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孝,袁术虽然为人有些狂傲,颇多游侠气息,可并非愚笨,而他麾下,也有杨弘、阎象等智谋之士,私藏玉玺倒有可能,但称帝,恐怕不会吧!”
荀攸当初在洛阳做过黄门侍郎,及大将军何进府的幕僚,与袁术接触的比较多。
“公达,你还是低估了传国玉玺对袁术的诱惑力,这天下,也唯有主公和那孙策,能够做到如此坦然。当然,孙策只是没有办法,从而看清楚了传国玉玺留在他们孙家的弊端,主公则是真正的看清楚了传国玉玺的本质,它只是一块石头,霸业能否成功,靠的是实力!”
“奉孝言之有理!”片刻之后,荀攸点了点头。
的确,细思之后,在传国玉玺的诱惑力面前,袁术是真的什么事都可能做出。
“主公,如今陶谦被封徐州牧、溧阳侯,并拜安东将军,风光无限,属下以为,他有可能会拦截传国玉玺!”郭嘉又说道。
“陶谦拦截?”
公孙续想了想,从条件上来说,这是具备的,因为他离得是最近的。
至于说与袁术是盟友,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人家刚刚表示忠于汉室,拦截传国玉玺,占着大义的名分。
历史上对陶谦的评价,公孙续也很清楚。
再被封为徐州牧之前,绝对是大汉的栋梁,文武双全,也是赫赫有名的一方诸侯。
但自从当了徐州牧之后,便开始变得骄傲自大,也开始昏庸。
亲近了一些小人,将一直对他帮助很大,且忠于他的两个人赵昱和王朗逐渐疏远。
三让徐州于刘备,赢得老好人的称号,实则是无奈,或者说转移矛盾。
因为他清楚,像徐州这样的四战之地,一个外来的刘备,怎么镇得住?
这个时候的陶谦刚刚被封了侯,有些飘飘然,拦截传国玉玺的事,还真做的出来。
“主公,奉孝所言甚是,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机会!”荀攸也想清楚了,脸上露出了兴奋的表情。
“陶谦若拦截传国玉玺,至少要出动五万兵马,甚至更多,那曹操也会动心啊!”辛毗说道。
“曹操刚与陶谦结盟,而且陶谦也占着大义的名分,出兵徐州,至少文若不会同意!”郭嘉说道。
“那我们现在出兵也会失了大义……”辛毗有些担忧地说。
曹操和袁绍肯定不愿意看着公孙续夺取徐州,自然会联合起来。
不过现在以公孙续的实力,倒也不用过多考虑大义,甚至是曹操与袁绍的联合。
“若是我们的兵马进入琅琊,陶谦无法阻挡,会不会将徐州让与曹操?”
公孙续想起了历史上陶谦三让徐州于刘备的事。
刘备当时不敢接,因为这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可现在的曹操不一样。
他有的是兵,缺的是粮。
而徐州正好有粮。
众人又都思索起来。
片刻之后,郭嘉向公孙续行了一礼。
“主公所言甚是,是属下思虑不周,如此一来,可能会给曹操办了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