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瞒大家说,如果我回想起我第一次是怎样在贵国的城墙下度过的话,。我就无法抑制住内心的情應。联邦主席先生知道我这个人比菽容易伤感。可是还有什么地方能比斯图加特这地方更令人感到舒适呢?那次肅宿城下差不多过去了半个世纪,1902年,当时我还是个年轻的中学生时,就来到过斯图加特这神奇的地方。”
接下去,他把演讲过渡到真正的话题上:
“由于我的独特经历,由于我对斯图加特的独特感情,所以,我始终把德法两国及两国人民之间的互相理解放在心头,作为大使,我要谋求的正是这一点。”
庞赛挑选出一段富有人情味的、双方互相理解的历史插曲作为开场白,很快地实现了愤讲者与听者之间的情感沟通,并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正题。应当指出,庞賽的开场白还注意了其他技巧。首先是称呼得体。尽管两国的市长身份是同级的,但作为法国人,首先提到德国市长,然后再向自己的同胞打招呼,这很恰当,否则就会夹礼°接下去对会议的邀请表示應谢,为能进行这次讲话衰示愉快。再接下去,以亲切的口吻谈到演讲的地点,并很自然地转向联邦主席个人。最后,以一段表达德法两国互相理解的历史插曲作为引子,使演讲在亲切融洽的气氛中进入正题。
5。悬念式开场
人都有好奇的天性。一旦有了疑虑,非得探明究竟不可。为了激发起听众的强烈兴趣,可以使用悬念手法。
在开场白中制造悬念,能激发听众的强烈兴趣和好奇心,促使听众尽快进入演讲者的主题框架。在演讲时,演讲者可以一开始就提出一个或几个出乎意料的问题,触发听众神经元的亢奋,迅速地唤起听众的兴趣和注意力,缩短演讲者与听众的距离,加深听众对问题的记忆和理解。
早期革命家彭湃当年在海陆丰从事农民工作,一次到乡场上准备向农民发表演讲。怎样才能吸引来去匆匆的农民呢?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站在一棵大榕树下,突然高声大喊:“老虎来啦!老虎来啦!”人们信以为真,纷纷逃散。过了一会儿,才发现虚惊一场,于是都围上来责怪他。彭湃说:“对不起,让大家受惊了。可我并没有神经病,那些官僚地主、土豪劣绅难道不是吃人的老虎吗?”接着,向大家宣讲革命道理。这次演讲后,该地的农运工作很快就开展起来。
制造悬念不是故弄玄虚,既不能频频使用,也不能悬而不解。在适当的时候应解开悬念,使听众的好奇心得到满足,而且也使前后内容互相照应,结构浑然一体。
有位教师举办讲座,这时会场秩序比较混乱,学生对讲座不感兴趣,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一首诗:“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完后他说:“这是一首有名的唐诗,广为流传,又选进了中学课本。大家都说写得好,我却认为它有点问题。问题在哪里呢?等会儿我们再谈。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读书与质疑“……”这时全场鸦雀无声,学生的胃口被吊了起来。演讲即将结束,老师说:“这首诗问题在哪里呢?不合常理。既是月黑之夜,怎么看得见雁飞?既是严寒季节,北方哪有大雁?……”
上例中,教师提出问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演讲得以顺利进行,在演讲结束时又解开了问题的答案。这样首尾呼应,加深了听众印象,强化演讲内容,令人回味无穷。
可以说,给听众设悬念,能增加演说的趣味性。演说者可根据听众的心理,在演说中提出问题,然后解答问题,使听众的思路和注意力自始至终跟着演说者的思路走。
位日本教授在给大学生做演讲前,面对台下叽叽喳喳、谈论不休的大学生们,他没有急于宣布他的演讲主题,而是从口袋里摸出一块黑糊糊的石头扬了扬:“请各位同学注意看,这是一块非常难得的石头,在日本,只有我才有这一块。”当同学们都伸长脖子想看个究竟的时候,这位教授才说明,这块石头是他从南极探险带回来的,并开始了他的南极探险演讲。
制造悬念可以让演讲者一开始就能引起听众的好奇心,深深地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这对演讲者是十分有益的。
“不好意思,各位,你们来错地方了,今天的演讲取消了;我想我们并不需要什么演讲,我们需要的是真心的沟通,那么,我们今天真心的沟通就开始了。”(一上场就跟听众讲今天的演讲取消了,所有人都会非常惊讶,然后想到底怎么回事?此时听众的注意力全都被吸引到了演讲者的身上),然后演讲者开始说:“我们今天真心的沟通就开始了。”接下去就开始演讲。
制造悬念时,你可以栩栩如生地描述一个耸人听闻的事情,造成“此言一出,举座皆惊”的艺术效果,这样,听众不仅会蓦然凝神,而且还会侧耳细听,更多地寻求你的讲话内容,探寻你演讲的原因。
