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重生明朝蓝玉的 > 第1章 什么咱家要被夷三族(第1页)

第1章 什么咱家要被夷三族(第1页)

蓝斌猛地睁开眼睛,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陌生的天花板。厚重的红木横梁上雕刻着精致的云纹图案。

阳光透过窗棂的花纹洒在身上,他下意识地伸手去摸索手机。手掌触及的却是柔软的锦被。

这不是他的出租屋,那个狭小逼仄的空间连个像样的窗户都没有。蓝斌努力回想着昨晚发生的事。

他还记得自已在公司加班改bug的场景。作为一名996起步的程序员,这样的生活他已经习惯了。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让他的身体早已不堪重负。但在这个内卷的时代,他不敢辞职,不敢摆烂。为了保住这份高薪的工作,他只能当一个勤勤恳恳的"牛马",拼命地和其他同事竞争。

记得那一周的任务格外繁重。领导下了死命令,所有bug必须在下周一之前修复完毕,绝不能耽误程序的正常上线。连续五天,每天工作到凌晨。终于在周五晚上,只剩下最后一个bug需要解决。

蓝斌本想着一定要在周六搞定,好给自已留出一个完整的周日休息。但这个顽固的bug比想象中还要棘手。调试、排查、修改,周六的时间一分一秒流逝。

转眼已是周日凌晨两点。眼前的代码开始模糊,他记得自已揉了揉酸痛的太阳穴。然后就是一阵天旋地转,眼前陷入无尽的黑暗。

"这里是。。。。。。"蓝斌环顾四周,红木雕花的床榻、青瓷茶具、绣着祥云的屏风。

一股陌生又熟悉的记忆如潮水般涌入脑海,纷繁复杂的画面在眼前闪现。他静下心来,仔细梳理着这些杂乱的记忆碎片,原主的身世和生平渐渐在脑海中清晰起来。

他是蓝玉的独子蓝斌,生于勋贵之家,是父亲蓝玉三十岁时才得的独子。在那个十五六岁就成亲的时代,这般年纪才得子,已是老来得子了。

生母是父亲的正室夫人,为人温柔贤淑。府中胡氏原是父亲宠妾,得母亲照拂,感恩戴德,视母亲如同姐姐。胡氏所生的女儿蓝瑛比他小一岁,因两位母亲和睦,兄妹俩从小一处玩闹,感情甚笃。

不料母亲在他六岁时便撒手人寰,留给他的只有些许模糊的记忆。父亲念及蓝府不可一日无主持中馈之人,又想到胡氏待先夫人恭敬,两人感情甚好,便将她扶正。

蓝瑛虽是同父异母的妹妹,却早慧懂事,深知兄长丧母之痛。她虽比蓝斌小一岁,却总像个小大人似的处处照看着这个兄长。每每他闯下祸事,妹妹总是心疼地替他开脱:"哥哥自幼丧母,这些年来过得苦,才让他变得这般。"这种出自关爱却不无纵容的维护,反倒让他愈发恣意妄为。

胡氏念及先夫人的恩情,对蓝斌格外用心。并且深知蓝斌并非自已亲生,若是严厉管教反会落人口实,说她苛待先夫人遗子。是以每每他在府中闹出笑话,胡氏也只是轻轻掩饰过去。一来是疼惜,二来是顾虑,久而久之,这般纵容更助长了他的霸道性子。

父亲蓝玉常年征战在外,立下赫赫战功。三十岁才得这么个独子,自然是视若珍宝。虽说蓝玉对这个老来子宠爱有加,但军人的性格让他表达感情的方式格外生硬。每次见面,除了例行询问几句功课,就是让管家送些金银古玩。这样的父子关系,与其说是亲密,不如说是生分。

蓝斌虽然年幼,却也隐约感觉到父亲那种不知该如何与儿子相处的尴尬。也正是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让蓝斌愈发叛逆。他开始用各种出格的行为引起父亲的注意,却不知这些行为只会让父亲更加烦恼。毕竟,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大将军,又怎会懂得如何教育一个孩子?

