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毕业后刚刚踏入职场的新人都无法相信压力可以是一种隐藏的机会,他们总认为压力就是痛苦和不幸的原因。其实压力和痛苦能使我们走向成熟,为日后的事业奠定基础。另外,压力和痛苦促使我们思考,考虑改变工作的方向,从不同的角度看事情。
李一民毕业后进人一家报社担任记者,每天忙忙碌碌地寻找新闻线索,感觉压力很大,却又找不到真正的头绪。每周,记者部主任安排的采访任务都无法正常完成,有一阵子,他都萌生了辞职的想法,但是想想现在社会上涌现了那么多的大学毕业生,而工作的机会也没有增加多少,因此,他调解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想把自己的工作思路理清楚,结果,因为工作经验的缺乏,他还是无法理清自己的工作思路,经一位朋友提醒,他决定向单位里一位老同事请教一下。为此,他把对方约了出来,两个人聚到一起吃了一顿饭,在饭桌上,他很虚心地向对方请教了一番,经对方点拨,他才把握到了工作中的重点,了解到一些采访过程中的技巧和诀窍,因此,步入了正常的工作状态。
社会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平凡的或是伟大的、顺利的或是坎坷的、自愿的或是被迫的……许多人对自己的处境,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不满意,因而心理不平衡,甚至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必须要有一种面对现实的态度,然后对症下药,争取找到一种好的解决方法。
许多人毕业后进人职场,工作压力稍微大一些就常常抱怨社会不公,环境不好,生活没劲;抱怨自己的条件不好,自己得到的太少。可我们是否注意到了那些生活充实、有所贡献的人们所处的环境、所具备的条件原本也是不如意的呢?
毕业后,我们最重要的是树立一份良好的心态,珍惜自己目前的工作环境,学会在工作中面对目前的压力,针对自己r_作的状况下手,理智地寻求对策,争取变压力为动力,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同时,彻底剔除自己身上的一些浮躁轻率的成分,脚踏实地地沿着人生中规划好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这才会为自己的职场人生开创出更广阔的天地。
为什么有许多人总感到自己没办法?主要是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总有一个因循守旧、消极被动的习惯,把境遇的作用看得过于重要,总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听一听这些司空见惯的说法吧:
“在这个倒霉的地方,我只能这样了,混吧。”
“要是我能调进一个好单位,再重新开始吧!”
“要是我有学位,或给我安排一个像样的职务,那就可以好好打算了。”
你是否也常常发出类似的抱怨?唯一的办法就是集中精力,坚持自己救自己。事在人为,突破局限,实现自我,就会战胜压力、获得成功。
接受现实,对压力宣战,不仅要有志向,而且要有实力。实力从何而来?是从一切认真的学习和艰苦的奋斗中积累起来、磨炼出来的。如果你看清现实,找到突破口,那就应当确立起一个目标,然后围绕自己的目标去努力。你有了实力的准备,机遇才会青睐于你,你也就突破了环境与条件的局限,避免了大好时光的浪费。
走出职业疲劳的集中营
竞争压力的加大,越来越多的都市人感到身心疲惫。由于工作压力带来的心理疲劳,给都市人带来了新的心理瓶颈。职场心理疲劳主要表现为厌倦工作、不愿起床、上班迟到次数增多、处理公务时心情烦躁、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反应迟缓、遗忘率增加等症状。疲劳已经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常见现象。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无忧无虑、洒脱自在的生活渐渐远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疲惫、无助慢慢侵蚀了事业的激情……今天的职场很累人。于是很多职业女性在问,工作,为何让我如此疲惫?
