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屠锋和一众官员的忙碌,效果是明显的。
经过多天的磨合,两族百姓也都逐渐适应了新生活。
尤其是汉人百姓,他们进入城中后,很多有手艺的百姓,便做起了老本行。
加之府衙的大力支持,只要百姓有需求的,基本都会应允。
如百姓会织布做衣,官府就租赁织布机给百姓。
租金也并不多,等到百姓赚够钱财时,再上交府衙租金便可。
如拥有制作饴糖的百姓,府衙也会提供其原料,会制作陶艺的,官府会提供其设备。
如此一来,城内的小贩也就多了起来。
小贩多了,两族百姓也陆续的有出门。
想要购买商品,可如今的百姓身无分文。
府衙也会招募工匠和普通工人,去修缮城池房屋,建造村落,铺路建桥,或者开垦军田。
玄菟郡新建的几个作坊,也招募工人。
只要肯吃苦耐劳,自然会得到钱财。
这边,两族百姓都安定下来,而另一边,幽州边境原本难民如潮,可突然之间,难民就消失了。
申屠铮在幽州边境等了多日,却不见任何难民的身影。
无奈,申屠铮只好将此事汇报给了自家大首领。
申屠锋收到申屠铮送来的消息后,对于发生了什么事,他一清二楚。
卢植被任命为幽州刺史,这件事申屠锋也知道。
对于卢植此人,他是大汉之中,少有的能令申屠锋感到敬佩的。
卢植对大汉的忠心,是没有任何杂质的,是大汉少有的清流之一。
只不过,敬佩归敬佩,二人如今是敌人,如果在战场中相遇,申屠锋也不会留手。
卢植进入幽州之后,便用强硬的手段,命令各城官府开仓放粮,救济灾民。
并派出重兵,将幽州边境彻底封锁,禁止灾民进入草原。
如此一来,难民之潮,被卢植硬生生的截断了。
对此,申屠锋并不感到愤怒,他反而要感谢卢植。
这么久以来,他收容的汉人难民超过了二十万。
甚至就连大汉南部州郡的难民,他都收容了不下三万人。
这三万南部州郡的难民,其中有不少百姓,曾为士族制造船只。
这些百姓,对于申屠锋来说,比之金灿灿的黄金还要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