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现代企业的进程中,公司高层决策英明果敢。
郭副总申请的电脑仅两天时间就送到了办公室,效率极高。
“请问这是市场部吗?”送货及安装的技术员进门就问。
“是的。”离门口较近的孙颖回答。
“这是你们的电脑,装在哪里?”
“装在陈经理桌子上。”孙颖指了指陈嘉俊的位置。
“一共三台呢!”
“什么?三台?”张笑语尖叫起来,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那怎么放呢?”白平有点疑惑。
陈家俊想了想,文字编辑排版、图形设计上得靠张笑语;孙颖的档案整理、分类也离不开电脑;自己每天都要做不同的方案,自然也离不开电脑;至于白平,以后更多工作是外出做市场调研,暂时不是特别需要电脑。
“我的桌子上放一台,孙颖桌子上放一台,张笑语桌子上放一台,平时张笑语和白平共用。”陈嘉俊根据分工内容做出了安排。
领导安排的,自有道理,白平也不敢有什么意见。
每个人都笑容满面地抚摸着崭新的电脑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
白平小心翼翼地问正在安装系统的技术员:“老师,每台电脑多少钱?”
“咱买的都是品牌商用机,配置当前最高的,每台元。”
“多少?”白平惊讶得嘴巴都合不上了。
当时的电脑真的贵,商家自然也很赚钱。
据说有商家从北京中关村批发回来一公斤左右的电子元器件,零卖出去,能赚好几万呢。
做品牌电脑分销的,厂家一发货,都不够各地市的渠道商抢的,需求量太大了,科技产品利润惊人,市场前景没得说。
陈嘉俊为公司不计成本的大手笔感到自豪。
有了电脑,市场部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任务经常提前完成或超额完成。
后来因办公自动化、无纸化办公需求,公司几乎每个科室都陆陆续续配上了电脑。
有意思的是,自从电脑在公司各个部门普及后,最高兴和最不高兴的都是文印室的赵洁和李勇。
高兴的是文印室工作量减轻了,不高兴的是文印室没有了工作量,存在感就变低了,离分流、调整可能就不远了。
打字员作为时代的产物,实际上就是工具人,学历都不太高,参加过打字培训就可以上岗,他们不会校对,更不会编辑,打字的时候还得有人坐在旁边指导,要不然很多连笔字他们都看不懂,相当费人工,效率低下。
陈家俊经常去文印室打印文件和各种方案,赵洁那白得晃眼的皮肤没有一点瑕疵,一头大波浪散发出成熟的魅力,身上好闻的香水味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位衣服华贵,气质高雅的女人竟然只是如此普通的打字员,两者怎么也画不上等号。
每次看到陈家俊来打字,她都两眼放光,热情洋溢:“陈经理,今天打什么?”
“打个方案。”
“好的,马上打,给你插个队。”赵洁笑得很妩媚。
“轻重缓急,轻重缓急,先打重要的,我可以等一会,没关系。”陈家俊担心赵洁把董事长要的资料停了,那样就吃不了兜着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