大学毕业到现在,Queen已经工作了两年时间,感觉只有一个字,累。在别人眼里她是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形象、气质、身份,扎人堆里都没有一点惹眼的地方。Queen不属于很上进的那种成功女性,她要想得到跟别人一样的成绩总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和努力。
Queen唯一的爱好就是旅游。但由于经济原因,从小到大玩过的地方并不多,也不远。很早的时候起,她心里就有着一种强烈的憧憬,那就是做导游,每天可以到处去旅游,和大自然接触,还可以有收入,这是Queen的追求,也是她最理想的职业。
可是,高中毕业那年,在父母的一再要求和坚持下,Queen放弃了自己喜欢的旅游管理专业,进入了财务管理系下面的会计专业学习。大学里她专业成绩平平,唯一的兴趣就是去阅览室找载有各地风情、文化、民俗的杂志看,虽然她没有经济能力实地去玩,也可以在那里小过把瘾。毕业时,Queen在人才就业市场上“漂泊”了两个月以后,她最终还是在一家公司做了一份跟专业相关的出纳工作。
工作两年来,Queen在财务部从出纳做到了会计。说是会计,其实就是换了个头衔而已,做的很多还是出纳的工作。公司财务部就三个人,除了财务总监,财务主管就是她,工作量可想而知,往往一到月末就要加班加点。公司说是中外合资的,但只是隶属于集团下的一个子公司。而且集团的主营业务是制药,几年下来,公司一直都是在亏本经营。在同行业里面,公司基本上排在后面几位。公司里面上层领导私底下很多都沾亲带故,要想往上发展也很困难。Queen感觉在公司就像在痛苦而疲惫地混日子。
Queen的性格比较内向,从小家庭条件也不是很好,平时社交比较少。同事们经常三五成群去酒吧或K歌,刚开始还叫她,都被她拒绝了,后来他们也就没再叫她了。很多时候,Queen都有种被孤立的感觉。工作虽然不久,但是她觉得自己似乎老了很多,至少许多激情早已不似当年,令Queen不知道未来该怎么继续。
都市人由于常坐办公室,会经常有腰酸腿疼的毛病,还有一些特殊工种带来的职业病,身体上的疲劳会引起心理上的疲劳;企业对于多元化人才的需求提高,未来职场的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给员工造成了压力;另外,在个人奋斗目标遇到发展瓶颈时会产生心理疲劳。调查显示,由于白领女性压力不比男性小,而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压力却比男性大,白领女性身心更易疲劳,面对工作压力,女性更容易表现出情绪上的疲劳反应。
如何克服职场心理疲劳?主要是增强人的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水平。首先,切实加强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增强自我保健能力和意识,在个体、家庭、群体、社会上形成关注身心健康的氛围,从而获得多种途径和有效方法减少心理卫生问题的发生;其次进行心理卫生的自律训练、性格分析和心理检查等,提高自我的心理承受能力,放松自己,缓解紧张情绪,始终以平和自然的心态参与生活和竞争,能够经得起未来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从而帮助自己克服身心疲劳,提高健康品质。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有的职业女性因为工作经验不足苦恼不已,资深人士同样有困惑。原本很喜欢的工作,现在心灰意懒;一向很有激情,做久了好像索然无味;有时想换个工作,可是又找不到足够的理由。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该如何应对?
Jean,28岁,硕士学历。目前是某外资公司市场部首席策划。Jean入这一行已经足足8个年头,可谓经验丰富,并且她这样的年龄仍处于思维活跃的高峰期,新创意多,再加上手中的媒体资源,她正是那种业内最炙手可热的对象。照理说,现在的Jean要高薪有高薪,要名气有名气,正是职场中的红人,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自Jean加入现在的东家以来,一切都是顺风顺水,市场部的总监是Jean的顶头上司,本来总监就一直很赏识她,在Jean漂亮地完成了几个Case之后愈加器重她,Jean提出的方案被毙掉的几率很小。Jean成为公司首席策划的两年后,原来的总监离职,Jean的顶头上司换了人。起初,Jean对这次的人事变动并未在意,她认为凭自己在公司的地位,自己的位置以及未来发展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况且,只要工作做得好,在谁手下都是一样。
渐渐地,Jean发现并不像自己想得那样简单。新总监很尊重Jean,对她的工作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也相当肯定。然而Jean还是很快发现了不一样,例会的时候每每Jean发表自己的Idea,总监看似认真在听,但是之后多是做出礼节性的回应,并没有做细节的探讨。再后来,Jean的案子经常被新总监客气地回绝,再不像原来一样高比率通过。其直接后果是,许多Case分流到其他人名下,”首席”二字只剩一个名头。
这样的冷落让Jean很不自在,同时她发现自己的心理和精神方面也起了连锁反应。一方面,她变得不自信,新想出来的Idea会被自己先否决掉。时间一长,Jean开始担心自己会提早进入思维枯竭期;另一方面,对于自己一直充满激情的工作,她渐渐没了兴趣,甚至想换一个行业重新开始。Jean对自己的未来开始生出疑惑,到底该何去何从?