有一段演讲的开头,是这样巧设悬念的:在140年前,伦敦出版了一本被公认为不朽的小说杰作,很多人都称它为“全球最伟大的一本小说”。当小说出版之时,市民在街头巷尾与朋友见面,都要彼此问一声:“你读过这本书吗?”答案几乎都是“是的,我已读过了”。这本书出版的第一天,便销售了1000本,两周内销售了15000本。以后又出版了不知多少次,世界各国都有了译本。几年前,银行家摩根以连城的价值,买到了这本书的手稿,现在这本书原稿陈列在纽约市的美术馆。这一部世界名著是什么?就是狄更斯19世纪40年代写的--《圣诞欢歌》。
制造悬念的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迅速抓住听众的注意力。演讲者提出一个问题,制造一个悬念,以激发听众的好奇心,促使听众尽快进入演讲者的主题。
6。名言式开场
在演讲的开场,如果恰到好处地引用富有哲理的名人语录,不失时机地抛出寓意深刻的典故,演讲就会有声势有威力。格言、谚语、诗词名句、名人名言等,都具有思想深邃和语言优美的特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对青年人更有魅力。若能适当地运用名言作为开头,也可以收到好的效果。
在一场如何提高演讲能力的会场上,一位演讲者说道:
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在开中认识大家。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曾说过:“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整个人类的一大步。”那么,对于今天我们要提高演讲能力的人来说就是:“上台一小步,人生一大步。”不开口不知道自己舌头短,不上台不知道自己腿短。要想提高演讲能力,上台开口练习是不二法门。所以各位和我一起念:“只要有说话的机会,就开口说话;只要有上台的机会,就立刻冲上舞台。”
上面这位演讲者在开场时引用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一句话,顺利地将演讲引入了主题,收到了良好的开场效果。
在一定的场合演讲某些种类的问题时,一开始,就恰当地引用名人名言,是最巧妙的方法。因为既称“名人名言”,就意味着它在群众中有影响,有权威,受信赖,易接受;也表明,在名人论述那个问题上,其理论深度已达至咻目当水准,在这个基础上再阐述发展,对听众更会有吸引人的力量。
有一位教育家在以事业成功为题做演讲时,他先引用著名演说家卡耐基的话说:“世界上的最优奖品--荣耀与金钱,只赠给一件事,那就是创造力。什么是创造力呢?让我告诉你们,就是不必别人指示,而能做出确实的事情,并获得成功。”
这段演说词的开头,有几个特点是值得称道的。它的第一句话引用了名人名言,就引起了听众的好奇心,使听众愿意听下去,想再多知道一些。演说者如果在说完“只赠给一件事”的后面,能够十分巧妙地略略停顿一下,那更会使人迫不及待地要问世界把最优等的奖品赠给了谁,它的第二句话立刻把听众弓I进了题目的中心。第三句是问话,可以引起听众的思索,而且使听众愿意共同讨论。第四句给创造力下了一个定义。
在这样的基础上,演说者再列举大量生动的事例,从理论上展开创造力对事业成功的作用的分析,当然会把听众的情绪引向高潮。
在演讲中,也可以适当地运用成语名言开场,这样可以强化演讲开场白的分量,给听众留下难忘的印象。例如,你的演讲主题为“青少年应珍惜光阴”,那么在开场白的语言中,不妨运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和“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今人,当惜分阴”之类的格言,就容易抓住听众的心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的确,演讲开场白可以直接引用名人名言,为展开自己的演讲主题做必要的铺垫和烘托。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多收集精练明了的成语名言,并进行分类整理,这样,到设计演讲词的开场白时便得心应手了。
但并不是凡引用名言做开头都有好处。那些司空见惯,为青年所熟知的名言,经反复引用后,往往便给人俗套之感,使听众觉得你的本事不外乎会背《名人名言录》而已。这样不仅不能起到吸引人的作用,使得全场嘘声四起。引用名言,要让听众有回味、咀嚼的余地。哲理性要强,但不要太深奥莫测,甚至晦涩难懂,应当注意语言的通俗,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开场白的被引用材料,一般要具备以下两个基本特:
第一,话语本身富有蕴意,具有高度的感染力和极强的说服力。
第二,弓I用的话语要出自名家、权威人士或听众熟知的人物,这就是一般所说的权威效应和亲友效应,从而引起听众注意。
7。景象描绘式开场