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最温柔的教养听书 > 第3章 用心倾听用爱滋润孩子的心灵(第3页)

第3章 用心倾听用爱滋润孩子的心灵(第3页)

父母们可能觉得这个说法有些可笑:孩子说的又不是外国话,有什么听不懂的呢?

但是您有过这样的体会吗,买回了某种家用电器,照着说明书操作,还是搞不懂如何使用,尤其是对一些比较复杂的功能,这可是中文说明书呀。

同理,听到了孩子说的话并不意味着就听懂了。

父母对孩子的话不仅要听到,还要听懂,要用孩子的心思去揣摩。因为孩子与父母地位上的差异,孩子有时想提一些要求却不敢直接说,而是揣着小心思,绕着弯地表达。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细心的父母可以发现孩子微妙的变化,弄清没有明说的思想感情,这里所需要的技巧是及时抓住孩子隐藏在内心的思想感情的微小、微妙的线索。”

当孩子向你提问的时候,一定要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有时候,孩子的真实想法并不是直接表达出来的,很多时候它是隐藏在问题下面的,这时,需要父母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然后有针对性地回答孩子的问题。

其实,小孩子的心思也很细腻,父母可不能小瞧孩子灵巧缜密的内心。学会听懂孩子的“潜台词”,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才能和孩子更好的沟通。也才能让孩子知道父母是懂他的、理解他的,孩子才会觉得自己得到了父母的认同,才能更加信任依恋自己的父母。

父母应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引导他们正确地区分和表达。孩子的心是纯真的,孩子的眼睛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体验和成长。父母应该理解孩子,而不要给他们当头棒喝,不要急着去责备。学着用孩子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才能更走近孩子的心灵。

6。“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经常在家长群里听到这样的一句话:“不知道我家孩子的脑袋瓜里在想什么?”,越大孩子越不好理解,这是很多家长的共鸣。因为在和他们相处的时候,一些行为和语言,真的是让人无法理解。

所以父母才会说出这样话,也会觉得很头疼。孩子的世界我们有的时候真得是不懂,在很多时候,家长进不到孩子的世界,不是孩子变得深不可测,而是家长根本就没有走进过。

最终的问题是在家长的身上,可是很多家长都不是这样的想的,他们会认为就是孩子不听话,不可理喻。

父母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就无法做好教育,更不可能让你说的话被他们接纳。更不要替信任感和亲子关系融洽了。

融入不进去孩子的世界,对于他们来说,你就是个外人,什么事情都不跟你说,都自己去处理去想办法。时间久了,父母的亲子依恋关系就会变得很差,渐渐地变得疏远,形同陌路。

想要融入孩子的世界,父母要先改变自己,因为最大的责任就是它。如果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改变,只靠喊口号,用语言随便的敷衍是不能达到目的。

不要剥夺应属于孩子的一些机会,学习和表达的机会都要给予。如果总是什么都替他们做,并不是最好融入方式,而是在破坏彼此的关系。因此想表达想要说,就让他们说,想动手做,自己完成事情就让他们做。

发现问题了寻求父母的帮助,就要去帮助他们想办法,而不是把答案直接告知。这样以来融入似乎更容易,孩子接受父母,信任感也会提升。

一位妈妈问她五岁的儿子:“倘若妈妈和你一起出去玩,我们玩渴了,可是又没带水,而你的小书包里正好有两个苹果,你会怎么做呢?”

儿子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说:“我会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

听到这里,可想而知那位妈妈有多么的失望,虽然儿子年纪尚小,不懂世事。她本想像别的父母一样,对孩子训斥一番,然后再教孩子该怎样做,可突然就在话即将脱口而出的那一刻,她改变了主意。

妈妈摸摸儿子的小脸蛋,温柔地问道:“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儿子眨眨眼睛,一脸的童真:“因为……因为我想把最甜的一个给妈妈!”

那一瞬间,激动的泪花在妈妈的眼里闪动着不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试着把话语权还给孩子。孩子想说话的时候,家长应该给他机会表达。你会发现,老是打断或阻止孩子说话,孩子慢慢就会变得沉默,懒得跟大人说话交流了。这是因为大人的“禁令”让他觉得自己的意见根本不受重视,说了也是白说。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便会逐渐降低。这对于他的成长和人生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家长给孩子表达的机会,特别是当孩子犯错时。

家长不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也不调查问题的来龙去脉,而是一味地大发脾气,这样的教育是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我们要去真正地了解孩子,尊重和倾听孩子的意见。

在倾听孩子诉说的过程中,家长要有一点耐心,哪怕是刚开始听到很不满的情况,或孩子是错的,也要让孩子说完,这样才能对事情原委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话只听半截,很可能会曲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和做法。所以说,只有学会倾听和认同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有诉说的机会,父母才能更多地了解孩子,并对孩子不正确的思想与做法及时进行纠正与引导。

7。“是吗?你觉得好在哪里呢?”

孩子经常会有意无意地表达到些超乎异常的想法,这是他们成长的表征,倘若能够得到家长引导适当赞许,他们的心智水平就能够得到健康发展。儿童作为一个独立个体,不同气质决定了他们有不同个性和不同的想法,纯属本性使然。

在不违反大原则的前提下,怀着一颗宽容的心,随他们去表达自己愿望、展示自己个性,不但有利于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成人后遇到矛盾懂得通过沟通辩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这个角度看,允许孩子发表自己“不成熟”的见解是每个父母起码应该具备的人格涵养。

周末,爸爸带小华去参观一个书画展,并鼓励他积极思考、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看法。

爸爸领他转了一圈后,故意问他:“你觉得哪些画风格比较好?”

“我觉得这好像是一个人画的,画得都很好。”小华有点疑惑地说。

“是吗?你觉得好在哪里呢?没关系,你尽管说。”爸爸仍不忘鼓励儿子。

小华说:“布局好,气魄大,大胆,用笔也好。”

爸爸满意地笑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