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不禁莞尔:"这椅子虽说价格不菲,但对地主来说不过是小事一桩。若是让人知道买了仿品,那可真是颜面尽失。"
说到这里,他恍然大悟,"雄英,你说得在理。"
朱雄英转向蓝斌:"表舅,当初创办这商铺和工坊,您的本意是什么?"
蓝斌答道:"臣曾向陛下进言两条腿走路之策。设立工坊,为的是证明工商之路大有可为,既能为朝廷开源,又能让百姓增收。"
朱雄英双眼一亮:"这些仿品工坊不也在招工吗?他们同样在为百姓创造生计,与表舅您的初衷不谋而合。"
蓝斌追问:"那朝廷增收一事又该如何?"
朱雄英嘿嘿一笑:"他们开设工坊商铺,自然要向朝廷缴税。若是安分守已,按时纳税,便也罢了。"
若敢偷税漏税,那就依大明律顶格处置,罚他倾家荡产,责打板子,流放充军,一样不少!"
听到这里,蓝斌和朱元璋都忍俊不禁。朱元璋赞道:"好大孙,妙啊!这些人自以为精明,却被你这一番计策玩弄于股掌之中。"
朱雄英正色道:"皇爷爷,孙儿还有一层考虑。创立工坊的初衷,不就是让这舒适的椅子能让更多人享用吗?"
"这更多人,不该仅限于地主缙绅,也该包括那些收入较低的百姓。"
他胸有成竹地分析道:"皇爷爷想想,大明疆域何其辽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要把孝椅推广到每个角落,谈何容易?"
"我们的孝椅选材精良,工艺繁复,成本自然不菲,普通百姓想买一把,恐怕要倾其所有。"
"可这些仿品不同,价格只有我们的一半,甚至更低,这样一来,更多的百姓才有机会享受到这种舒适的椅子,改善他们的生活。"
朱元璋微微点头,若有所思。朱雄英接着说:"再看那些敢于仿造孝椅的人,他们必然知晓孝椅商铺非同寻常。"
"若只是普通商贾,哪有这般胆量?况且他们不敢用孝椅的名号,而是改头换面,另起名目贩卖,可见心中是有所顾忌的。"
听到这儿,朱元璋眼神陡然变得锐利,重重拍案,沉声道:"哼,这些仿造孝椅之人背后,必然有朝中大员撑腰!"
蓝斌闻言恍然大悟,不禁对朱雄英的敏锐洞察暗暗称奇。
朱雄英趁热打铁道:"皇爷爷不必动怒。此等事原本就是司空见惯,人心总是向利的。"
"只要他们老实纳税,倒也不必深究,他们心中或许还会感念皇爷爷的恩德。若是不识抬举,连税都不肯交,那就休怪皇爷爷不讲情面了。"
朱元璋缓缓颔首:"大孙考虑得周到。咱改日寻个机会,与那些老兄弟提点一二,望他们莫要辜负了咱的一番心意。"
说到这里,他眼中掠过一丝寒芒。继而又看着朱雄英,神色欣慰:"大孙这番见解,着实令咱刮目相看。就依你所言。"
沉吟片刻,朱元璋又道:"大孙,眼下孝椅销量下滑,你既分析出了缘由,可有什么解决之策?"
朱雄英挠了挠头:"孙儿倒是一时想不出什么好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