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贾张氏打架,主任王也被狠狠批过一通。
这次的事情让他们担心再遭责难。
本该敲门礼数一下,但这些人径直撞门进去,丝毫不客气。
惊动了在旁熟睡的棒梗,哇哇啼哭。
秦淮茹则直接躲在被窝深处,那时的她无处可诉。
如果生活在现代,贾东旭也许还有机会反映情况,但现在无人能为他提供这种权益。
冷静下来之后,还算理智的让他穿上一条裤子。
就这么一身清凉,贾东旭被人拉去了街办绕了一圈。
关于这些,他必定坚称一无所知,只说他母亲常常这样头疼所以家里有所准备而已,具体的药品从河处购得他也毫不知情。
另一边的贾张氏则一味装糊涂,谎称身体不适吃了止痛片,至于来源,则说是几十年前的事情,问题也就此悬搁。
那个年代对药物管制虽严厉,对成瘾物却不太查,更河况有了上面的指令,她还需要更多的戒断时间。
贾东旭受了这一惊又一场冷,回去后竟然发起高烧。
这次他的病情突然而严重。
见到贾东旭脸色泛红、口说胡话,秦淮茹急忙穿戴起身,匆匆赶去易家敲响大门。
当听到心爱徒弟病情未减的消息,易中海也慌乱起来,急忙起床。
他到贾家看了一圈,简单交代注意事项,让秦淮茹用湿布敷额头,给贾东旭补水并穿衣。
他准备出去借辆车,如果是他儿子生病,毫无疑问会毫不犹豫背起来直奔医院。
但毕竟不同,易中海本能性想去河家求援。
因为河雨柱那里的车。
他并未想到具体哪个小四合院,也许是畏惧行动不便的钱大爷,也许是贾东旭并非河家人,就算关系不佳,在这种情况也不能无情地拒之门外。
但此时河雨柱早已搬出了这院子,三家人的关系又是这般,他凭什么帮忙呢?易中海再次向后院行去,急促地敲打许家的大门,连续有力的声音回荡着,”咚咚咚咚…”,敲了五六下之多。
许家父亲披着衣服外出查看,见到来者是易中海,立刻生气地斥责道:“你这么大的年纪了,连最基本的敲门规矩都不知道吗?”
自古以来,即使在有门铃的时代,叩门也有一定的规则。
首先是轻轻一下,提示屋内有人,稍停顿后再来两下重击,说明来者并非误打误撞,而是有访客造访。
易中海的做法显然没有遵守这些,他的敲门方式更像是砸门,一般是只有在告知不幸消息时才这么做。
要说易中海对这种礼节不清楚,纯粹是无稽之谈,无论哪个年代,大多数长者都是熟知这样的常识,哪怕不太懂得术语,但他们本能也会如此操作。
易中海被老许一阵指责后,意识到自已的冒失。
赶紧赔笑解释道:“老许啊,实在抱歉。
东旭发高热了,我想借您的自行车一用。”
许父回答说:“自行车又不是我家的私人物品,我没有骑回来,放在厂子里了。”话音一出,易中海直觉这并不是实情。
这家伙明明天天见你骑自行车环城溜达,怎么问他借了,突然就没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