在庐江的威望是非常高的,可是他年事已高,都七十岁了。
更重要的是,豫章的刘备、刘繇已经被袁术击败,逃往荆州,庐江再也没有援军,皖县也是一座孤城。
在这种情况下,又能守多长时间呢?
大汉天子刘协,派太常马日磾来寿春劝解,希望袁术能够罢兵。
当然还有一层意思,是讨要传国玉玺。
但袁术岂会听朝廷的意见?
如今朝堂被袁绍把持,袁术更不会听从了,自从袁绍和他争夺豫州开始,兄弟二人就已经反目。
不过大汉其他地方倒是出现了太平。
连诸侯都不太关注的益州,也暂息了刀兵。
内部的叛乱已经平定,汉中险关重重,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攻下的,刘璋命令庞羲撤兵。
当时刘璋攻打汉中,也只是为了表明一个强硬的态度。
现在张任守在剑阁,严颜守在葭萌关,黄权守在江州,赵韪守在朐忍。
整个益州固若金汤,刘璋需要大力发展,休养生息,内施仁政,使百姓安居乐业,同时秣马厉兵,以抗外面的各路诸侯。
开疆拓土,刘璋没有魄力,但父亲刘焉给他留的基业,他必须要守住。
洛阳的发展趋势非常好,开春之后,当初到各地避难的世家陆续又搬了回来,人口逐渐增长,荒废的土地也开始进行播种。
那些无主的土地,暂时收为国有,司隶校尉府统一管理,播种。
这个时代,土地本质上的私有,是无法改变的,公孙续在幽州、并州、青州等地,包括曹操屠城后徐州的彭城、下邳,由于人口太少,大量的闲置土地当时只能采取屯田的方式,但后来也都渐渐的封赏了出去。
这个时代所说的赏金,以及官员的俸禄,并不是金银,也不一定是流通的五铢钱,大多数都是粮食和土地。
商人为了便于交易,比较重视五铢钱,可是那些将领和官员,看中的还是粮食和土地,因为他们要养活很多人。
世家子弟有家族,寒门子弟需要重振家族,粮食和土地才是硬头货。
那么,洛阳周围的闲置土地也一样,现在只不过是司隶校尉府代管,将来立功受赏的将领、官员,还要进行适当的封赏。
在这一方面,任何一个诸侯,包括公孙续在内,都不敢吝啬。
什么造福百姓?这些都是附带的。
最主要的就是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封妻荫子。
好在经过一个乱世之后,以前的勋爵,肯定要重新洗牌,立不了新功,就别想当贵族,等着慢慢沦为寒门,显赫的地位自然会被其他家族取代。
这种更替,也是一个动力。
经过了新年,客商比年前少了许多,因为他们需要在其他地方走动,让货物流通。
公孙续非常注重商业,致使手工作坊也发展迅速,提升了工匠的地位,各种农具在不断的改进。
作为后世人,尽管知道火药的成分,但是以这个时代的工业程度,还制造不出来,公孙续也不瞎琢磨。
但是冶炼技术在这个时代发展非常迅速,只要你舍得投资,就能炼出好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