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汉室可兴前一句 > 第462章 羌氐(第2页)

第462章 羌氐(第2页)

此本华夏之民,若复依华夏之礼仪,从华夏之文化,跟汉民有什么两样?

刘备心中早有决定:即使能杀,也不会杀。

五胡乱华,非五胡之落,乃中原政权自弱,才给了四夷机会。

即使没有五胡造反,地方实力派也会造反,就如现在诸侯割据一样。

五胡乱华前夕最深层的矛盾是世族豪强与贫民奴隶之间的矛盾。

门阀世族将大量胡汉百姓变为了仆从或奴隶。匈奴人说“晋为无道,仆从御我”。石勒就是奴隶。

晋亡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阶级矛盾是占主要地位的。

曹魏、西晋,一百多年的门阀世族统治,使得贫富分化越来越大,下层百姓生活越来越苦,漫漫长夜,无有尽头,与其苟活,不如一搏。所以首先是李氏拥流民反于巴蜀。

是什么催生出这么多的“流民”?

流民就是连土地都没得种,想做奴隶而不可得,为了活下去,只能流浪。

现在中原大地上出现的流民,是被兵祸战火所逼,被迫逃亡到安全之地。李氏造反时,全国已经统一,没有了战火,是什么逼得百姓逃亡?

是官府苛政,是世族侵夺,是阶级压迫。

阶层,必然会长久存在。别说刘备,两千年后,也没有办法消除掉阶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刘备能做的,就是用尽一切办法,让上下阶层之间流动下来,而不是固化成两个自成体系的东西。

阶层固化,就是所谓“绝天地通”。

一个是地,一个是天。

一个宛如尘埃,一个高高在上。

生来富贵,则永远在上。

生来贫贱,则永难出头。

下层需要机会,需要一个超越自己阶层的机会。

上层中的庸碌者,也必须有掉落阶层的可能。

能者上。

庸者下。

科举是一个途径之一。

关键不在于考什么,关键在于公平。

而若考试内容是可以推动社会前进的东西,那这个社会就会前进。

若考试内容是阻碍前进的东西,那这个社会虽然造反变少了,但仍旧会限入停滞。

当社会停滞之后,其所给下层提供的向上跃迁的机会就会变少,从而再次不可避免地引发激烈的反应。

最激烈的自然就是民变,就是起义,就是改朝换代。

刘备想的虽然有些远,但其实都在一瞬间,他对韩遂及众文武道:

“羌氐出自中国,本华夏之民。

因所处偏僻,逐渐忘记华夏礼仪。

其亦朕之臣民也,当使其重习汉仪。

卿等治民理政,须一视同仁,不可歧视偏袒。

编户入籍,当因地制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