新上司来了,旧上司面前的红人日子就不好过了。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样的现象是存在的,但是在Jean的案例中,这样的观点有比较多的主观成分在里面。其实新的总监并没有刻意为难Jean,双方很可能只是由于创作风格理念不同,在创意方面短时间无法达成共识。新总监不采纳Jean的方案,并且交给其他人,只是间接委婉地表示了对Jean的不欣赏。一个部门的领导人当然有权利决定本部门的风格,她不接受某个人的个人色彩,也并不能说是错。
实际上,从深层次来说,Jean对工作的灰心倦怠,上司的更迭只是直接原因,更深层次的根本原因,是来自于她内心对目前工作的”审美疲劳”。职业规划专家认为,对于一位资深的职业人,长期处在同一领域,对于相同的信息每天都要大量的接受,难免会产生感觉以及心理上的疲劳,如果没有及时调整心态,会对现有职业产生厌倦。受这样的厌倦感影响,很容易对自我需求发生怀疑,进而职业动机也变得不明确。职业动机不明的这一状态就是我们所说的工作中的”审美疲劳”。
如何应对职业”审美疲劳”在每个人的职场生涯中都不可避免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上升瓶颈,只有突破了所有这些瓶颈,才能有一次一次的发展。类似Jean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如果这种职场的转折点处理得好,可能会是一次飞跃,处理不好,则可能之前的成就前功尽弃。因此,克服职业”审美疲劳”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职业疲惫”、“职业倦怠”席卷职场,越来越多的职业女性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审美疲劳”,面对“四面楚歌”,你如何保持职业“年轻态”
嫣如是一家外资公司的网络工程师,主要负责客户公司的电脑网络维护,有着五年的实践工作经验。在同行业工程师的待遇水平中,嫣如还算不错。可是,嫣如常常觉得工作枯燥,提不起兴致,有种压抑感和疲劳感。看到身边的朋友、同事都在努力工作,乐此不疲,事业发展的有声有色,嫣如又觉得很有压力。嫣如觉得,相较其他行业,自己的工作单调又无趣,工作中能遇到的新问题很少,每天的工作内容差不多都是雷同的,以自己的经验很快也很容易就能搞定,剩下的时间就等着下班。往往一天下来所做的事情不少,却总是没有充实感和成就感。
虽然嫣如在公司服务的时间算比较长的,可却总不见职位有所提升。嫣如自己清楚,自己不善言语,也没什么管理能力,更要命的是身在外资公司工作,自己的外语水平却是“难见公婆”,也难怪上司不提拔。
嫣如感觉自己前途渺茫,想换份工作,但转念又想,自己在IT行业工作已经五年了,除了电脑网络维护这一块,其他还真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的技能了。而且,现在网络技术发展这么快,万一换的工作不合适,过两年想再回来恐怕都不行了。嫣如也想过报个技术培训班、考个资格证什么的,但又担心自己都快奔三十的人了,现在学这学那是不是有点晚了。面临着“四面楚歌”的境地,嫣如走进了职业的漩涡里。
出现这种问题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对企业环境太熟悉,对工作内容的熟练使得原有的新鲜感和工作带来的挑战感都慢慢消失了,代之而来的是每天重复的工作内容,容易使人在精神上出现一种疲惫的感觉。再好的东西,对着它时间长了,它也会失去美感,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审美疲劳”,对待工作也是一样的。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经过五年以上实践工作的历练,和当初刚走进社会时精力充沛、雄心壮志的工作状态肯定也是不能比的。
“审美疲劳”的真实原因是职业动机不明,要获得明确的职业动机,首先要有足够的职业安全感,而要获得足够的职业安全感,则需要达到一定的职业满意度。因此,如果顺藤摸瓜寻找应对措施,那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满意度才是克服职业“审美疲劳”的根本解决办法。提升个人职业满意度,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寻找新的动力源泉
职场遭遇”审美疲劳”,从职业生涯发展的整个过程来说面临的是一个停滞期,只有发掘出新的动力,才能够继续前进。这个时候,不妨重新审视一下自己所处的环境,自己的日常工作内容,从中发现新的乐趣以及新的挑战。新的乐趣可以减缓每天面对大批量重复信息的厌倦感,而新的挑战则可以赋予新鲜的工作激情,激发斗志。同时,别忘了时时留意可能面临的机遇。当你意识到你还有可上升的空间,并且那已经为你打开一扇门,纵使你”疲劳”得昏昏欲睡,还能不被唤醒吗?
2。学会容纳她人的价值观
每个成年人的价值观大体都已经定型,无论是改变自己或是改变她人都是不可能的。你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认可,即是希望别人认可你的价值观,因此作个换位思考,在坚持自我的同时不妨试着接纳别人的价值观。试试感受他人的观点,发现其合理性,再来审视自己的想法,看看原本的坚持是否真的完美得无处可挑剔。即使你仍然保留自己的想法,也不会因为孤芳自赏而平添许多怀才不遇的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