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空条承太郎立绘 > 217尾声(第1页)

217尾声(第1页)

217、尾声

副标题:唉呀妈呀总算写完了

此时此刻,真正彻底陷入绝境的其实是波塞冬——不对,这么说也不太对。

波塞冬早就死了,此时此刻还在双子特异点的大气层外叫嚣的怪物并非是波塞冬,而是波塞冬残留下来的怨念。

正如在原典的神话故事里,波塞冬就充当着著名二五仔角色,一心想反、屡败屡战,野心吞天噬地一般——包括众叛亲离,蔑视一切利用一切却又同时狠踩一切。。。。。。

出现在承太郎等面前的这个波塞冬,可谓是原典神话版本波塞冬的复刻。

波塞冬死了。但与很多故事里的阴谋家们,在死后会被带上一句“连带着他的阴谋与野心一并死了”之类的话不同。

真实的波塞冬比那些故事里的阴谋家要更加疯狂,更加的执著,哪怕他本身确实已经死了,但他留下来的执念依旧还在作恶!

原本的话,按照乔瑟夫等谋略组指定的作战计划,只要成功推进到将两头星兽送出地球的这一步,那就相当于已经胜利了。

留给承太郎的任务,只剩下最后一个,既简单,也最困难,只有承太郎能做的事情。

说是困难,是因为驱动赛法卢这种恐怖的灭世兵器战斗,只有承太郎这种程度的意志与波纹持有者,才有可能做得到。

说是简单,是因为到了这一步,承太郎只要用赛法卢直接秒杀了两头星兽就行。

整个作战计划真正困难的,其实不是最后的收尾部分,而是中间的推进部分。

任何环节都可能失败,乔瑟夫也针对各种环节的失败制订了预案,而这些预案的最后,基本上都是选择让承太郎这张底牌上去撑。

换句话说,就以提升最后收尾部分的难度作为代价,去强行解决前面解决不了的事情。

承太郎一直在等待着,承太郎一直在注视着。

其实承太郎这个人吧,乔瑟夫早就看的很通透了,他的同伴们其实也早就看的很通透了。

空条承太郎虽然总喜欢对同伴们说“不要以自己的死亡为前提行动”、“不要一个人乱莽,要相信同伴们的力量”。

但他这个人吧——你说他信任同伴,他也的确是信任同伴。

可他虽然总是对身边的人念叨这些,自己却时常忍不住,在信任同伴的同时,还是忍不住自己莽上去。

嘴上说着让同伴们不要想着自己一个人背负。

但承太郎自己却总是无意识的,想着要自己背负一切。

乔瑟夫早就看穿了这点,并叮嘱了他好几次,哪怕这种本质莽中之莽、有智慧思考在里面的莽,与承太郎的替身白金之星完美合适,是他的力量之源,会让他越来越强,但乔瑟夫还是觉得:承太郎早晚会因为这种舍己为人的性格栽跟头。

乔瑟夫虽然实力不如承太郎,但他却自认自己有一点比承太郎强得多。

承太郎的莽,是有智慧的,但承太郎的智慧,更多的是以‘将自己陷入险境之后以巧破局’的思路出发的。

在乔瑟夫看来,承太郎的智慧本质上也是一种莽,甚至可以说是最鲁莽的一种理性的疯狂。

而乔瑟夫不同。

乔瑟夫的智慧,是真正的践行了承太郎嘴上说的话,他从不会高估自己,也不会小看同伴,而是真的无论何时何地都冷静思考,将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都利用进去——而不是光想着怎么靠自己的力量破局。

或许就是因为乔瑟夫知道自己本人的力量有限,或许就是因为乔瑟夫远没有承太郎那种纯粹的强大,所以才能做到这点吧。

很难说承太郎与乔瑟夫这两种本质相同,但细节处理方面却截然相反的个性,到底是哪边要更好一些。

但至少这一次——是乔瑟夫赢了。

乔瑟夫甚至将承太郎的这种心态,在开战之前,都全部告诉了承太郎的同伴们,将承太郎本人的‘缺点’,也用作了敦促承太郎的同伴们不断前进、突破自我的动力。

这就是乔瑟夫为人处世的智慧。

承太郎的个性本质,会让他倾向于“哪怕自己死了娾,只要其它人能好好活着,他就满足了”的心态。

乔瑟夫的个性本质,会让他倾向于“如果自己死了,那其他活着的人反而会更痛苦,为了不让他们背负这些,我必须活下来,我要想出能让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都活下来的计策!”的心态。

前者或许能保护更多的人吧。

后者说不定会变成。。。。。。到头来,身边的人不断逝去,但只有自己一个人活着的悲惨状况。

——但那都是后话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