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朱高爔来到内阁根据军报,更新着沙盘敌我态势的分布情况,杨士奇、杨荣、杨溥、于谦、王斌等人看着沙盘,分析着各种情况的变换。
杨士奇说道:“如今我大军占据了胪朐河,并且将敌人分割成了两块,只要东线的敌人全部吃掉,后面的仗就好打了。”
“不然,我军远离本土作战,地形上不如瓦剌人熟悉,再加上补给的问题,很难将敌人全部吃掉。”杨荣皱着眉头继续说道:“瓦剌虽然败了几阵,但是并没有伤及根本,要是东线出事,影响全局啊。”
于谦则是说道:“张辅和柳升两位将军久经沙场,多次随太宗皇帝出征,不会有太大问题,只要歼灭东线敌人,两路合兵,沿河北上,包围三峡口,也先西面军队有李鹰将军牵制,孤立无援,凭借我军兵力和火器优势,定能大胜,一过三峡口,一马平川,直抵瓦剌腹地,则瓦剌军彻底败北,再无余力。”
王斌这时突然说出一条计策:“若是张辅将军派出一支骑兵带足干粮,直接从兀良哈旧地从侧面奔袭瓦剌,岂不是一劳永逸,这样无论东线战况成败,瓦剌老巢被袭击,必然大乱,也可以快速的赢这场仗。”
于谦则是反对的说道:“漠北的地图不全,贸然奔袭,太险了,天时、地利不在,茫茫草原一旦迷路被瓦剌游骑歼灭,军心震动,后果不敢奢想。”
就在众人讨论的时候,朱高爔坐在龙椅上,手臂撑着头,睡觉了。
粗重的呼吸声,传到了大臣们耳朵中,臣子们相互对视后,默契的低声。
。。。。。。。。。。。。。
梦中
朱高爔身处迷雾之中,突然一阵大风,将迷雾吹散,赫然出现在高山之上。
“叮,当”兵器的碰撞的声音和漫天的杀声,传入耳中,朱高爔循着声音望去,只见山下的明军正在跟瓦剌的厮杀。
“这是。。。。。漠北?”
这时朱高爔身后传来一声威严而又熟悉的声音。
“是啊,我大明的将士正在浴血奋战,70万大军,好大的气魄啊。”
朱高爔听到熟悉的声音惊讶不已,回身转头就见到了自已的父亲、大明的太宗皇帝朱棣,朱高爔瞪大双眼,看着自已的父亲。
“爹。。。。。。”
朱棣见儿子这般模样,一脚踢了过去,笑骂的说道:“臭小子,70万大军北征,你自已倒是在京城清闲啊。”
朱高爔听到自家老爹这样说,也是低声说道:“儿跟着爹一直在后方供应军需,打打防御战还行,儿没有帅才,不能亲率大军征战,万一有闪失,国家。。。。。。”
朱棣见朱高爔说个没完,挥了挥手打断道:“行了,又没怪你,你们4个兄弟有什么能耐,我还不知道?”
朱高爔无奈的笑了笑说道:“爹英明。”
朱棣见自已儿子穿着龙袍,不禁感叹,还用手比划:“当年你这么大的时候,还在军队里算账,一晃眼的时间,当了皇上,国家也治理的不错,辛苦你了。”
朱高爔听着爹说这么煽情的话,也是眼眶红润。
朱棣随即正色的说道:“如今大明70万大军北征,究竟能胜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