蓝玉本就性情跋扈,目中无人。这般家风耳濡目染,再加上从小娇生惯养,蓝斌的性子自然也养得桀骜不驯。十一岁的年纪,正是童稚顽劣之时,加上府中上下都宠着这个侯爷的老来子,更是无人能管得住他。

蓝斌缓缓坐起身,喃喃自语道:"这里是蓝府?我竟成了蓝玉的儿子蓝斌?"话音未落,一阵恐惧已然袭上心头。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他对蓝玉的结局再清楚不过。

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经过严刑鞫讯,狱词称蓝玉与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筦伯何荣,以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人密谋造反,欲趁朱元璋藉田之际发动叛乱。

朱元璋震怒,下令族诛蓝玉等人,并大肆株连。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两万人之众。不仅如此,朱元璋更是手诏天下,将此事编撰成《逆臣录》。其中记载的叛逆之臣,竟有一公、十三侯、二伯之多。

想到这里,蓝斌只觉呼吸愈发困难。穿越大明,死而复生,迎接他的却是这样一个噩耗——蓝家将在十二年后被夷三族。但所幸还有十二年的时间,这便是他唯一的希望。

深吸几口气,蓝斌强迫自已冷静下来。十二年,这个时间足够做出改变了。若是连这么长的时间都无法扭转蓝家的命运,那他也愧对这次穿越的机缘,死不足惜。

作为前世的程序员,工作之余酷爱研究历史的他很清楚,所谓蓝玉谋反纯属无稽之谈。

当时的蓝玉作为大明军方第一人,受封凉国公,在他的小圈子中还有十三位侯爵、两位伯爵,这样显赫的势力,若真有谋反之意,岂会毫无征兆就被锦衣卫轻易拿下?

要知道,这般庞大的军方势力,就算真要举事,也定会惊动天下,掀起滔天巨浪,怎可能不战一场就被悄无声息地剿灭?

然而蓝玉确有难辞其咎之处。他恃功而骄,行事暴戾,多次触犯朝廷律法。更为严重的是,他在皇帝面前举止失礼,渐失人臣之道,令朱元璋心生不满。

事实上,蓝玉的悲剧由来已久。从他一步步走到大明军方第一人的位置起,这个结局就已经注定。当一个武将的权势达到某个高度,就必然会引起帝王的猜忌。这是历朝历代的教训,也是无法改变的宿命。

就像唐朝的李靖,宋朝的岳飞,哪一个不是战功赫赫?可最终,李靖是郁郁而终,岳飞更是含恨而死。蓝玉的结局,不过是这个悲剧的重演罢了。区别只在于,朱元璋比其他皇帝更加果决,更加狠辣。

朱标作为太子,不仅有着至高无上的储君身份,更是才能卓绝,威望甚重。特别是对蓝玉这位舅舅,一方面以储君的威严震慑,一方面又以亲眷的身份相交,这才能压得住这位年少得志、骄横跋扈的将领。正是凭借着这种威望与血缘的双重关系,朱标才能让蓝玉对他心生敬服。

一旦太子朱标早逝,蓝玉的外甥孙朱雄英夭折,朱元璋被逼无奈就只能选择由朱允炆继承皇位,那么情况就会变得很不一样。朱允炆从小在文官集团的教导下长大,耳濡目染的都是"重文抑武"的理念,缺乏驾驭军中骄兵悍将的手段。更何况他年纪尚轻,威望不足。最关键的是,他不是太子正妻常氏所生,而常氏正是常遇春的女儿。在这些军中将领眼中,他们只会效忠于常氏所出的子嗣,怎会真心拥戴一个与军方没有半点血脉牵连的外人?尤其是蓝玉,作为常氏的亲舅舅,更是绝不会向朱允炆低头。

朱元璋也是从军中起家,深知这一点,到那时,朱元璋为了保护孙儿,为了确保皇权的稳固,必定会对以蓝玉为首的这些不受控制的武将下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