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好好活着就是爱原文 > 第4章 好好活着是一种状态(第1页)

第4章 好好活着是一种状态(第1页)

生命中的烦恼与菩提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因烦恼而获得好处,也没人因烦恼而改善自己的境遇,但烦恼却有损于人的健康和精力。

事情是这样的,就不会那样。隐在痛苦泥潭里不能自拔,只会与快乐无缘。告别痛苦的手得由你自己来挥动,享受今天盛开的玫瑰的捷径只有一条:坚决与过去分手。

在绝望处抓住快乐

一提到“乐”字,无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是竭诚欢迎,恨不得抓到自己的手下,方肯罢休。说到“苦”字,皱眉吐舌,一若不共戴天,避之唯恐不及,世俗所好,可叹!可悲!孰知乐就蕴藏在苦中。不受折磨之苦,无从得自由自在之乐。俗语有云:“不受苦中苦,难得甜上甜。”又说:“苦尽甘来。”“不受磨,不成佛。”都是说明苦中求乐,才是真乐的意义。

托尔斯泰在他的散文名篇《我的忏悔》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男人被一只老虎追赶而掉下悬崖,庆幸的是在跌落过程中他抓住了一棵生长在悬崖边的小灌木。此时,他发现头顶上,那只老虎正虎视眈眈,低头一看,悬崖底下还有一只老虎,更糟的是,两只老鼠正忙着啃咬悬着他生命的小灌木的根须。绝望中,他突然发现附近生长着一簇野草莓,伸手可及。于是,这人拽下草莓,塞进嘴里,自语道:“多甜啊!”

生命进程中,当痛苦、绝望、不幸和危难向你逼近的时候,你是否还能顾及享受一下野草莓的滋味?“苦海无边”是小农经济的哲学,“尘世永远是苦海,天堂才有永恒的快乐”是禁欲主义者的言论,苦中求乐才是快乐的真谛。

二战期间,一位名叫伊莉莎白·康黎的女士在庆祝盟军在北非获胜的那一天收到了国际部的一份电报,她的侄儿——她最爱的一个人死在战场上了。她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她决定放弃工作,远离家乡,把自己永远藏在孤独和眼泪之中。

正当她清理东西,准备辞职的时候,忽然发现了一封早年的书信,那是她侄儿在她母亲去世时写给她的。信中这样写道:“我知道你会撑过去。我永远不会忘记你曾教导我的:不论在哪里,都要勇敢地面对生活。我永远记着你的微笑,像男子汉那样,能够承受一切的微笑。”她把这封信读了一遍又一遍,似乎他就在她身边,一双炽热的眼睛望着她:你为什么不照你教导我的去做。

康黎打消了辞职的念头,一再对自己说:我应该把悲痛藏在微笑下面,继续生活,因为事情已经是这样了,我没有能力改变它,但我有能力继续生活下去。

人生是一张单程车票,一去无返。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一座15世纪的教堂的废墟上留着一行字:事情是这样的,就不会那样。隐在痛苦泥潭里不能自拔,只会与快乐无缘。告别痛苦的手得由你自己来挥动,享受今天盛开的玫瑰的捷径只有一条:坚决与过去分手。

生活原本就没有痛苦。人比动物多的,只是计较得失的智慧,以及感受痛苦的智慧。

生活原本没有痛苦

法国记录片《微观世界》中有这样的一个场景:

一只屎壳郎,推着一个粪球,在并不平坦的山路上奔走着,路上有许许多多的沙砾和土块,然而,它推的速度并不慢。

在路正前方的不远处,一根植物的刺,尖尖的,斜长在路面上,根部粗大,顶端尖锐,格外显眼。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屎壳郎偏偏奔这个方向来了,它推的那个粪球,一下子扎在了这根“巨刺”上。

然而,屎壳郎似乎并没有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困境。它正推了一会儿,不见动静。它又倒着往前顶,还是不见效。它还推走了周围的土块,试图从侧面使劲——该想的办法它都想到了。但粪球依旧深深地扎在那根刺上,没有任何出来的迹象。

我不禁为它的锲而不舍好笑,因为对于这样一只卑小而智力低微的动物来说,实在是无力解决好这么大的一个“难题”的。就在我暗自嘲笑它,并等着看它失败之后如何沮丧离去时,它突然绕到了粪球的另一面,只轻轻一顶,顽固的粪球便从那根刺里“脱身”出来。

