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明末乱世恨怎么成王 > 第11章 新皇(第1页)

第11章 新皇(第1页)

时间像抓不住的细沙,快速流逝,历史如汹涌的长河,奔腾不息。在短短数月间,大明王朝的命运就被推到了极为关键的十字路口。

那是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整个王朝仿佛被浓厚的乌云紧紧包裹,天空灰暗阴沉,沉甸甸的云层似乎随时都会砸落,把世间的一切美好都碾碎。

朱由校已被重病折磨得不成人形,生命脆弱得如同风中即将熄灭的小火苗,随时可能消逝。

更糟糕的是,他没有子嗣,皇位继承问题就像一把高悬在王朝头顶、摇摇欲坠的利刃,让所有人都胆战心惊。

八月十一日,这一天充满了凝重的气息。朱由校派人叫皇五弟信王朱由检进宫。

当朱由检走进那扇宫门,脚下的路仿佛都带着寒意,每走一步都像是踩在命运的琴弦上,发出令人不安的颤音。

朱由校躺在病床上,脸色蜡黄,眼神深陷,气息微弱得像游丝。他看着朱由检,眼神里有疲惫、无奈和一丝难以言说的期望,轻声说道:“吾弟当为尧舜。”

这简单的话在朱由检听来,却如晴天霹雳,恐惧瞬间攥住了他的心,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音颤抖地说:“陛下要是这么说,我可真是罪该万死啊!”

朱由校躺在病榻之上,气息微弱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决。他看向朱由检,目光中带着一丝复杂的神色,对于朱由检脸上那掩饰不住的害怕视若无睹,只是自顾自地开口叮嘱道:

“信王啊,朕如今身子愈发不济了。朕去之后,你定要好好对待你的皇嫂张皇后。她端庄贤淑,这些年在宫中操持,也颇为不易。莫要让她受了委屈,需给予她应有的敬重与荣宠,这也是朕对你最后的期望之一。”

朱由检赶忙点头,口中说道:“臣弟明白,皇嫂母仪天下,臣弟定当尊崇有加。”

朱由校微微顿了顿,又接着道:“还有,魏忠贤此人,虽为宦官,却在朝中经营多年。他于朕在位时,亦有诸多助力。你切不可轻信他人对他的诋毁之言,要信任他,让他继续辅佐你处理朝政之事,如此,朕方能放心。”

朱由检眉头微微一皱,脸上闪过一丝犹豫,但瞬间又恢复了恭顺的模样,回应道:“陛下之言,臣弟铭记于心。只是魏公公权势颇重,臣弟怕难以驾驭,还望陛下明示。”

朱由校轻轻摆了摆手,有气无力地说:“不必担忧,你只需以诚心待之,他自会忠心耿耿。朕已将这大明的江山托付于你,你要好好守护,莫要辜负朕的一番苦心。”

朱由检深吸一口气,再次郑重行礼:“臣弟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内心却在暗自思索着如何在这复杂的局势与人物关系中周旋,以保自身与大明的安稳。

他不敢多停留,急忙请求出宫,好像只有离开这阴森诡异的皇宫,自己慌乱的心才能得到片刻安宁。

朱由校看着身旁侍奉的太监,轻轻叹了口气,缓声道:“朕今日召见信王,见他举止有度,言辞恳切,对朕关怀备至。与他一番畅谈,朕这心中的烦闷好似也散去了不少,只觉身子也松快了些许。”

太监赶忙微微躬身,轻声回应:“陛下洪福齐天,信王殿下对陛下的敬爱亦是发自肺腑。陛下龙体安康,实乃万民之幸。”

也许,在他被病痛折磨的心里,从这个弟弟身上看到了王朝延续的希望。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二十二日申时,乾清宫内仿若被死亡的阴影所笼罩,寂静得令人胆寒。

太监宫女们皆屏气凝神,大气都不敢出。唯有朱由校那微弱的呼吸声,在这空荡荡的宫殿之中幽缓地回荡着,每一声都似重锤敲击在众人的心间,仿若死神那渐渐临近的阴森脚步,一步一步,带着无尽的压迫感。

一位小太监守在床边,眼神中满是惶恐与不安,额头的汗珠滚落却不敢抬手擦拭。此时,一位老太监轻轻走近,压低声音问道:“陛下情形如何?”小太监颤抖着双唇,几乎带着哭腔道:“公公,陛下这呼吸越来越弱,怕是……”

突然,那原本就微弱的呼吸声戛然而止,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小太监先是一愣,随后“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放声大哭起来:“陛下驾崩了!”

很快,这一噩耗如同一阵凛冽的寒风,迅速穿透宫廷的重重宫墙,传至每一个角落,进而弥漫至整个京城。

魏忠贤,这个平时在朝堂上耀武扬威的人,此刻哭得两眼红肿,可他的红肿眼睛里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担忧和恐惧。

他和他的党羽们在昏暗的密室里商量对策,密室里的烛光晃来晃去,映照着他们表情各异的脸。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