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穿越贝多芬 > 第131章 乐与命的交织(第3页)

第131章 乐与命的交织(第3页)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

大师中的大师。

在成为他的弟子,与安东尼奥·萨列里、沃尔夫冈·莫扎特一起满足我的灵魂之后,我对他作为老师却只有失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连乐谱都不好好审阅,更别提给我指导了,居然还让我在乐谱封面上写上“海顿的弟子贝多芬”。

简直是无稽之谈。

作为作曲家,我无比尊敬他,但作为老师,他糟糕透顶。

他总是无端挑剔,批评我的曲子,可听我演奏时却又常常赞叹。

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现在想来,海顿老师那固执的挑剔和矛盾的态度,似乎也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我。

-------

突然,我脑海中浮现出洪成的脸,随即将其驱散。

与之相反,安东尼奥·萨列里是位完美的老师。

不仅对我,对于当时维也纳的大多数音乐家以及贵族而言,他不仅展现出卓越的音乐才华。

甚至还为贫困的音乐家免去学费。

当时,他举办并不常见的慈善演奏会,帮助那些失去工作或者有才华却未被认可的音乐家们获得演奏机会。

他真的是拥有完美人格的。

真正的圣人。

然而,和崔志勋一起看电影《阿玛德》时,我却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随着字幕滚动,影片对萨列里老师进行了负面解读,我对此极为不满,正想删除时,崔志勋转过头来。

“怎么样?”

“安东尼奥·萨列里老师不是那样的人。”

萨列里老师唯一的遗憾,或许就是主要创作意大利式歌剧和教会音乐。

如果他创作更多器乐作品,会有更多人知晓他的伟大。

“嗯!电影只是电影。最近关于安东尼奥·萨列里的研究也很多。我觉得这只是讲述人们看待天才的故事。莫扎特和萨列里只是素材罢了。”

崔志勋的话让我稍感安心,但同时,听到他说“讲述人们看待天才的故事”,我的心情又有些微妙。

“你以前很喜欢萨列里?”

“嗯?”

“你以前可没称呼过哪位音乐家为老师。一般不会这么说的。”

这小子还挺敏锐。

“嗯。因为他是个了不起的人。”

不知道他是否理解了我的意思,崔志勋点了点头,然后开心地笑了。

他紧紧地盯着我,说道:

“怎么了?”

“没什么。我们这样一起玩,好久没有过了。在华夏还是第一次呢。哦,想看别的吗?还有《永恒的恋人》这部电影。”

“《永恒的恋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