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是,在回味那些有书可以读,有丫头可以伺候的日子。他对所谓的人都很冷淡,眼神中带着一丝出离,似乎是在刻意划清他与所有人的距离。
这里面,也包括他的妻子,姚红。
姚红是祝家流亡到南方小城认识的,她原本就是豆腐档的女人,当年见祝锡一家人在路口快要饿死,心生不忍给了一点钱跟豆腐,也是从时候起,两人就认识了。
不过,现在终究是现实。
祝锡从认识姚红开始,就没喜欢过她。
更多是一种无奈,一种沦落到小地方的无奈,身无分文,又带着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罪名,没有什么好的人家看上他。
祝锡就这样子打光棍一路打到虚岁二十八,才在村里媒婆的撺掇下,心不甘情不愿跟姚红成了亲。
对于姚红来说,祝锡是个文化人,长得儒雅,行为有礼貌,说话又谈吐,是这个小地方完全不多见的文化人,她自是愿意的。
这种愿意,自然为自己的婚姻加多了几层滤镜,她从未抱怨过,丈夫的冷漠。
从孔雀记事开始,父亲就如此,平日里吃饭的时候,总是不说话;碰上节日的时候,他也会早早一个人吃完东西,躲到卧室练书法;生平最看重的,就是一切关于北方的消息,他还在做梦,希望有一天家里冤屈洗刷,能够重新回到之前那种锦衣玉食的生活。
“阿姐,你说如果阿爹有一天真能够回到北京城,那我们岂不是很风光?”
对于小地方的人来说,北京城意味着皇都,意味着达官贵人,就算是那里的卖的豆腐,都要比现在的豆腐香。
阿姐笑笑,“阿弟,要是真的有一天,你我还得卖豆腐。”
“去北京城卖豆腐也比这里好,就是不知道,北京城的糖人,有没有这里好吃。”
阿姐没有接话,她只是默默把豆腐上那层布盖上,避免来往的灰尘弄脏了。
阿姐的长相随父亲,皮肤净白,眼睛像是小鹿眼那样子,神韵十足,鼻梁高高地,嘴唇即使不上任何胭脂,都透着红气。
阿姐的好看,也是自家档口生意好的其中一个原因。
在街市上,大家都送她一个称号“豆腐西施”。
长得好看,自然上门说亲的人也不少。从孔雀记事情以来,上门说亲的人,就跟那南方雨的雨天一样,没断过。
来了一个又一个,来了一批又一批。
对于上门的那些个人,父亲没几个瞧上的,自然是不答应。
母亲姚红,比起那个冷漠木讷的父亲,对自己的女儿心思还是多了几分了解。她知道祝瑶心里有人,只是那人到底是谁,她也从未过问。
她相信女儿自己的判断,一如自己嫁给姚锡以来,虽然没有想象中的夫妻恩爱,倒也平平淡淡把日子给过了,于她而言,知足了。
就当所有人都以为,日子就会这么过下去的时候。
一个午后的惊雷,打破了这一切……
喜欢万事屋凶宅档案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万事屋凶宅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