它赢了。

没有胜利之后的欢呼,也没有冲出困境后的长吁短叹。赢了之后的屎壳郎,就像刚才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它几乎没有做任何停留,就推着粪球急匆匆地向前去了。只留下我这样的观众,在这个场景面前痴痴发呆。

也许在生活的道路上,它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场景;也许它活着,根本不需要像人一样,需要许许多多的“智慧”;也许在它的生命概念中,根本就不懂得赢输。推得过去,是生活;推不过去,也一样是生活。

由此想来,也许生活原本就没有痛苦。人比动物多的,只是计较得失的智慧,以及感受痛苦的智慧。

爱因斯坦说: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比如,人不是从1岁活到80岁,而是从80岁活到1岁,那这个世界将是一个天才的世界。

保持快乐的状态

半杯水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乐观的人认为我还有半杯水,悲观的人叹息,唉,我只剩下半杯水了。同一事物,完全在于你看待它的态度。有的人因半杯水而快乐,有的人因半杯水而悲哀,所以困惑人们的往往不是事物本身,而是看待事物的方式。

快乐纯粹是内在的,它的产生不是由于事物,而是由于人们的观点、思想和态度。肖伯纳说:如果我们可怜下去,很可能会一直感到可怜。桑兰、张海迪面戴微笑地工作和生活,有谁能说她们可怜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见到有人乐观,有人悲观。为何会这样?其实,外在的世界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个人内在的处世态度不同罢了。

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的,是我在一家卖甜圈的商店面前见到的一块招牌,上面写着:“乐观者和悲观者的差别十分微妙:乐观者看到的是甜甜圈,而悲观者看到的则是甜甜圈中间的小小空洞。”这个短短的幽默句子,透露了快乐的本质。事实上,人们眼睛见到的,往往不是事物的全貌,只看见自己想寻求的东西。乐观者和悲观者各自寻求的东西不同,因而对同样的事物,就采取两种不同的态度。

有一天,我站在一间珠宝店的柜台前,把一个放着几本书的包裹放在柜台边。当一个衣着讲究、仪表堂堂的男子进来,也开始在柜台前看珠宝时,我礼貌地将我的包裹移开,但这个人却愤怒地看着我,他说,他是个正直的人,绝对无意偷我的包裹。他觉得受到侮辱,重重地将门关上,走出这珠宝店。我感到十分惊讶,这样一个无心的动作,竟会引起他如此的愤怒。后来,我领悟到,这个人和我仿佛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但事实上世界是一样的,所以差别的是我和他对事物的看法相反而已。

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我一醒来便心情不佳,想到这一天又要在单调的例行工作中度过,便觉得这个世界是多么枯燥、乏味。当我挤在密密麻麻的车阵中,缓慢地向市中心前进时,我满腔怨气地想:为什么有那么多笨蛋也能拿到驾驶执照?他们开车不是太快就是太慢,根本没有资格在高峰时间开车,这些人驾驶执照都该吊销。后来,我和一辆大型卡车同时到达一个交叉路口,我心想:“这家伙开的是大车,他一定会直冲过去。”但就在这时,卡车司机将头伸出窗外,向我招招手,给我一个开朗、愉快的微笑。当我将车子驶离交叉路口时,我的愤怒突然完全消失,心胸豁然开朗起来。

这位卡车司机的行为,使我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但事实上,这个世界依旧,所不同的只是我们的态度。快乐是一种态度,它不分富贵贫穷,每个人都拥有一份快乐。只是有的人充分享受了快乐,有的人却没有拿出来享用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拥有快乐。

快乐是我们思想愉悦时的一种心理状态,快乐是健康与生存的必需品,快乐就在每天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享受生活,享受每天的快乐,充分地去体验、去感受生活中的一草一木。快乐的心情就像一剂良药,而破碎的心却会吞噬骨髓。你快乐了,就会好好地工作,就可以更加成功;你快乐了,就可以更健康,就可以对人宽容仁慈。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类似的小插曲,这些小插曲正是我们追求快乐的最佳方法。要活得快乐,就必须先改变自己的态度。我想,这就是快乐的真谛吧!

让我们试试看,以一种新的方式开始一天的生活:

(1)我要尽可能地快乐;

(2)我要对别人更加友善;

(3)我要每天练习微笑三次;

(4)不管发生什么事,我要尽可能地镇定明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